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50元獎金作為黨費交給了黨組織,並一再表示,成績是和大家一起取得的,他仍以零的起點向前邁進。
北京繼電器廠給予人才提供的條件談不上優越,但為人才提供了施展才華的場所,李爾京正是在這裏找到了事業的歸宿。對一位有誌者來講,事業有歸宿而無終點,他現在已經為自己製定了新的奮鬥計劃,他要在下一個,再下一個的5年裏,為企業創造出更傑出的“作品”。
用創造奇跡的信心創造平凡
——記三車間工人王曉梅
王曉梅連續兩年被評為市勞動模範。當人們整理她的事跡時,發現這裏麵沒有豪邁的誓言,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她所傲的一切既普通而又平凡。如果僅就某一件事而言,每個人都能做到,但把她所做的事聯係在一起,就很少有人能做到。她做的事每個人都可以做到,每個人又常常沒有傲到。她實踐著平凡也創造著奇跡。譬如,作為一名女工,課能工作十餘載而沒有一天缺勤?作為一位母親,誰能保證廠裏每一次加班必到?作為一個媳婦,誰能料理家務讓婆婆十分滿意?以至婆婆象誇讚女兒那樣把她掛在嘴邊上。這些事無論對誰而言,一時做到容易,但堅持下去很難做到。王曉梅做到了,而且遠遠超過了這些。
王曉梅幹工作,既任勞也任怨。她是三車間(新產品車間)校驗班班長。校驗是這個車間的最後一道工序,所有產品都要經校驗合格後方能入庫,計算產值。近幾年來,由於老產品日漸蕭條,新產品任務越來越繁重,校驗班僅低周波繼電器的產值就由過去的十幾萬、二十幾萬增至38萬。人還是那些人,任務卻翻了近兩番。車間下任務的時候,曉梅完全可以強調一下困難,即使解決不了,起碼也讓大家知道知道。但無論任務有多重,難度有多大,有時連下達生產任務的車間主任都替她捏一把汗,可曉梅卻從未說個“難”字。她的想法很簡單,困難誰都有,既然人家能夠克服困難生產出產品,在我們這個環節上就不能“壓活”,讓別人的努力前功盡棄。要保證完成任務,就包括要克服困難,強調難又有什麼用處呢?話說得很隨便,也很自然,但它反映了一個普通工人的心胸是多麼寬闊,內含著多麼崇高的動機。
王曉梅終究是一名班長,隻自己任勞任怨不行,還要讓其他工人也任勞任怨。要解決這一問題,王曉梅認為,重要的是幹在前。校驗班的任務越來越重,起初,有些工人不理解,既然你能幹你就幹好了。一次,主任交給他們班校驗14台周波繼電器,有人說:“這點活要幹一個星期。”主任一聽急了,到班上一看,果真隻有她一個人在幹,就對她說:“這樣幹一個月才能出幾台?這種速度不行!”她隻說了句:“您不用管了,我再做做工作。”兩天後,14台繼電器全部校驗完畢。當好一個兵頭將尾的班長,重要的是幹在前,這是王曉梅的一個十分簡單的想法。最簡單的想法往往是切合實際的想法,是最有效的想法。班長離不開生產第一線,大家的眼睛看著你,指手劃腳的領導方式是行不通的。幾年來,王曉梅靠掌握過硬的技術和身先士卒來帶動大家,在幹中和大家溝通,獲得大家的理解和支持。
經常趕任務,有時連續工作十四、五個小時,一個姿勢坐在那裏,幹完活腰酸得直不起來,三十歲出頭落下個腰疼的毛病,大夥知道,她這是累的。
幫助別人幹活,既不算工時又沒有報酬,別人的活完成了,再幹自己的活,大夥明白這是為了班組。
來了新產品,她先學,不論多麼複雜的技術都沒有難倒她,技術人員研製了兩年的綜合測量儀,她一個月調試成功,連技術人員也感到驚訝,大夥說,曉梅的技術沒的說。
加班憑自願,多勞就應多得,按勞付酬並不是什麼過分的要求,可王曉梅卻不計報酬,甚至甘願無私奉獻。大夥服了:“這就是我們和她的差距。”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因為榜樣是一種導向,是一種示範,是一種參照,是最有力的說明,從而也是最有效的管理。王曉梅的事跡再一次證實了這一真理。
主曉梅雖然隻是個班長,對管理卻有著深刻的理解,她認為管理是一種感情交流,幫助別人也獲得別人幫助。她推崇先哲的這種說法:“人隻為己,人不是人,人隻為人,人也不是人,既為人又為己,使人幸福是為了使人像人。”推己及人先替別人著想是一種美德,這種美德不僅使你心情偷悅,而且會使你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獲得別人的幫助。
