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用自己的愛心美化了企業
——記清潔工孟淑珍
當今社會上,還有很多人看不起清潔工這個職業。年輕人會把年齢當作資本,提出種種理由推卻這份工作;歲數稍大的人又會以身體不適等借口,盡力擺脫。即使有人幹了,也會不時向領導提出各種條件和要求,隻因為幹這行錢不比別人多掙,活不比別人輕省,而且又髒又臭。這是沒人願意幹,幹也是湊合著幹的差事。
孟淑珍在北京繼電器廠幹上了這一行,這位女工一直是少言寡語,默默地、卻是用心地幹著。當人們猛然發現,一年365天,廁所地麵上的磁磚總是透出潔白的本色,便池四周的壁板上沒有一絲汙跡,甚至烈日炎炎的季節,走進數百人使用的廁所,居然看不到蒼蠅,聞不到異味,才不禁想起了孟師傅,這位清潔工為美化環境、美化人們的生活做出了多大的貢獻!
孟淑珍幹清潔工曾遭到家裏孩子們的反對,他們實在不理解,媽媽在家裏照顧兩個病癱在床的老人,整天和屎尿打交道,難道還嫌不夠嗎?兒子參加工作後說:“媽,你別上班了,我們養你!”孟淑珍卻說:“光靠你們那點工資養活不了家,我幹這個工作,昨天是為了你們,今天還是為了你們,再說,當初幹這個工作也是組織對我的照顧,我怎能不幹好它,人要有情有義。”孟淑珍沒有多少文化,講不出什麼大道理,但她對人誠實,她珍視人世間感情上美好的東西。她心裏深深記得,在她最困難的時候,領導和同誌們一次又一次地給她送來了溫暖,使她能夠支撐起這個家。對領導和同誌的愛是不能忘記的,她要用愛來回報。
說起孟淑珍的過去,廠裏的同誌們無不表示同情。孟淑珍今年48歲,她的一生可說是命運不濟,多災多難。來自家庭的不幸,使她承受著一次又一次心靈上的打擊。孟淑珍從小失去父母,姥姥、姥爺是她唯一的親人,是他們把她拉扯長大,撫育她成人。參加工作後,她成了家,為了照顧老人,她與二老生活在一起。但是沒過幾年,姥姥病癱在床,姥姥稍好一點,姥爺又癱倒在床。這時,她已經是三個孩子的母親,生活的變化,使她身上的擔子越來越重,她要工作,還要照顧兩個病人和三個年幼的孩子。正當她心急火燎,忙得不可開交的時候,領導為了照顧她,讓她到生產安全帽的車間幹配料工,每天將所需的料配齊、配好、就可抽出時間料理家務。組織上的關懷,照顧好比雪中送炭,給了她巨大的幫助和安慰。
生活對孟淑珍也是太嚴酷了,緊跟著夫妻離異又給了她沉重的打擊。在這之前,夫妻之間因為老人經常發生爭執,丈夫堅持甩開老人自己生活,別是姥爺不是親的,完全可以不管。孟淑珍則認為,姥姥、姥爺是養育我的親人,我怎麼可以在他們雙雙躺在床上,最需要我的時候離開他們。夫妻間的長期口角,發展成丈夫長期不回家,不給她生活費,也不為她分擔一點家務。有時,她辛苦勞累了一天,晚上也得不到片刻的安寧,丈夫不是罵便是打,夫妻間的感情已不複存在,孟淑珍毅然在離婚判決書上簽了字。可想而知,一個離異的女人,麵對拮據的生活,繁重的家務,一邊是需要護理的病人,一邊是嗷嗷待哺的幼子,是何等艱難。
孟淑珍不具備幹轟轟烈烈事業的條件,但她也不是在生活中甘願屈服的人。她內心有著美好的感情,她也具有正視生活的勇氣,她懷著對老人的愛,對孩子的愛,對工作的愛,默默地承受著一切。每月微薄的收入既要給老人看病,還要解決一家人的溫飽,孩子們能從媽媽那裏得到的最高獎賞不過是一塊水果糖或一杯白糖水。迫不得已,就要向周圍同事借錢,往往在發了工資之後,還了舊債再借新債。熱心的同誌們送給她食品和衣物,組織上一次又一次地給他送來生活補貼。也許是失去的愛太多了,孟淑珍似乎比別人更加珍惜這些情意,她感到不安,她要回報大家,要回報組織,而她回報的唯一方式就是努力工作。
