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茶可以作為和睦人際關係的橋梁,促進親朋好友間的情感交流。
3.茶藝源流
①漢魏六朝茶藝:這一時期飲茶用的是煮茶法,以茶入鼎、釜而煮,盛到碗內飲用。
②隋唐茶藝:泡茶法、煎茶法。
③五代、宋茶藝:備器、炙茶、碾歲、啜飲。
④元、明、清茶藝:元朝以散茶、末茶為主;明朝散茶獨盛,有綠茶、墨茶、花茶、烏龍茶和紅茶;清朝的茶品種繁多,門類齊全。元明清時期飲茶除繼承五代宋時期的煮茶、點茶法外,泡茶法終於成熟。
⑤近代茶藝:近代飲茶方式主要有三:一是蓋碗式。此乃近代飲茶最主要的方式,上至朝廷、官府,下至民間,都以蓋碗飲茶。清朝康熙年間畫家冷枚的賞月圖,最是以代表這種茗飲方式。二是茶娘式。自古以來民間最主要的飲茶方式,即以大茶壺衝泡分飲。乾隆年間畫家丁觀鵬所繪的《太平春市圖》最能表示此種飲茶方式。三是功夫茶法,主要流行於閩南廣東地區。
4.茶藝大觀
①衝泡技藝:泡茶技術包括三個要素:茶葉用量、泡茶水溫和衝泡時間。茶葉衝泡誤區:保溫杯泡茶、沸水泡茶、泡茶時間過長、習慣於泡濃茶。泡製方式:蓋碗式、功夫茶法、潮州式泡法。茶飲法:飲茶前,一般多以聞香為先導,再品茶啜味,以品賞茶的真味。
②人心俱美:品茶時要追求自身的儀表美,風度美,語言美,心靈美。馮可賓在《茶箋》中論述了品茗的十三個條件。其中一是“無事”,神怡心閑,悠然自得,有時間品茶;二是“佳客”,“友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有心情品茶;三是“幽坐”,心遊八荒,棲神物外,能靜心品茶;四是“吟詠”,茶可滌詩腸,使妙思泉湧,茶可助詩興,醒詩魂,有雅興品茶;五則是“揮翰”,濡毫染翰,潑墨揮灑,描繪丹青時要借助於茶;六是“倘佯”,青山綠水,小園香徑,閑庭信步,自然有閑情品茶:七是“睡起”;八是“宿醒”,大夢初覺或宿醉初醒時帶著朦朧的心情品茶,從醉到醒,由迷達悟,品茶時自然又是一種情趣;九是“清供”,有新鮮瓜果佐茶;十是“精舍”,即有安靜雅致的書齋,以悠閑的心態去品茶;十一是“賞鑒”,即有色香味俱佳的名茶可品;十二是“文僮”,即僮仆文靜伶俐並懂茶藝,可供茶役,能使人舒舒服服開心地品茶;第十三是“會心”,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會心即心有靈犀,能在品茶中啟迪靈性,達到契悟自然,徹悟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