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鄧小平黨建理論產生的曆史條件(3 / 3)

當然,堅持黨的領導並不是什麼新問題。建國以來我們就一直堅持黨的領導地位,鞏固執政地位。但是,在新的曆史時期,在當代新的國際國內形勢下如何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采取什麼方法方式,采取什麼途徑和措施。如何強化執政意識,提高執政本領,鞏固執政地位,存在種種錯誤言論和糊塗認識必須澄清。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第二代成熟領導集體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上正確回答了這個問題,使毛澤東建黨學說得到了新的發展。

曆史上形成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是沒有人能改變的。我們這個黨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武裝起來的黨,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領導核心,是有社會主義、共產主義覺悟的,有革命紀律的先鋒隊組織。因此,在新的曆史條件下,必須堅持黨的工人階級先鋒隊性質,這個性質並沒有改變,也不能改變。而是在新的曆史條件下,更加明顯了,使黨不僅成為領導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堅強核心,而且能夠充當我們這個國家和民族的政治領袖,這是我們中國共產黨的階級性、先鋒性、先進性所決定的。它反映了這個時代的基本特征。

鄧小平指出:“可以回顧一下我們走過的道路。中國革命,沒有中國共產黨,能夠成功嗎?不可能的。”“黨的四大時隻有九百多個黨員,就那麼九百多人的一個黨,實現了國共合作,推進了北伐戰爭。以後革命失敗了,隻有我們的黨才能夠經得住十年的血腥恐怖,百萬大軍的‘圍剿’,二萬五千裏的長征。因為有黨的領導,中國人民經過千難萬苦的奮鬥,終於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我們黨也犯過嚴重錯誤,但是錯誤總還是由我們黨自己糾正的,不是別的力量來糾正的。就是粉碎‘四人幫’,也是由我們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要求來實現的。中國一向被稱為一盤散沙,但是自從我們黨成為執政黨,成為全國團結的核心力量,四分五裂、各霸一方的局麵就結束了。隻要我們黨的領導是正確的,那就不僅能夠把全黨的力量,而且能夠把全國人民的力量集合起來,幹出轟轟烈烈的事業。”

這就是說,一個國家的革命和建設核心問題是黨,關鍵是核心的決策最高層領導集體的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能力和決策水平。建設一個好的黨、好的領導集體,才能引導革命與社會主義建設走向勝利。無論是民主革命還是社會主義建設,都是靠一個好的黨、好的領導核心,否則就靠不住,這是鄧小平黨建學說的一條真理,也是我們黨一貫堅持的基本原則。但是在加強黨的領導的措施和方法上,不能用搞政治運動的辦法,過去政治運動一個接著一個,偏差、後遺症和遺留不少問題,造成運動結束後多少年糾纏不清,影響很大,浪費時間精力驚人。因此,要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進程中創造一條建設黨的新路子,成為黨的一項戰略任務。

正確認識社會矛盾,是進行黨的政治建設的基礎,正確地製定和執行黨的基本路線是黨的政治建設的核心內容。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鄧小平同誌論述了現階段社會主義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提出了新時期黨的基本路線,和與此相適應的一係列方針政策,就為堅持和改善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發展黨的學說作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