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現代醫學對茶的認識(2 / 3)

應該指出,茶葉中雖含有咖啡堿,但飲茶和服用咖啡或純咖啡堿是完全不同的。服用咖啡和純咖啡堿,會升高血脂,易引起動脈硬化,而飲茶不但不會升高血脂,反而可以降低血脂,減少動脈硬化與冠心病的發生,這是由於茶葉中多種成分綜合作用的結果。

5.飲茶為什麼有明目作用

茶能明目一說,屢見於曆代“本草”一類醫籍中。李時珍《本草綱目》對茶能明目的分析是:“茶苦而寒,最能降火……火降則上清矣。”王士雄《隨息居飲食譜》明確指出,茶可“涼肝膽……肅肺胃、明目解渴”。茶對視覺功能有保健作用,從現代醫學角度看也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

茶葉中有很多的營養成分,特別是維生素B1、B2、C及維生素A等,是維持眼生理功能不可缺少的物質。維生素A是營養眼內視網膜的主要成分之一,如維生素A缺乏,視網膜的生理功能就會受到障礙而發生夜盲;維生素B1是維持神經(包括視神經)生理功能的營養物質,一旦缺乏,可發生視神經炎而致視力模糊、眼睛幹澀;維生素B2起著對人體細胞的氧化還原作用,又是營養眼部上皮組織的物質,維生素B2缺乏,可引起角膜混濁,眼幹,視力減退;維生素C是眼內晶狀體的營養素(生化實驗發現,晶狀體所含的維生素C比其他組織高)。維生素C的攝取不足,是導致白內障的因素之一。上述幾種維生素在茶葉中的含量均相當豐富,所以飲茶對眼的視力功能有保健作用。

飲茶能清熱解毒,除茶葉的茶多酚等成分能抑菌殺菌外,飲茶能利小便,更是一個重要清熱解毒過程,這對視力能起保健作用。《內經》說:“肝藏血”,“肝開竅於目”,“五髒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臨床實踐證明,眼的視覺功能是與肝、血及髒腑的功能密切相關的,人體在新陳代謝過程中所產生的有毒物質,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小便排出的,飲茶能利尿,毒邪得以充分排出體外,從而使血液和髒腑的精氣相對地純淨,與肝血及髒腑精氣密切相關的眼睛,自然少病而明亮。有人曾對200例白內障患者進行調查,觀察白內障與飲茶的關係,發現不飲茶者不但白內障的發病率比有飲茶習慣者高得多(約高一倍左右),而且病情的過程亦遠為嚴重。在祖國醫學眼科文獻中,用茶治療眼病的方劑很多。如《銀視瑤函》有36方。這些方劑,對很多眼病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茶葉除內服外,還可以外用治眼病。例如:用綠茶25克煎汁澄清,用以洗眼,對瞼緣炎(俗稱爛眼邊)和急性傳染性結膜炎(俗稱紅眼病)等,均有較好的療效。

6.飲茶可治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代謝內分泌疾病,其基本原理為絕對或相對性胰島素分泌不足引起的糖、蛋白質、脂肪以及水、電解質代謝紊亂。其特征為血糖過高,葡萄糖耐量減低,胰島素釋放試驗異常,臨床早期多無症狀,以後可有多飲、多食、多尿、疲乏、消瘦等。中醫學稱此為“消渴病”、“三消症”。飲茶能治糖尿病,這是近年來國內外學者所重視和研究的課題。如日本醫學士小川吾七郎、醫學博士蓑和田益等,在治療患有糖尿病的肺結核病人時,偶然發覺茶葉對糖尿病有顯著療效。京都帝國大學醫院、府立醫院對10名糖尿病人進行臨床實驗,發現淡茶(日本蒸青碾茶)對慢性糖尿病具有顯著療效。其療法:將淡茶磨成碎末,用15克衝泡40毫升開水,加以攪拌,連渣同飲,一日數次。在昔奧穀曾用雄家兔進行實驗,發現茶葉能引起輕度低血糖,並能減輕蔗糖食物升高血糖程度。

我國泉州市人民醫院用“宋茶”(70年以上的老茶樹葉)治療糖尿病,有效率達70%。當然,普通茶葉也有效,也還可以加進其他藥物。

現代研究證明,飲茶能促進胰液的大量分泌,這就使人體內糖代謝發生變化,使血糖來源減少,去路增加,從而使血糖降低。茶葉中含有多種氨基酸,飲茶後通過增加胰液的分泌,促使氨基酸通過細胞膜進入細胞內,並促其活化,增加tRNA及mRNA的合成,從而有利於蛋白質的合成。這些都是治療糖尿病的因素。中醫學認為,飲茶可生津止渴、消脂減肥,這是飲茶治療糖尿病的又一環節。因此說,飲茶能預防、治療糖尿病是有科學根據的。