1984年後,企業產品結構發生了變化,原有的一些工種取消了,領導考慮她的姥姥、姥爺還病癱在床,需要人照顧,安排她幹清潔工,可以有多一點時間照顧病人。她二話沒說,服從領導的宋排,開始和掃帚、抹布、度管子打起袞道。剛開始幹這個工作的時候,條件很差,幹了一天活,連個換衣脹的地方都沒有。一條1.5米長的皮管子,漏洞十幾處,她就用膠布粘一粘湊合用,刷廁所壁板沒有洗衣粉、去汙劑,就用熱水多擦幾遍。清便池的硫酸不夠用,她就用棉絲、海棉蘸著擦。冬天,天不亮她要頂著星星冒著刺骨的寒風趕在大家到廠之前,把廁所衝洗幹淨。手凍裂了,腳凍疼了,她全不在乎,棉衣弄上水、袖口、褲腿凍成冰疙瘩,幹完活在暖氣上烤幹再穿上,她從不埋怨,手心由於接觸硫酸過敏,長期潰爛,大夫告訴她,隻有不接觸硫酸才能好,她沒對人講,在皮手套裏加了一層布手套接著幹。夏日,高溫酷暑,別人盡可以享受空調、風扇的“厚愛”,可她卻穿著長衫長褲,一遍又一遍地揮動著掃帚、抹布、皮管子。
廠裏進行企業整頓,對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出“廁所裏要能辦公”的口號。這樣一來,她的工作量一下子加重了許多,她沒向領導擺任何困難,提任何條件,規定怎麼幹就怎麼幹,要求達到什麼標準就達到什麼標準,從不打折扣。現在北京繼電器廠的廁所,已經成為企業管理成就的標誌,它告訴人們廁所都能達到這樣的水平,其它部門達到相應水平應是不成問題的。現在上級檢查工廠,外麵人來廠參觀,都從廁所的狀況聯想到企業管理整體水平,令人讚歎不已。孟淑珍的工作,在企業整頓過稈中起了帶頭作用,同時也為企業贏得了榮譽。
要達到“廁所能辦公”的水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孟淑珍除了平時增加清掃次數外,在所有的星期天、節假日別人都踏踏實實地休息的時候,她利用這些日子人少,用硫酸悶便池,進行徹底清洗。她幹清潔工,一門心思撲在工作上,難怪連愛挑剔的人也不得不承認,孟師傅的工作沒的說。
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孟淑珍的精心照料下,兩位癱瘓老人安然度過了近20年,最後相繼過世了。終於有兩個兒子也參加了工作,日子好起來了。她本可以鬆一口氣了,誰想意外的不幸又發生了,1989年,他的大兒子在下班的路上被誤傷致死。噩耗傳來,她哭得死去活來,她的命也實在是太苦了,厄運不知道為什麼總是降臨在她的頭上。幸好她生活工作在一個友愛的集體中。廠長出差剛回來,立刻趕到她家裏看她,並且送來200元錢,廠工會也為她送來了全廠職工的捐款。她傷透了的心立時得到安慰,領導和同誌們的關心,又給了她生活的力量。她激動地半天說不出話來,料理完兒子的後事,沒有耽擱一天就上班了,工作仍像以往那樣的勤奮。
現代工業企業是人按企業目標的要求,協調為一個整體的組織,工作的重要性會有差別,但哪一個崗位都是不可缺少的。人的能力有大小,但能為企業目標做出奉獻都是寶貴的。孟淑珍是一名普通的工人,她所做的工作容易被人所忽視,她又沒有張揚自己成績的願望,她隻想默默地做自己覺得應該做的事。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卻有了共同的發現。她是在多麼了不起地工作著,那個工作崗位多虧有了她,沒有她那裏就不會有這樣的光彩。孟淑珍是不幸的,一生經曆了太多遭遇,但也正因為如此,征明她是高尚的,她講情義,講責任,她真誠而且堅強。她沒有太多可奉獻的東西,但她毫無保留。無論是對孩子、對老人、對工作、她都盡責盡力。她珍惜別人的感情,她覺得領導和周圍的同誌勝過親人,因此她把企業當作家,她願意為企業做她能做的一切。她不是企業中可有可無的人,她代表了一種精神、一種風範、一種象征、她的身上有榜樣的力量。
真誠與嚴格融化成管理藝術
——記二車間主任何亞文
在傘業的基層管理中,“士兵中存在著元帥”這句話還是適用的。何亞文這位車間主任就是工人出身,是企業土生土長的幹部。她體驗過過去,對今天有著堅定的信念,熱烈地追求著未來。她具有強烈的個性,用個性創造著管理。“以誠相待,嚴格要求”是她遵循的有效管理原則。二車間的管理體現著北京繼電器廣管理的基本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