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經絡學說(1 / 2)

中醫學理論認為,人體內每個髒腑都有一條經絡相連接,共十二條正經,另外還有奇經八脈和絡脈。通過大量的臨床實驗,證明人體內確實存在著“經絡係統”,它貫串於內髒四肢、五官七竅,助氣血運行流暢至全身內外。所以對人體來說,無論內外表裏,上下左右,經絡係統都將人體內各個部位聯成一種特殊的聯係。

當經氣通過穴位受到激發後,帶動循行在經絡上的經氣,並將它推向端位或病位,使機體產生自我增強、抗邪和調節的作用,從而達到治病的目的。經絡理論中所說的“氣至病所”,就是這個道理。不少人利用這個原理,運用按摩穴位或針灸穴位,來達到治療或強身保健的目的。

陰陽的問題,要參照《內經》的內容,它最早提出陰陽乃天地萬物和人體的綱領。後人更根據陽氣和陰氣的多少而推論出六經的命名,如陽明為陽氣最盛,少陽則陽氣較少,太陰為陰氣最多,少陰則陰氣最少,即陽分為陽明、太陽、少陽,陰分為太陰、少陰、厥陰,再將手足分成陰陽六經,並順著髒腑的功能,配以每一條經脈一個髒或一個腑的名稱,再通過經氣的循環和推動,使髒腑之間有了交接和溝通的渠道,並因髒腑“表裏相合”的關係,使屬於髒的絡於腑,屬於腑的絡於髒,而奠定了“髒腑屬絡”的理論。

十二經脈與十二髒腑之關係及位置表

十二經脈手三陰手太陰肺經(前)

(裏)手厥陰心包經(中)

手少陰心經(後)手三陽手陽明大腸經(前)

(表)手少陽三焦經(中)

手太陽小腸經(後)足三陰足太陰脾經(前)

(裏)足厥陰肝經(中)

足少陰腎經(後)足三陽足陽明胃經(前)

(表)足少陽膽經(中)

足太陽膀胱經(後)經絡學說中的經絡分為十二經脈和十二絡脈,而以十二經脈為主體、主幹,它以縱行為主,發布比較深層,故內屬髒腑,後人更將它稱之為十二正經,但也有別行於正經的支脈和別道奇行的奇經,故分別以十二經脈和奇經八脈命名。至於十二絡脈則是附於經脈而分支循行,並且位置較淺,在外聯絡於皮毛肢體。除此之外,還有另外分出橫斜散布的絡脈,如細小的為孫絡,浮於體表的為浮絡,還有聯係著筋肉關節的十二經筋和浮絡最有關係的十二皮部。整個人體的經絡係統,如大網狀分布,能到處伸展和兼顧。

奇經八脈位置及作用表

脈名位置及作用任脈循行腹麵正中線,其脈多次與手足三陰及陰維交會,能總督一身陰經,故稱“陰經之海”。督脈循行背部正中線,其脈多次與手足三陽及陽經交會,能總督一身陽經,故稱“陽經之海”。帶脈圍腰一周,能約束縱行諸脈。陰蹺脈從腹麵循行上至眼目,下至下肢,有濡養眼目、司眼瞼開闔及下肢運動的功能。陽蹺脈從背部循行,與陰蹺脈前後相對,其基本功能亦與陰蹺脈同。陰維脈從腹麵循行,由下肢至喉頭,有維係諸陰經之用。陽維脈從背部循行,由下肢至額前,有維係諸陽經之用。五、中醫藥的國際化

中醫學說是一偉大的寶庫,它擁有幾千年的臨床經驗和學術思想,更維護了幾千年來中國人的健康。中醫的學問,博大精深。我們要明白中國不是唯一使用草藥的民族,如英國、法國、德國也有草藥。日本於2004年還提出要重新請回中藥女神。

被寵愛1000多年後又遭拋棄一個多世紀的中華瑰寶中醫藥,今天在日本終於實現了與曆史的“第二次握手”。日本文部科學省最近正式給長期被打入冷宮的中醫藥“平反”,“恢複名譽”:《中醫學概論》開始被規定列入全國80所專業或綜合性大學醫學部的必修課程,從2006年起作為日本醫生臨床考試內容之一,2008年開始納入日本醫生資格考試的試題範圍。20多萬當代的日本醫生中,九成五以上沒有係統學習過“中醫學”的“曆史斷層”,終於被新時代中醫迸發的恒久魅力所“焊接”。

日本政府重新做出曆史性抉擇,也是被日本的現實給“逼”的。來自厚生勞動省的白皮書顯示,近年來日本國民醫療快速增長,去年已超過31兆日元,然而疾病的治愈率卻未增長,基本徘徊在1/5左右。另一方麵,現在日本65歲以上的老人已占總人口的19%。不僅如此,去年底,日本百歲以上的老人總數已突破兩人,老人平均壽命躍居世界之首。高齡化加上長壽化,帶來了老人健康保健的醫療問題,令“清一色”西醫師的日本各大醫院束手無策,難以“對症下藥”。這些迫在眉睫的社會醫療難題,迫使政府不得不重新找回拋棄了一個世紀的中醫“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