7.飲茶能抗癌

在江蘇省南京市郊區青龍山脈中,生產一種龍霧茶,當地群眾因習慣飲用此茶,曆史上這裏腫瘤發病率極低。

喝茶真能預防癌症嗎?來自北京、上海等地的治癌專家、學者,對青龍山龍霧茶作出鑒定,一致認為,龍霧茶含有較高的多酚類及維生素C和維生素E,並含有硒、鋅等多種微量元素。它的提取物有明顯的抗癌功效。

國內外許多研究揭示,亞硝基化合物有較強的致癌作用。為尋找防止卜亞硝基化合物致癌作用的措施,我國的科學家及有關學者對我國的茶葉進行了廣泛的研究。各種動物實驗證實,龍霧茶、河南信陽毛尖茶及所有綠茶,能阻斷強致癌物質硝基嗎林的形成,並能提高免疫功能,對輻射損傷產生的有害自由基具有明顯的清除作用。

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研究所在動物實驗中,將6組實驗大鼠灌服強致癌亞硝基化合物,其中5組同時分別喂一種水。發現不喂茶水組大鼠食管腫瘤發生率高達90%,喂茶水的為42%—62%。這就證實喝茶不但可以減少體內致癌性亞硝基化合物的形成,而且能明顯抑製亞硝基化合物的致癌作用。南京中山腫瘤研究所研究員閻玉森,最近通過對綠茶進行流行病學、生物化學、毒理學、動物體內實驗等多項研究證明,綠茶主要成分之一茶多酚在進入人體後能與致癌物結合,使其分解,降低致癌活性,從而抑製癌細胞生長。

日本學者也曾對茶區和非茶區的癌死亡率進行過調查,結果發現,茶區的癌症發病率較低。在臨床上我們發現,食管癌與胃癌患者飲用少量濃茶後,皆感到舒適。研究證實,經常飲茶確能預防食管腫瘤,飯後喝茶效果優於飯前。而茶湯濃度增大,其抑製作用也隨之增強;如果茶水放的時間越長,阻斷致癌物形成的效果就越差。所以飲茶要隨泡隨飲,每日堅持,療效才能鞏固持久。至於茶葉中的抗癌物質,目前已經知道的,茶葉中茶多酚含量越高,其抗癌作用越強。抗癌以綠茶效果最佳,如果每天用3—5克茶葉泡飲,就能完全阻斷亞硝基化合物在人體內的形成。因此,對患有癌症的病人要鼓勵其多飲茶、常飲茶、飲綠茶。

8.飲茶為何能抗衰老

生、長、壯、老、死,是人類生命的自然規律。健康和長壽是自古以來人類的普遍願望,期望能尋求一種“仙丹妙藥”以葆永年,但世間尚無長生不老之藥。飲茶具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如原蘇聯的百歲以上老人,中國、日本的老壽星多善飲茶。我國古代早有壽星飲茶之記載。據北宋錢易《南部新書》說:“大中三年,東都進一僧年一百二十歲,宣皇問服何藥而至此。僧對曰,臣少也賤,素不知藥,卻本好茶,至處唯茶是求。或出,亦日過百餘碗,如常亦不下四五十碗。”又如,李白在答友人贈茶詩序中,也曾說到:“玉泉寺,其水邊處處有茗草……玉泉真公常采而飲之,年八十餘,顏色如桃花。”由此可見,茶確具有良好的抗衰老、延年益壽的作用。

茶的抗衰老作用,是因茶葉中含有各種維生素和多種氨基酸。所以常飲茶可防止維生素缺乏,並可作為維生素C、維生素A、維生素B等缺乏症的輔助治療食品。現知維生素E具有控製人體中產生過氧化脂質、防止老化的作用。日本奧田拓南對茶單寧的藥效進行了長期的研究,證實綠茶中所含茶單寧能控製人體中產生的過氧化脂質,其作用是維生素E的20倍。福建中醫研究所研究發現,人們在飲用烏龍茶後24小時,血中維生素C濃度上升,而維生素C有利於清除過氧化物。可見茶單寧、維生素C的抗老防衰作用是很值得重視的。胱氨酸有促進毛發生長與防止早衰的功能,賴氨酸、蘇氨酸、組氨酸對促進生長發育和智力發育有效,又可增加鈣鐵的吸收,有助於預防老年骨質疏鬆症和貧血。微量元素氟也有預防老年性骨質疏鬆症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