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鄧小平黨建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在當代中國的繼承和發展(3 / 3)

2.鄧小平黨建理論是對新時期黨的建設新鮮經驗的科學總結和理論升華。

回顧改革開放20年的曆程,鄧小平對黨的建設傾注了極大心血。從十一屆三中全會到十二大前,他以極大的勇氣和魄力,著重於對黨的思想、政治、組織路線的撥亂反正工作,並相繼提出了改革開放、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總方針;堅持與改善黨的領導;加強黨的製度建設,堅持和健全民主集中製等一係列新的原則和改革思路。從黨的十二大到十三大,鄧小平提出並深刻論述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的指導思想,強調整頓黨的作風和組織是“我們堅持社會主義道路,集中力量進行現代化建設的最重要的保證”;提出了加強民主與法製建設,黨風廉政建設,深入開展反腐敗鬥爭,嚴格黨的紀律,建立健全黨內監督以及改革政治體製以利加強與改善黨的領導等一係列新的黨建原理。十三大以後,尤其在南方談話中,鄧小平反複強調要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他語重心長地告誡全黨要聚精會神地抓黨的建設,這個黨該抓了,不抓不行,黨要管黨,要從嚴治黨,嚴肅黨的紀律;他還要求我們既要反“左”又要反右,當前主要危險是“左”,為我們正確開展兩條戰線的鬥爭指明了方向。

回眸曆史,清楚地昭示了鄧小平黨建理論是深深植根於新時期黨的建設和實踐基礎之中。他敏銳地把握時代發展的脈搏和契機,以實踐為基點,又把新的實踐經驗上升為理論,用以指導黨的建設的實踐,推動實踐的深化和發展。我國改革開放、現代化建設以及新時期黨的建設的全新實踐,是鄧小平黨建理論形成和發展的現實依據和源泉。

3.鄧小平黨建理論是對無產階級執政黨曆史經驗的深刻揭示。

麵對國內、外執政黨建設的嚴峻課題,鄧小平站在世界社會主義國家執政黨建設的高度,冷靜地觀察分析了執政黨建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深刻總結了社會主義國家執政黨建設的經驗教訓,既果斷地拋棄了過去的錯誤,又堅持和汲取了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理論和實踐上所取得的一切積極成果,並且善於從教訓中引出正確的理論觀點,形成自己的理論特質。這是說,國內外無產階級執政黨建設的正反兩方麵的經驗教訓,以及共產黨人領導的社會主義實踐狀況,是鄧小平黨建理論形成的曆史依據。

4.鄧小平黨建理論是對當今世界時代特征的客觀反映。

鄧小平身處以和平、發展為特征的時代之中,麵對的是以經濟和科技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霸權主義、強權政治的威脅依然存在,但較長時期的國際和平環境可望保持的世界多極化這一政治格局。鄧小平審時度勢地抓住了時代主題,用馬克思主義的寬廣眼界觀察世界,富有遠見地分析了世界形勢的新變動對我們已經或將會帶來重大影響的各種因素,科學地製定了黨的路線和國際戰略,提出了在新的世界格局下,以發展經濟為中心的黨的建設的任務、方針、途徑等重要思想和基本原理。可見,鄧小平黨建理論就是對新的國際環境和時代特征進行科學分析的理論成果。

總之,鄧小平黨建學說、思想理論的基本特征的形成和發展,使毛澤東建黨學說在新的曆史條件下得到堅持、繼承、創新和發展。主要突出表現在兩個基本方麵:一方麵,它引導全黨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使黨的整個工作走上了正確的發展軌道;使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一個台階一個台階地向著繁榮昌盛的道路發展。另一個方麵,它引導全黨的建設各個方麵的工作,都要圍繞著“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來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要聚精會神加強黨的建設。保證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總任務的實現。這就從總體上、根本上確保了黨的建設沿著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軌道不斷前進。這在黨的建設上具有極其重大的曆史意義。

四、正確認識社會矛盾,提出了新時期黨的基本路線的指導思想,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指明了方向

正確認識中國現階段的社會矛盾是黨的政治建設的思想理論基礎。正確地製定黨的基本路線,是黨的政治建設的核心內容。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在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第二代成熟領導集體的指引下,論述了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提出了新的曆史時期黨的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路線的指導思想,為加強黨的政治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

