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社會組織形式多樣化。我國改革開放以來,伴隨市場經濟的發展和較為寬鬆的社會環境,社會組織大量湧現,並呈多樣化的特點。除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外,還出現了各式各樣的合法登記或未登記的社會組織,良莠不齊,甚至少數非法組織混雜其間。
(4)就業崗位和就業形式多樣化。改革開放以來,傳統的勞動製度發生了重大變化,就業崗位和就業形式出現多樣化趨勢。“鐵飯碗”被打破,就業渠道拓寬,季節性、彈性工作時間等就業觀念的興起,人們通過人才市場自主擇業。這種多樣化對勞動者的思想觀念產生了不容忽視的重要影響,也提出了對在多種所有製並存的情況下處於流動、分散狀態的勞動者如何進行思想教育和社會管理的問題。
2.改革開放實踐中產生的新問題及其影響。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帶來了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的巨大進步,同時也產生了新問題。主要有:
(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帶來的影響。一是市場經濟使人們在價值取向上注重經濟利益、物質利益;二是市場經濟的競爭性,衝擊了因循守舊、故步自封的保守思想,激勵了人們開拓創新、大膽探索、勇於進取的精神。然而也使一些人為了私利,不擇手段,甚至損害國家、集體和他人利益,不顧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搞不正當競爭;三是市場經濟的風險性,增強了人們的風險意識、機遇意識,但也助長了一些人的投機心理,淡化了中華民族勤勞、樸素、吃苦、耐勞的美德;四是市場經濟的等價交換性,衝擊了等級特權和不勞而獲的思想,促使人們尊重價值規律,促進了現代化經營管理和現代化市場規則的建立。但同時,等價交換的原則也被一些人所曲解,斤斤計較、按酬付勞,隻講索取、不講奉獻,隻講權利、不講義務等等現象產生;五是隨著商品經濟市場機製的不斷變化前進,使當代中國的社會利益日趨多元化。多元化利益格局的出現,必然地導致了人們價值觀念的多元化,同時地區之間、職業之間、階層之間貧富差距也是愈來愈大。
(2)改革實踐帶來的影響。改革帶來了社會生活和社會結構的巨大變化,這一變化已對社會各方麵特別是對人們的心理和價值觀念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一方麵促使人們的主體意識產生,促使人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得以發揮;另一方麵則可能產生社會心理失衡,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蔓延,以及倫理道德沉淪的負麵效應。
(3)對外開放的擴大帶來的影響。改革開放的實踐,以及經濟全球化、信息網絡化的迅猛發展,極大地開闊了人們的眼界,豐富了人們對世界的認識,增強了人們的開放意識,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和觀念更新。但是,也會產生一些不良思想和意識乘虛而入。比如,政治上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思想上唯利是圖的拜金主義和資產階級人生哲學,灰色文化;西方敵對勢力的“西化”、“分化”的政治圖謀等。
四、當今國際環境和國際鬥爭帶來的影響
1.當代世界經濟、科技、政治的新變化及其對人們思想的影響。
21世紀以來,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新科技的不斷發展及國際環境的變化,對人們的思想產生重大而深刻的影響。主要表現在:
(1)世界經濟方麵的新變化及其對人們思想的影響。當前世界經濟的新變化,表現在許多方麵,包括經濟全球化、知識化、網絡化、虛擬化等方麵,其中最突出、影響最大的莫過於經濟全球化。
目前,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呈現出新的態勢,主要表現在:①信息引領經濟發展。正是網絡經濟的全麵擴張,使人的活動半徑通過信息高速公路的拓展,超出了工業社會10—1萬倍,這才使企業跨國組織生產成為可能。②私人資本成為國際資本流動主力。財富流動的全球化趨勢,其中私人資本流動會成為國際資本流動的主力,跨國銀行將呈現出“全能化”發展趨勢,以及大規模的銀行兼並風起雲湧。③國際經濟體係麵臨重組。現有的國際金融係統極為脆弱,加上現存的世界經濟秩序的不合理,從而導致世界經濟發展出現了一係列問題,因此要建立世界經濟新秩序,以此推動世界政治的多極化、文化的多元化,避免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單極世界,改革以發達國家為主導的國際經濟秩序。④各國在經濟上依賴性增強,特別是西方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的依賴更為明顯。⑤發展中國家改革和開放相互兼容,經濟全球化為發展中國家利用國際資金和市場提供了難得的新機遇,同時也帶來各種負麵影響。
