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要在組織部門從業者中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體現和文明的象征。
在幾千年的曆史發展中,中華民族素以仁愛禮讓、誠實勤奮、團結互助、崇尚、平等、熱愛祖國等優秀品質聞名於世。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這些優秀的民族品質不僅沒有過時,反而更值得發揚光大。市場經濟的建立一方麵激發了人們從事經濟活動的積極性,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另一方麵也在某種程度上造成極端個人主義和拜金主義風氣的滋長。有些人為了滿足自身利益,不惜采取坑、蒙、拐、騙等各種不道德手段,從而背離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方向。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對於引導組織部門從業者加強人生觀、世界觀改造,加強黨性鍛煉,堅定革命信念,樹立高尚的職業道德和良好的職業規範,自覺抵禦落後腐朽思想的侵蝕,進而正確參與市場經濟活動,克服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消極現象,無疑是有很大幫助的。
三是要堅持不懈地開展職業道德教育,增強從業者職業道德意識,提高加強職業道德修養的自覺性。首先是在不斷完善的組織幹部培訓體係過程中,將職業道德教育列為培訓的重要內容,對他們進行係統的職業道德教育。其次是要善於運用孔繁森、陳觀玉、刁顯輝等先進典型以及有意識地從組織部門發現和樹立同類崗位上的典型,對從業者進行教育,以此來影響和感化從業者,使之對照先進找差距,針對不足明確今後的努力方向和奮鬥目標。再次,有意識引導從業者在實踐中按照職業道德規範要求不斷修正自己的道德行為,豐富自己的道德情感,努力實現自己的道德理想。當然,在開展教育過程中要注意多層次、多側麵,針對級別、年齡、崗位乃至性別等方麵的差異因人施教,各有側重,從而保證整體教育效果。
四是要通過製度建設強化職業道德規範。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職業道德建設能否順利向前推進,關鍵取決於製度來予以約束和規範。首先要按照中央組織部《組織人事幹部行為若幹規範》的文件精神,對組織部門從業者的職業道德規範進行細化,根據不同崗位、不同職位,製訂出職業道德規範及其標準,使職業道德建設落實到人和崗位,進而逐步形成符合組織部門職業道德建設需要的道德規範體係。其次是要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辦事公開製度,將本部門可以公開的政策規定、工作程序、工作守則和服務承諾等向基層和群眾公開,辦事講原則,辦事講透明,從而使職業道德建設過程中自覺自律,他律促自律。再次是要緊密圍繞勤政廉政建設和反腐敗等項工作要求,將組織部門廉潔自律規定和製度的完善作為加強職業道德建設的重點來抓,促進職業道德建設發展。
五是完善監督造就約束機製,優勝劣汰造就激勵機製。同其它各項工作一樣,組織部門職業道德建設有了好的製度和規定還不夠,關鍵在於通過監督使之真正落到實處,產生效應。隻有實行經常性的強有力的監督,方能形成有力的約束機製,推動職業道德建設步入良性循環。監督包括上級對下級、下級對上級、群眾對幹部、同事之間以及宣傳輿論等方麵的監督。要為此疏通監督渠道,創造載體,使監督到位。要通過定期的民主生活會,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還要設立投訴信箱、舉報電話以及群眾座談會、意見卡等,方便下級對上級、群眾對幹部的有效監督。從而真正造就一種約束機製,使組織部門從業者努力揚長避短,實踐自己的職業道德規範。
在建立和完善約束機製的同時,還必須通過優勝劣汰完善激勵機製,為職業道德建設提供強大動力。組織部門工作艱辛、任務繁重,而且又是十分有利培養人才的部門,要借助定期輪崗製等形式,將特別優秀的同誌調整到適當崗位上,放手讓他們擔負重任鍛煉成長,也有助於發揮“鯰魚效應”,帶動整個隊伍的提高。當然這兩方麵的實踐必須建立在對組織部門從業者選調嚴格把關的前提下,建立在每年的公務員考核和黨組織開展的日常幹部考核的基礎上。
要從有利於提高組織領導和業務能力的目標出發,將為人民服務思想教育貫穿始終。為人民服務的思想牢固樹立,除了個人修養外,更主要的還有賴於組織上積極予以引導。組織部門既擔負著縱向的雙重服務重任,又擔負著橫向協調交流的職能。歸根到底是服務。因此,要在從業者中積極倡導深入務實的工作作風,有計劃和目標分步驟地組織他們在履行工作職責中體現良好的服務質量。尤其是深入到基層去,深入到群眾中去調查研究,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特別是要針對當前基層出現的熱點、難點問題,有目的地深入研究探討,為上級提供決策依據。通過這些途徑,服務意識得到養成、工作能力也得到錘煉,職業道德建設也因之得到加強。
總之,組織部門職業道德加強了,不僅有利於促進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基層的貫徹落實,而且也是樹立自我威信和形象,加快建設高素質幹部隊伍的有效途徑。
持之以恒,功在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