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章 用激勵去營造機製(二)(3 / 3)

第五,“協作”成為管理基調。管理活動是一項係統工程,管理係統中人是基本要素,而人是能動的。管理係統要追求“總體大於局部之和”,人的協作意識就成為十分寶貴的東西,優秀的管理者必然珍視協作。

許廠長是一位嚴肅的人,但他又是一位講理的人。有一名車問主任,是一位棱角鮮明的人,缺點也很明顯,周圍的人對她也有一定的看法。她認起真來很難通融,廠長也無法說服她,與領導頂撞幾句,也是常有的事。可是,當廠裏要成立一個生產電子產品的車間,需要調一些文化水平和技術水平較高的工人去這個車間工作,當廠長與她商量的時候,她二話沒說,馬上選了一批她認為得力的工人調往新車間。許廠長講:“人無完人,能顧全大局就是好幹部。”

以上5點,隻有通過分析,才能羅列出來,在北京繼電器廠的管理現實中,是渾然一體而產生了總體效能。其有機結合的實現體現了企業家的智慧。

(二)激勵與規範的辯證思考

激勵與規範的有機結合是實現有效管理的基本規律,這種有機結合是一種藝術性創造,它形成於企業家的實踐中。它不存在通用的具體結合方式,但可以尋求結合的有效線索。北京繼電器廠提供的經驗,使我們對一些管理範疇進行一下深入思考。

1.“死”與“活”的有機構成

管理的目的在於按照某種確定的規則,使企業正常地運轉,當規則確定下來,就在企業形成不變的程序。這種“宛”的結構,是使企業運行保持在良好秩序中的基本條件,是科學管理的基本內容。這些內容永遠不會過時,隻會在實踐中得到不斷深化,變得更加精確、更加合理、更加科學。北京繼電器廠正是將這些內容作為突破口,使企業整頓起來,走上正常發展的軌道。

任何管理規則都需要人去貫徹執行,管理要求職工遵守紀律,但不希望職工失去主動性和創造性。要使人主動地、創造地工作,就要滿足人的需要,使人享有一定的自由度。沒有人的能動性,企業就失去了活力。企業需要“死”,更需要“活”,兩者相矛盾,成為曆史上長期困擾企業的一個問題。

將“死”與“活”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靠什麼?北京繼電器廠的經驗告訴我們,目標是解決這一矛盾的突破口。目標是“死”的,但沒有把人限製死;目標具有不可動搖的約束力,但它是在職工自願接受約束基礎上形成的。這樣“死”中有“活”,而“活”中又有“死”,“死”與“活”統一在目標上。

當然,並不是企業有了目標就能實現這種統一,而是要看企業的目標是否對職工有吸引力,是否體現了職工的利益。北京繼電器廠企業目標對職工具有約束力,基本原因就在這裏。

目標本身雖然限定得較死,但並沒有限定死實現目標的過程。這既使人的能動性得到發揮,又使人的能動性集中在企業目標上。職工理解企業目標,也擁護企業目標,因為他們參與了目標的製定和分解,因此也就保證了目標執行的嚴肅性。這些就是我們從北京繼電器廠經驗中體驗到的內容。複雜與簡單的轉換北京繼電器廠原來已經使人們失去了信心,就是因為它所麵臨的問題太複雜了,企業失去了信譽,產品沒有了銷路,生產一片混亂,環境十分肮髒,人心已經渙散,企業似乎沒救了。當企業恢複了生機,完全以新的姿態出現在人們麵前,一切變得似乎都十分簡單,不就是整頓了勞動秩序、提高了產品質量、調動了職工勞動積極性嗎?管理的難點不在於以往的狀況,也不在下現實的結果,而在於由複雜的狀況向簡單、有效結果的轉化過程,正是在這一點上,體現了企業家的才華。由此我們是否可以得出結論:有效的管理總是在“追求簡單”。

所謂“簡單”,是指管理中最本質和最基礎的東西,它經常地發揮作用,最容易被人所忽視,又最難管理好。管理就是要從紛亂複雜的事物中認識和提煉簡單,抓住簡單不斷地深化,通過深化形成規範,通過規範構造機製,使企業按照正常有效的軌跡運轉起來。

企業的各種活動是連續不斷的,具有循環往複的特征,這種循環在複雜多變的環境中進行,基本形態不變,內容卻日趨豐富。優秀的企業在每一次循環中,總是能沉澱下簡要而具有規律性的原則,它們堅決將這些原則貫徹下去,通過各種方式的訓練,使職工自覺按這些原則規範自己的行動,企業從整體上體現出駕馭環境,自我發展的能力。

尋求“簡單”的過程並不簡單,當它經過企業家的思索,設計出方案再由職工操作,這是一個複雜的過程。設計的過程越複雜,操作就變得越簡單。根據這一道理就能夠理解,為什麼許廠長經常要思考到深夜,因為管理者所用時間越多,執行者所用時間越少,管理者思考的越深入,所實行的管理辦法操作也就越簡單有效。

硬性規範與軟性規範

規範是管理的重要範疇,管理通過規範將職工的工作行為集中在企業目標上。製度是形成規範的首要因素,但製度無論製定得多麼嚴密,隻有針對少數人的時候才有價值,否則再嚴的製度也有空子可鑽。如果說北京繼電器廠整頓初期是靠製度的強製作用,那麼今天執行製度主要是靠自覺行動。因此,在製度之外,還有一種保證製度發揮作用的東西,那就是一種在職工中約定俗成,不成文,但被大家公認並自覺遵守的標準,是一種軟性的規範。

沒有製度為依據,軟性規範很可能出現消極內容;沒有軟性規範配合,硬性規範難以達到目的。有效的管理決不忽視軟性規範,而是將兩者微妙地結合在一起。

從北京繼電器廠的經驗可以看出,具有積極意義的軟性規範的形成,最終還在於硬性規範是否科學合理,它堅決推行的結果,使執行者看到了自己的利益。它的目的不是限製人的自由,而是使人組合在一定秩序中,使人的才能得到最有效地發揮。硬性規範是一種管理手段,軟性規範才是管理者所要追求的狀態。

2.機製的啟動與維持

企業也像一台機器一樣,它由各種部件組合在一起,形成自動運轉,產生了預想的功能。正如一堆零部件並不是一台機器,各個科室、各個車間合在一起也不是一個企業。其中最重要的,還是要找到相互間有效的結合方式,通過這種結合方式,才能形成機製。

從北京繼電器廠的經驗來看,這種結合方式是按照企業目標的要求,受一定價值觀的支配,設計出各種工作程序,由製度保證貫徹執行而形成的。這種機製使企業產生活力,提高了企業的環境適應能力,使企業在適應環境過程中達到駕馭環境的目的。

維持企業機製的難點在於,人有思想、有主觀能動性,無法完全靠強製的辦法組合,按強製辦法組合起來,也形成不了企業機製。企業機製的形成,需要人的自我約束,職工自我約束,企業才能自我發展。這樣我們就回到了本章的主題,當人們按一定方式組合在企業中,靠激勵才能從人的身上聚積企業能量,因此需要用激勵營造企業機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