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飯是考試院駐洛辦事處主任請客,大家喝得醉醺醺地,四個人一同闖出了中原文化館的大門。
“到街上去溜著玩兒。”可染提議。
“好!買古物去。”增善附和著。
洛陽市上的古董鋪是特別的多,有一條東門街,一列街上全是古董鋪,那裏你可以看見盡是染著泥土的古式陶器,但真真夠得上古的很少,大半完全是“贗品”。那些古董商們把古式的陶器翻成模子,煉造了許多新陶器,塗上顏色,埋在泥土裏,隔些時候拿出來,便當真的出賣,這實在是一個滑稽的買賣,本地人是決不置信的,隻好騙騙一班遠來客和外國人。
但是,真的古物在洛陽也時常能發掘到的,往往在農夫的一鋤一耙間,會發現了大批古物,這些真的古物發現後,價值便在成千成萬元以上,就有一般古董商專任來重價購買。洛陽人靠古物發過財的人很不少。
我們既不是古董商,當然買不起真的古物,我們是準備去買一批新出土的“贗品”的。
從古老荒涼的老西門進去,穿過泥埃的街,有一個鄉人正挑著兩筐佛像在叫賣,一頭是釋迦牟尼,一頭是觀音菩薩,我們連忙招呼他歇下來,各人揀上幾個大大小小的釋迦牟尼和觀音,好像小孩子走進玩具店裏,挾著幾具蠟製的洋娃娃似的。
“幾錢一個?”可染問。
“四毛錢!”賣佛的說。
“洛陽人也許會說虛價。”我們想:“還他一毛錢一個,看他肯賣不肯。”
“一毛錢一個賣不?”可染說。
那賣佛人遲疑了一會,“好吧!就算一毛一個。”於是每人手裏都抱了三四個佛,這些佛價格雖賤,但塑刻得很好。洛陽畢竟是佛教傳入中國的發祥地點,想不到竟會有許多人賣佛過活,因為在一路過去,這種擔子很多,有些還有香爐賣。那些香爐雕鏤得更精,完全仿照古鼎的式樣做的。
踱過東門街,我們便走進一家古董鋪去,夥計們看得出我們是外路客人,他想生意來咯,連忙斟茶送煙。我們先向桌上羅列著的古物作一次巡視,這些“贗品”,都點綴得如同真的一樣,美不勝收,等於閱讀一部中國古代美術史。
“裏麵還有好的。”夥計招呼我們。
我們從前麵走過一條窄道,裏麵便是一個大房間,陳設很精美,那些古物都整齊的陳列著,我們隨便揀幾樣問問價錢,討價都在一百元以上。
“買不起啊!這麼貴。”可染歎了一口氣。他是特別喜歡鑒賞古代美術品的,他摩挲著一個騎馬的土俑,這樣說。
“古董總是貴的,真的古物還成千動萬的哩!”夥計說。
“我們買不起古物,隻要是古式的東西就得啦!管它真的不是,你拿出幾樣來給我們揀看。”可染說。
於是夥計們便搬出幾件東西來,有的是佛像,有的是土俑,有的是古式祭器,還有各種古式用具,這些都是經過人工翻造的,我們以每件一元左右買下來了。用紙包著,挾著走出來。又挨次到各家去看了一趟,補充了幾件,這才走到城北去。
“哪兒去啊?”可染說。他兩手都放滿了,走起路來很不便。
“閑逛去。”我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