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小豆全國各地均有栽培。夏秋采摘。
別名:赤豆、赤小豆、紅小豆、朱小豆、紅飯豆。
(一)成分與性味
成分: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纖維、灰分、鉀、硫胺素、核黃素、尼克酸、維生素B1,外皮還含皂角甙。性味甘、酸、平;入心、小腸經。
(二)功能
健脾利水,和血排膿,消腫解毒,調經通乳,除濕退黃。主治水腫腳氣,濕熱黃疸,腹脹,泄痢,便血,乳汁不通等。
(三)保健作用
1.增強免疫功能
紅小豆營養豐富,蛋白質和微量元素的含量都較高,有助於調節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
2.調節泌尿和排便作用
赤小豆葉能澀小便,治療小便頻數症。赤小豆含鉀較高,利尿,可把某些代謝物排泄體外。因含有粗纖維,具有通便作用。外皮含的皂角甙能夠刺激大腸通便,還可以促進排尿,有解毒作用。
3.赤小豆可消炎
皮膚紅腫或傷口,可貼紅小豆粉和羅卜磨細泥混合物,有助於排膿。白癜風用紅小豆粉進行按摩有效。還可治療心、腎性水腫及肝硬化腹水。
4.消除疲勞
紅小豆富含維生素B1,可治療因維生素B1缺乏引起的腳氣病。可促進碳水化合物的代謝,消除因碳水化合物積累而變成疲勞物質,所以赤小豆具有預防和消除疲勞的作用。
(四)食療方
1.治小兒諸瘡腫毒
配方:赤小豆2000克,苧麻根連葉1500克,水30升。製用,加水30升煮汁浴。每天洗3—4次,注意溫度,避風。
2.小便頻數
赤小豆葉搗汁服。
3.丹毒
赤小豆末和雞子白,時時塗之。
4.水腫
配方:赤小豆250克,大蒜頭3個,生薑25克,商陸根50克。
製用:將4味加水同煎,豆熟透後去薑、蒜、商陸根,以汁拌豆,空腹食。
5.利尿
配方:赤小豆20克,薏苡仁、粳米各30克,適量的糖。
製用:將3味分別浸脹。赤小豆加水放鍋煮,武火煮沸後,文火慢煮至小豆開花,再加薏苡仁及粳米,煮至米豆爛熟,加糖調食。
6.外傷血腫
配方:赤小紅,涼開水。
製用:赤小豆研細末,涼開水調糊敷患處,用塑料紙蓋好防水分蒸發。紗布包紮好,每天或隔天換藥一次。
7.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配方:赤小豆50克,帶衣花生仁30克,冰糖20克。
製用:將以上3味加水適量,隔水燉至熟爛,吃飯喝湯,每天1次,30天為一療程。
8.補血
配方:赤小豆、紅棗、龍眼肉。
製用:同鍋煮湯,食飲。
9.通乳(脾虛產後浮腫尿少)
配方:赤小豆250克。
製用:加水500毫升煮20分鍾,去豆取湯,連服3—5天。
10.腎炎水腫
①配方:赤小豆、黃芪(紗布包)生薏苡各30克,紅棗7顆。
製用:共加水熬煮熟爛,去黃芪服食。
②配方:赤小豆100克、冬瓜500克(或冬瓜皮適量)加水燒爛,瓜、豆同食,每天2次。
11.減肥
配方:赤小豆50克,陳肢、砂仁各6克,草果10克,灌入500克的鮮鯉魚腹中(去鱗、鰓及肚雜),加適量水煮熟後,再加胡椒、味精、食鹽、蔥段於湯中,飲食。
(五)食赤小豆注意事項
因皂角甙微量也能發揮大的作用,不能攝食過多,避免造成腹瀉。赤小豆能治水腫,食多會使人瘦,所以瘦人不宜多吃,尿多者也不宜食用。赤小豆性善下行,通利水道,故津血枯燥消瘦之人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