經濟新變化對我國造成的思想影響,從積極的方麵說,人們在日益擴大和頻繁的思想文化接觸和交流過程中,開拓心智,充實自我,豐富自己的精神家園;同時汲取那些人類優秀文明成果的營養,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加速形成和確立新的思想觀念,如創新觀念、開放意識、民主意識、綠色環保意識、可持續發展意識等等。從消極的方麵來說,西方資產階級的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潛移默化地滲透到一些人的頭腦和生活中,對人們產生了不可低估的影響。如有人鼓吹西方的民主和自由,否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製度;有人主張指導思想多元化,否定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在我國的指導地位;有人無視我國經濟、政治、文化建設的主流,抓住我們前進中出現的問題如腐敗現象,否定黨的方針政策和改革開放;還有人宣傳迷信鬼神思想及歪理邪說。這些都極大地不利於社會的發展,對我們樹立科學發展觀,建設和諧社會起到了負麵作用。
(2)科技方麵的新變化及其對人們思想的影響。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特別是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和再生能源技術、航天航空技術、海洋技術以及環保技術等高科技的發展為緩解資源短缺、抑製環境惡化、改善人類健康狀況、實現社會經濟和環境的協調發展提供了有效的途徑,同時也對人們思想產生積極和消極的影響。積極影響主要有:一是科技進步的日新月異,人類認識世界能力的不斷提高,使人勇於創新,樂於接受新的思想價值觀念。二是人們借助於因特網、多媒體和信息處理軟件等等,能夠迅速地獲取最新的信息,了解和把握世界各個領域前沿的發展變化,不斷擴大視野。
科技新變化對人們思想的消極影響。科技的發展如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包括幹細胞技術的出現等等,對傳統的倫理道德帶來了新的挑戰。還有因特網的出現,形成了“網絡文化霸權”,如美國等國憑借這種霸權,咄咄逼人地向世界其他國家輸出自己的價值觀念、意識形態和社會文化,對一部分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產生漸進或激進的負麵影響,導致一些人思想混亂、價值轉向、道德失範,對社會主義理想信念產生懷疑、動搖甚至否定。
(3)政治的新變化對人們思想的影響。當前國際政治領域同樣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第一,國際政治新秩序的建立並替代舊秩序的國際政治鬥爭將在世界範圍內全麵展開。盡管美國和西方國家在國際新秩序的構建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將居於主導地位,但絕不是說第三世界國家就可以任人宰割,無所作為,完全屈從西方的優勢;相反,第三世界仍然是21世紀國際政治新秩序建設進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二,全球化加深了世界各國在政治上的相互依賴性。第三,從國際格局看,世界走向多極化的趨勢更加明顯,區域合作加強。如解決全球環境治理問題,安全問題,都有賴於各個國家的參與。同時政治新變化也對人們思想產生積極和消極的影響。
積極影響有:世界多極化趨勢對各國在國際交往中的行為形成相互製約,有助於逐步製定和形成一些世界各國共同認可的價值觀和行為規範,製約霸權主義,在此基礎上開展比較平等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消極影響有:多極化加劇世界各種思想文化的流轉和衝撞,西方腐朽思想文化的滲透和侵襲,尤其是針對作為正在崛起的重要力量和社會主義國家的滲透也將會加劇,一些意誌薄弱的人會在西方思想文化的攻勢麵前被征服和同化,其他一些人會程度不同地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