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茶事處於萌芽狀態的上古時期
茶與五穀一樣,早在幾千年前就為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所發現、利用,茶是最早進入我們祖先日常生活的農作物之一。在上古時期,茶首先是被當作藥材來使用的,而後,它可能被人們在食物不足時用作食品。
2.周代的茶人和茶事
周代以前的茶事由於年代久遠,有文字記載的史料非常匱乏;自周代開始,流傳後世的史料漸漸豐富起來,可考的人、事也就多了起來。“荼”(這裏指茶)這時已經作為貢品進貢給天子了,可見人們對它的使用已趨於成熟。
《華陽國誌·巴誌》中記載,“園有芳弱香茗”。可見西南地區已經開始了茶樹的種植。茶的種植始於何時,已無法考證,但至遲也在三千年以前。
3.秦漢時期的茶事
秦時,已經開始將茶烹製成羹飲食用。
秦滅,漢興,空前強盛的漢王朝,在茶事方麵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西漢漢宣帝時,有一個叫做王褒的書生寫了一篇遊戲性的文章《僮約》,文中第一次明確地談到了茶葉貿易。其中提到茶事的有兩處:一處為“烹茶盡具”,一處為“武陽買茶”。
4.魏晉南北時期的茶人與茶事
茶已從其發源地巴蜀走出,發展到我國南部和東南部地區。江蘇宜興地區有“課童藝茶”的記載。三國時期,盤踞東南部地區的孫吳,已經代替了巴蜀,成為我國新的茶文化中心。江蘇、浙江、湖北、湖南及嶺南諸地,人工種植的茶園已經成為當地種植業中較具規模的行業。
自古文人墨客多愛茶。在漢代,如司馬相如、揚雄等文壇大家,都對茶這種神奇的飲料情有獨鍾。
自漢代傳入中國的佛教,隨著與中土文化,特別是儒教與道教文化的融和,對茶的青睞也越來越強烈。南北朝時期,佛教在我國興盛起來,僧人們提倡坐禪,徹夜清修,茶就成為他們的提神之物,因而大受佛門弟子的歡迎。
5.茶事空前發展的隋唐時期
茶在隋代的大部分地區已經成為人們不可或缺的日常生活資料了。可以說地無分南北,人無論貴賤,對茶都非常熱衷。
楊堅嗜茶,甚至達到了酷愛的程度。
唐代的帝王大多好茶,最著名的要數那位風流倜儻的唐玄宗,他不僅喜好飲茶,還沉迷於與後宮佳麗“鬥茶”嬉戲。
唐代貢獻給後世的最重要的茶人和茶事是“茶聖”陸羽和他的《茶經》。陸羽清貧,卻對茶傾心一生,他遍遊全國名山大川,盡覽名茶名泉,成就了我國曆史和世界曆史上第一部有關茶的專著《茶經》。
陸羽在《茶經》中不但總結了幾千年以來的茶事,而且第一次將茶及茶事加以規範化。《茶經》分為十個部分: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飲、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圖。
陸羽還是流傳其後幾百年的“煎茶法”的創始人。晚唐的趙銓在其《因話錄》中說:陸羽“生嗜茶,始創煎茶法”。
陸羽還借鑒先人們的文化遺產,第一次確切地在文字中將“茶”字規範下來。
唐初與土蕃通婚,文成公主入藏帶去了茶葉,這是茶傳入西藏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