豇豆為豆科植物,全國大部分地區有栽培。其根、葉、莢殼可供藥用。

別名:長豆,飯豆,豆角,角豆,腰豆,羊豆,漿豆,白飯豆,裙帶豆。

(一)成分與性味

成分: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纖維、灰分、礦物質、鉀、鈉、鎂、磷、鐵、錳、鋅、銅、硒、胡蘿卜素、硫胺素、核黃素、尼古酸,鮮嫩豆角含抗壞血酸。

性味:甘,平,入脾、胃、腎經。

(二)功能

健脾和胃,利尿除濕,補腎固精,止消渴。主治脾胃虛弱,食少瀉痢,吐逆,消渴,腎虛遺精,白帶,白濁,濕熱尿濁,小便頻數等。

(三)保健作用

1.助消化。含有維生素B1,能維持正常消化腺分泌和胃腸道蠕動,能抑製膽堿酯酶活性,幫助消化,增進食欲。

2.豇豆葉主治淋證,殼主治腹痛和乳少,根主治小兒消化不良。

(四)食療方

1.小兒夏季痱子、小癤腫

配方:豇豆30克,綠豆20克,荷葉10克。

製用:將豆泡脹,入鍋加水500毫升,煮15分鍾,入荷葉再煮5分鍾,去渣取湯,調白糖適量頻服。清熱解毒。

2.食積,腹脹

配方:生豇豆。

製用:生豇豆、細嚼咽下,或搗碎泡冷開水服。

3.糖尿病

配方:帶殼豇豆100—150克。

製用:將豇豆加水500毫升煮15分鍾,去豆取湯,每天服1劑。可降糖消渴。

(五)食豇豆注意事項

多食則性滯,氣滯便結者忌用,免腹脹。

§§第十章 中華文化與水果文化

水果是機體維持生命活動必不可少的物質,與健康有著密切的關係,自古至今一直受到國內外專家的關注,並且進行了大量的科學研究,證實它在人體的各個係統都起著重要作用。吃水果也是一門學問,是雙刃劍,食法不科學很可能起不到它應有的作用,甚至會出現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