1.鄧小平同誌科學地分析了我國現階段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為加強黨的政治建設奠定了理論基礎。

1979年3月30日,鄧小平同誌在黨的理論工作務虛會上的講話指出:“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和目前時期的主要矛盾。關於基本矛盾,我想現在還是按照毛澤東同誌在《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文中的提法比較好。毛澤東同誌說:‘在社會主義社會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產關係和生產力之間的矛盾,上層建築和經濟基礎之間的矛盾。’他在這裏說了很長的一段話,現在不重複。當然,指出這些基本矛盾,並不就完全解決了問題,還需要就此作深入的具體的研究。但是從20多年的實踐看來,這個提法比其他的一些提法妥當。至於什麼是目前時期的主要矛盾,也就是目前時期全黨和全國人民所必須解決的主要問題或中心任務。”“我們的生產力發展水平很低,遠遠不能滿足人民和國家的需要,這就是我們目前時期的主要矛盾,解決這個主要矛盾就是我們的中心任務。”這個結論,是我們黨執政以來正反兩個方麵經驗的科學總結,為我們黨在新的曆史階段的基本路線奠定了思想理論基礎。

2.鄧小平同誌在科學地分析了我國現階段社會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基礎上,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要走自己的路。

一切從實際出發,從國情出發,走自己的路。這個根本原則,是鄧小平同誌關於社會主義建設的主體思想,也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施政綱領。我們黨根據這個指導思想,提出了新的曆史階段黨的總任務、總方針和總政策。在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第二代成熟領導集體的指引下,製定了黨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這就使我國從根本上徹底解決我國的主要矛盾,開辟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使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推向一個新的階段。

3.為了走好自己的路,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但重要的是正確開展黨內鬥爭,增強黨的團結與統一。

恩格斯指出:“看來大國的任何工人政黨,隻有在內部鬥爭中才能發展起來,這是符合一般辯證發展規律的。”這就是說,要求我們正確地進行黨內鬥爭,正確處理黨內矛盾,保持黨的團結和統一。團結出智慧,團結出成就,團結就是力量。鄧小平指出:“黨的團結和統一是黨的建設的最重要問題之一。”“經常注意維護黨的團結,鞏固黨的統一,是每個黨員的神聖職責。”就是說,黨的團結和統一,也是不能離開不同程度的黨內鬥爭。要堅持黨內鬥爭的正確方針。鄧小平同誌強調指出,接受過去的經驗與教訓,不搞政治運動創造一條新的建設黨的路子。批評的方法要講究,分寸要適當,不做思想政治工作,不搞批評與自我批評是不行的,這個批評的武器不能丟。隻有這樣才能達到團結和統一。隻要黨團結了,內部搞好了,就能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走好自己的路。

總之,要掌握國情,正確認識社會的基本矛盾、主要矛盾,製定貫徹執行好黨的基本路線,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團結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為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而奮鬥。

十七大報告指出: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麵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必須深入學習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著力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全黨。鄧小平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的重要組成部分,決定了它對於我們今天黨的建設的不可替代的指導作用。黨要站在時代前列帶領人民不斷開創事業發展新局麵,就必須堅持把這一理論作為統領全局、貫穿各項工作的靈魂。

學習鄧小平黨建理論,要著眼於運用這一理論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要學習鄧小平看問題的角度,學習他認識和解決黨的建設問題的方法。要敢於和善於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實踐中開創新路。

學習鄧小平黨建理論,要深刻把握這一理論的精髓。最重要的不在於這一理論為我們提供了什麼樣的具體結論。而在於它一以貫之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精神賦予了我們進一步大膽探索、開拓創新的勇氣和力量。隻有在這一力量的推動下,新時期黨的建設才能不斷前進,不斷上新台階。

學習鄧小平黨建理論,要破除黨的建設問題上的舊觀念,發展和創新馬克思主義黨的學說。用貫穿其中的時代精神武裝頭腦,才能使黨的建設衝破傳統觀念的困擾,走向新境界,開拓新局麵。

鄧小平黨建理論鼓勵探索、創新,是指導我們用改革創新精神研究和解決黨的建設的新情況新問題的強大思想武器,是全麵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精神支柱。

複習思考題: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的內容包括哪些?

2.如何認識、理解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堅持加強黨的建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麵對新的曆史條件和黨肩負的曆史使命,怎樣才能把我們黨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領導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