屈原在《九歌》中說:“援北鬥兮酌桂漿。”桂漿就是用桂花釀造的桂花酒。菊花酒又稱黃花酒、落英酒、東籬酒。
蓮花白酒創製於明代萬曆年間,在明清兩代被列為宮廷禦酒。
“蘭英之酒,酌以滌口”。早在漢代,人們就開始以蘭花的花瓣浸酒,製成蘭花酒。
以梅花及梅果釀酒的曆史也比較久遠。
(十一)鮮花點茶
以花點茶也是中國食花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民間習慣把鮮花與茶葉混在一起進行加工。長用的花有茉莉花、梅花、桂花、菊花、蘭花、荷花、玫瑰花等等。
明初朱權在《茶譜》中這樣寫道:“白花有香者皆可,當花盛開時,以紙糊竹籠兩膈,上層置花,宜密封固,經宿開換花。如此數日,起茶自有香味可愛。”
明代中葉,一些嗜茶成癖的人喜歡自己動手熏製花茶。如書畫家徐渭,在潑墨之餘,樂於自製花茶。他的方法是,“取梅、蘭、桂、菊、茉莉、玫瑰、薔薇之屬,雜入茗中,盛錫瓶內,隔水煮之,一沸即起”。
(十二)賞花習俗
民間花會是一種賞花形式。花節是以花為主題的傳統娛樂活動,形成了一種具有民族特色的民俗文化,如花朝節。舊俗以夏曆二月十五日為“百花生日”,故稱此日為“花朝節”。清代北京地區民間把農曆二月十二日定為“花王”的生日,故也有過“花朝節”的習俗。
“錯恨高樓三弄叫雲笛,無奈二十四番花信催。”由於一年四季花事不斷,賞花人的腳步便踏著花期、隨著花信而走。應期而至,隨風而賞就成為中國人賞花的一種習慣。其中有六個花朝是萬萬不能錯過的:臘月裏踏雪尋梅。陽春三月桃李紅。農曆三月又稱“桃月”。“三月三,看桃花。”穀雨三朝看牡丹。仲夏荷塘聞荷香。農曆六月二十四日是觀蓮節,傳說這一天是荷花的生日。中秋賞桂花。農曆八月十五日中秋節是中國傳統文化中舉家團圓的重要節日之一。九九重陽賞菊花。農曆九月初九的重陽節時,正值菊花盛開。
賞名花去處,也有講究。
賞梅去處:梅花山是梅世界。南京的梅花山,素有“梅花世界”之稱。
賞牡丹去處:素有“九朝古都”之稱的洛陽,自古就是觀賞牡丹花的最佳去處。
賞蓮去處:杭州西湖十景之一的“南屏晚鍾”,是觀賞蓮花的佳處。那裏不僅有一池美麗的蓮花,還有西子湖旖旎的自然風光為依托,更有五百羅漢口吐蓮花的故事給你賞花添情趣。北京蓮花池的蓮花勝景有800多年的曆史,是北京市三級保護單位。武漢東湖也是賞蓮花的勝地。
賞蘭花去處:福建武夷山是以碧水丹山而聞名的“人間仙境”。那裏“三三秀水清如玉,六六奇峰翠插天”,處處幽蘭叢生,且不乏名品。因武夷山是中國寒蘭資源分布中心區域,建蘭、春蘭、惠蘭分布也很普遍,是一處典型的名蘭薈萃勝地,故每年都能吸引大量中外蘭花愛好者到那裏賞蘭會友,切磋蘭藝。
賞菊去處:每屆秋菊盛開之時,中國不少地方都要舉辦菊展、菊花會、菊花市等活動。如廣東中山市小欖鎮,浙江的桐鄉、海寧,安徽的滁縣、歙縣,河南的武陟、四川的川江等地也以盛產菊花而聞名。
賞桂花去處:桂花主要生長在南方,每天農曆八月間,桂花開放,四處飄香。素以山水秀美稱甲天下的廣西桂林,也以桂花著稱。在桂林市的許多街道兩旁都栽種著桂花樹,花開時節,大街小巷,香氣襲人。
賞桃花去處:湖南桃源縣沅江邊有一個“桃源仙境”。五台山桃源洞、黃山桃花峰、蘇州桃花塢等也是賞桃花的好去處。
此外,各地的花市也值得一去。如素有“天府之國”之稱的四川成都,自古就是一座花城。成都花市起源於唐五代時期。每年農曆二月都要舉辦花會,這種傳統一直延續至今。廣州也素有“花城”的美譽。一年一度的廣州花市,時間定在年宵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