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願得快死”(2 / 2)

“元載押往長安郊區萬年縣,在監牢裏行刑。怎麼說元載也曾經是大人物,那些行刑的劊子手,照例都要問他,在這最後時刻還有什麼要說的。元載說願得快死!”

“主刀劊子手曰相公須受少汙辱,勿怪!”

“乃脫穢襪塞其口而殺之。”(以上引自《通鑒記事本末卷三二》)

我很欽佩這位行刑官的想像力,好主意,說實在的,對貪官,這雙臭襪子,也許最適合他那貪得無厭的胃口了。

接下來,李豫下令抄家。元載從大曆元年走上政治舞台,到大曆十二年口塞臭襪子自盡,貪齡之長,貪欲之大,貪汙所得等於國庫,是不算稀奇的。但是,據《新唐書》,在其沒收的全部財產之中,金銀財物、珠寶玉石、綾羅綢緞以及在長安、洛陽兩地的大片房屋地產之外,從他家中查抄出來的,竟有“鍾乳五百兩,胡椒至八百石”的收藏,不禁令當時朝野震驚,甚至兩千年後的我們這些讀史的人也詫異萬分。這種奇怪的貪汙癖好,實在世所罕見。

從古至今,中國官員們的貪汙,從金錢到女人,從房子到股票,從茅台酒到洋煙,從金針木耳到粉絲粉條,來者不拒,無不笑納,已經夠沒出息,夠下三爛,夠令人惡心的了。想不到從這位唐代貪官家黽起贓,竟有鍾乳、胡椒等大批物資,這在世界貪汙史上也是一條奇聞。

在漢唐,凡來自外國的貨物都冠以一個“胡”字,以區別於中原產物。例如,直到今天還在中國人嘴邊掛著的胡椒、胡琴、胡蔥、胡瓜、胡豆、胡桃、胡蘿卜,乃至於菠菜、玉米、番茄、番石榴等等物品,都是一兩千年前中國人眼中的洋貨。

而作為調味品的胡椒,來得又更不容易些。

當時有一個文人,叫段成式,得風氣之先,在其所著的《酉陽雜俎》裏告訴大家,胡椒“出摩伽陁國,呼為味履支”。而摩伽陁這個國家,“屬中天竺,距長安九千多裏”。從這個距離,看出唐人是何等的氣派。本土不產胡椒,敢不遠萬裏,從原產地,印度的馬拉巴爾海岸一帶運過來。從地圖上看,從印度洋西岸到唐首都長安,航空距離也得有三千多公裏。

八百石胡椒,是個什麼概念呢?

按中國曆史博物館藏唐武德元年的銅權,知道一石相當於今天公製的79320克。那麼,元載的這批贓物,差不多有60多噸,得需要上百峰駱駝,才能從印度洋的海濱,繞喜馬拉雅山的南麓,經克什米爾,到南疆,運抵長安。打那麼遙遠的地方運來如許的香辛料,不能不佩服唐代行賄者的財大氣粗和受賄者的奇特胃口。而且,我也弄不懂,這類官員有點為藝術而藝術似的,純係為貪汙而貪汙,所為何來?弄八百石胡椒放在家裏,中國貪官的強烈占有欲、濃厚收藏欲,真是令人匪夷所思。

元載的贓物之中,最奇特的藏品,莫過於來自阿拉伯群島的香料鍾乳了,多達五百兩,讓李豫簡直惱火透了,打開國庫,怕也找不出這許多。鍾乳,是一種貴重藥材。晉人食“五石散”,其中就有鍾乳一味。此藥有一定毒性,但配伍得當,可強身健體,可激發性欲。由此可見,凡貪官,大半為好色之徒,或因色而貪汙,或因貪汙而色,這也是一個貓皆好腥的同樣擺脫不掉的自然規律。

“怎樣處理那八百石胡椒,未見諸史冊,但處理這筆鍾乳的辦法,也挺反映李豫氣急敗壞的個人色彩。因為李豫的老祖宗,開國之主李世民曾經因為他的臣下太子右庶子高季輔上疏陳得失,特賜鍾乳一劑作為獎賞,並且說卿進藥石之言,故以藥石相報”(唐·吳兢《貞觀政要》)。所以,他下令,也學唐太宗,凡中書省四品以上、尚書省五品以上的官員,都可以前來領取一份乳香。既是皇帝對大家的恩典,也是他懲治貪官汙吏的英明證明。

同時,“下詔賜載自盡,妻及子並賜死,發其祖、父塚,斷棺棄屍,毀私廟主及大寧、安仁裏二第,以賜百官署舍,披東都第助治禁苑”。在中國,隻有處置貪官汙吏,該殺的殺,該關的關,絕不會引起任何異議,而且會拍手稱快,大得人心。

在中國曆史上,貪汙,是東方封建專製社會中一種醜惡傳統,但是,也應該看到,數千年來,也有一種反貪汙的文化傳統,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是貪官汙吏永遠的對立麵。這種反貪汙的文化,包括世世代代在老百姓心中和口頭流傳下來的包青天、海青天等清官形象,倡導其正義,激揚其正氣,對於世道人心的榜樣作用,也包括像“奸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的對於貪官汙吏的道德批判,其鋒芒之銳利,其勇氣之充沛,在廣大人民中間所形成的“耗子過街,人人喊打”、“莫伸手,伸手必被捉”的輿論壓力,確實對那些貪官汙吏有相當威懾作用。

所以,元載貪汙集團的覆滅,史書稱“及死,行路無嗟惜者”,也就不必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