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黨的思想建設
在實施黨的建設的偉大工程中,毛澤東特別著重於從思想上建設黨,把思想建設放在黨的建設的首位。強調共產黨員不但要在組織上入黨,而且要在思想上入黨,經常注意以無產階級思想改造和克服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這是基於對中國特殊曆史條件和黨內本質矛盾的科學分析,提出的黨的建設的重要原則。
1.著重從思想上建設黨。
從思想理論方麵建設黨,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重要建黨原則。無論馬克思還是列寧,都十分強調工人階級政黨必須以先進理論為自己行動的指南。毛澤東把思想理論建設放在黨的建設的首位,強調著重從思想上建設黨,是對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的一個創造性的發展。
著重從思想上建設黨,首先是由黨所處的社會環境和黨的自身特點決定的。中國共產黨剛建立時,作為黨的階級基礎的工人階級隻有200多萬人,農村人口占全國人口總數的90%以上。特別是1927年大革命失敗以後,黨長期處在農村環境裏,黨內農民和其他小資產階級出身的黨員占大多數。大批農民和小資產階級革命分子入黨不可避免地要把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帶進黨內。因此,在共產黨內最本質的矛盾就是無產階級思想和非無產階級思想,特別是小資產階級思想之間的矛盾,即馬克思主義思想和非馬克思主義思想之間的矛盾。為了解決這個矛盾,毛澤東強調:“無產階級思想領導的問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必須把思想建設放在首位,在黨內加強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教育,不斷克服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
其次,同我們黨建立時理論準備不足有密切關係。由於黨成立後立即以全部力量投入實際的革命鬥爭,沒有足夠的時間來學習和研究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因而造成了黨在理論上的準備不足。黨內大多數人對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缺乏深刻的理解。為了克服黨存在的這種缺陷,也迫切需要把黨的思想建設放在首位,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以提高全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
第三,思想建設是黨的各項建設的基礎。倘若不以馬克思主義思想去改造黨內的非無產階級思想,黨的先進性就沒有思想基礎和保證,對黨的正確路線的貫徹執行就妨礙極大。對無產階級政黨來說,思想上的統一還是實現黨的組織統一的基礎。黨的優良作風,也離不開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思想教育。總之,忽視黨的思想理論建設,就不能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不能正確執行黨的路線,不能完成黨的政治任務。
2.切實解決黨員思想入黨的問題。
根據對黨內本質矛盾的科學分析,毛澤東提出黨的思想建設最根本的任務,是在黨內加強馬克思列寧主義教育,不斷以無產階級思想克服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按照無產階級先鋒隊的麵貌改造每一個黨員。它的一個直接而現實的目的,就是要解決共產黨員思想入黨的問題。1929年,毛澤東在《關於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一文中指出,黨內存在的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的深厚根源,除了黨的組織基礎的最大部分是農民和其他小資產階級出身的成分外,黨的領導機關對於這些不正確的思想缺乏堅決的鬥爭和缺乏對黨員作正確路線的教育,也是使這些不正確思想存在和發展的重要原因。他強調了同非無產階級思想進行鬥爭和對黨員進行思想教育的必要性。
在延安整風中,毛澤東針對當時黨內的思想狀況,尖銳地指出:“有許多黨員,在組織上入了黨,思想上並沒有完全入黨,甚至完全沒有入黨。這種思想上沒有入黨的人,頭腦裏還裝著許多剝削階級的髒東西,根本不知道什麼是無產階級思想,什麼是共產主義,什麼是黨。”因此必須在思想上進行整頓,“展開一個無產階級對非無產階級的思想鬥爭。”並且他強調,不能按照小資產階級的麵貌來改造黨,改造世界,而隻能按照無產階級先鋒隊的麵貌改造黨,改造世界。否則,就有亡黨亡國的危險。這裏,毛澤東說明了反對和克服非無產階級思想極端重視性,並把加強思想建設,放在了黨的建設的首要地位。