有件小事,校驗班的同誌們都不會忘記。校驗工作比較累眼睛,人坐在儀器旁,眼睛盯著儀表,8小時下來,眼睛又酸又脹。為了減輕燈光的刺激,廠長親自為他們選擇校驗台上的燈,換了一個又一個,直至大家感覺舒服為止,事情雖小暖人心,廠長心裏有工人;工人心裏才有廠長。
王曉梅是個有心人,她不僅是為這件事而感動,而是從中悟出了一個道理,當好班長就要經常想一想我能為大家做些什麼?她深信:你把自己最好的給予別人,就會從別人那獲得最好的,你幫助的人愈多,你得到的也會愈多。車間規定幹滿8個工時有評獎資格,不夠208個工時,取消浮動級。廠裏製定的原則一定要堅持,但班裏的每個工人都要照顧。班裏分配工作,就要多動一點腦筋,活少時,她說服幹得快的、技術強的師傅幹些難調的機子,手慢的幹些容易幹的。同時,她特別注意利用某些人的長處,培養了專門產品的骨幹,一旦活多、活急、骨幹的作用便充分顯示出來了。每次分活、雜活、不好幹的活、工時少的活就自己留下,儀器不夠用,總先盡別人用,自己的活經常排在最後幹。由於曉梅工作中處處想著別人,幫助別人,班裏的同誌們也都全力支持她的工作。近兩年老產品逐漸減少,車間不僅要完成規定的產值,而且要補全廠的產值。班裏的11名同誌,經常超負荷地工作。夜班規定11點下班,為了趕任務,他們有時幹到午夜一、二點,趕不上夜班車,就在車間忍半宿,第二天接著幹,忙的時候一年要加近4個月的班。對此,大家毫無怨言,協助班長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一次又一次圓滿地完成了生產任務。
幾年來每一次加班,曉梅都沒有漏下。她也是女兒,她也是母親。父親心髒病發作,住進醫院,卻不讓家裏人告訴她,女兒發高燒引起抽風、婆婆獨自帶孫女看病照料孩子,不驚動她,來自家庭的支持使曉梅倍感親切。平日裏,她孝敬父母,疼愛婆婆。女兒和奶奶一起生活,曉梅體諒老人的辛苦,每次回家不停地幹這幹那,總是買來婆婆愛吃的各種食品,還不斷為婆婆挑選喜愛的衣料,女兒的生活費,婆婆要50元,她偏給70元,哄得婆婆逢人便誇。有這樣一個稱心如意的媳婦,婆婆就是再累心裏也是甜的。老人為曉梅解餘了後顧之憂。
生命就象是一種回聲,你送出什麼,它就送回什麼,你給予什麼就得到什麼,你播種什麼就收獲什麼。曉梅送給人們真誠,她得到了真誠,曉梅給予人們幫助,她得到了人們的幫助,曉梅播種下愛,她獲得了愛的豐收。
有一句管理名言講:“創造平凡比創造奇跡更困難。”企業的生產總是在重複地進行,不斷地重複就顯得平凡。但正因為平凡,向前走的路無論多麼順利,多麼容易,總會有人厭煩,有人消沉,有人落後。也有的人,他們投身在平凡的事業中,卻品味著不平凡的涵義,他們認真地對待平凡,履行著平凡的職責,堅持不懈地走著平凡的路,結果他們自己卻變得不平凡,王曉梅榦是這樣的一位典型人物。
同自己競爭不斷地戰勝自己
——記技師左玉珠
在現實生活中,女性要想在事業上獲得成功,贏得社會的承認,就必須付出更大的代價。要想攀上事業的高峰,就更需要以堅強的毅力和不可動搖的決心,勇敢地接受挑戰,還要不斷地戰勝自己。隻有自尊、自信、自立、才會自強。下麵我們要談到的這位女性叫左玉珠,今年48歲,她就是一位不屈不撓的人。在人生的旅途上,她總是麵對一個又一個台階,昂首挺胸,拾級而上,不斷地同命運競爭。同自己的能力競爭,同機會競爭,同未來競爭。
同命運競爭,有誌向的人,不為昨天而惋惜,因為昨天已經不能喚回;有誌向的人,也決不等待明天,因為明天還不確實;他們明白最有把握的就是今天,所以緊緊抓住今天。左玉珠就是一個抓住今天的人。
左玉珠1962年高中畢業,正當她躊躇滿誌準備高考的時候,不幸得了肺結核,一病就是七、八年,這期間病痛的折磨她不難忍受,但精神上的陰影卻使她難以擺脫。每逢看到自己的同學和所熟悉的人都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在學習上深造或走上了工作崗位,聯想到自己,內心十分痛苦。當年在一起的同學有的上了大學,有的當了技術員,有的已做出了顯赫的成績,一種寂寞、失意的感覺便襲上心頭,使她坐立不安。在痛苦中她曾有過輕生的念頭,也有過消沉的情緒,但理智最終使她不甘心命運的擺布,她終於認識到要堅強地活下去,而且不能平平淡淡地度過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