共產黨員要在思想上入黨,說到底是要解決世界觀問題。毛澤東指出:“世界觀的轉變是一個根本的轉變。”他曆來主張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改造主觀世界。實踐表明,隻有牢固地確立無產階級世界觀,堅定地站在馬克思主義立場上,才能堅定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正確理解和執行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為實現黨的總目標和總任務而奮鬥;抵製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的侵蝕,拒腐防變,始終保持共產黨員的本色。所以,要始終把解決黨員的世界觀問題,放在黨的思想建設的核心地位。
3.整風運動是加強黨的思想建設的好形式。
毛澤東不僅提出要著重從思想上建設黨,而且創造了在全黨通過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著作和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進行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教育的整風形式。實踐證明,整風是進行黨內思想教育、糾正錯誤思想的一種有效形式。毛澤東關於整風的一係列著作,如《改造我們的學習》、《整頓黨的作風》、《反對黨八股》、《學習和時局》等,以及《關於增強黨性的決定》、《關於調查研究的決定》等中共中央關於整風的一係列決定,不僅對加強黨的建設具有重要指導意義,而且對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作出了傑出貢獻。
1942年2月—1945年4月,毛澤東親自發動並領導了全黨規模的整風運動。這次整風的任務是反對主觀主義以整頓學風,反對宗派主義以整頓黨風,反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其中,反對主觀主義是中心內容。在黨的曆史上,黨內反複出現的右傾和“左”傾錯誤,從思想根源來說都是主觀主義,都表現為理論同實際相脫離,主觀同客觀相分裂。犯這些錯誤的領導幹部,對問題的認識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是從實際出發,而是從書本出發,或從主觀願望出發,或照搬外國經驗。其結果是給黨帶來嚴重危害,幾乎葬送了中國的革命事業。黨內的主觀主義有兩種: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而當時的主要危險是教條主義。所以毛澤東提出,我們要在黨內發動一個啟蒙運動,使我們的同誌從主觀主義、教條主義的蒙蔽中解放出來。
整風的基本方法,是集中一段時間,針對黨內思想、組織、作風上存在的主要問題,認真學習馬列主義著作和黨的有關文件,在提高認識的基礎上,聯係自己的思想、工作和黨的曆史,正確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實事求是地總結經驗教訓,以達到弄清思想、糾正錯誤、團結同誌、共同前進的目的。
通過整風學習,全黨的馬克思列寧主義水平空前提高,使全黨在毛澤東思想的基礎上達到了空前的團結和統一,出現了生機勃勃的局麵。正如鄧小平所說:“正是因為毛澤東同誌在延安整風中建立了完整的建黨學說,並且用這個學說來教育我們全黨、全軍和人民,使我們建立了這麼一個好的黨,所以才取得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徹底勝利。”
四、黨的組織建設
為了實現黨的建設的總目標,毛澤東認為,必須在著重從思想上、政治上建設黨的同時,加強在組織上建設黨。把黨建設成為組織上鞏固的、有戰鬥力的統一整體。
1.堅持民主集中製原則。
民主集中製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根本組織原則。我們黨從建立時起就是按照民主集中製原則組織起來的。在長期建黨實踐中,毛澤東創造性地運用民主集中製原則,製定正確規範黨內政治生活、處理黨內關係的基本準則和具體製度,不但形成了黨在組織建設上的鮮明特征,而且豐富和發展了民主集中製的理論。
毛澤東明確提出,民主集中製是高度民主和高度集中的統一,是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他還從哲學高度闡述了民主與集中的辯證關係,“民主是對集中而言,自由是對紀律而言。這些都是一個統一體的兩個矛盾著的側麵,它們是矛盾的,又是統一的,我們不應當片麵地強調某一個側麵而否定另一個側麵”,“這種民主和集中的統一,自由和紀律的統一,就是我們的民主集中製。”正確地實行民主集中製,就是要充分發揚民主,發揮全黨的積極性;同時加強民主基礎上的集中,保證全黨行動的一致,保證黨的決定得到迅速有效的貫徹執行。
針對黨內長期存在家長製作風和中國社會缺乏民主傳統的情況,毛澤東在黨的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上,提出了“黨內生活民主化”的任務,把“擴大黨內民主”看做鞏固和發展黨的必要步驟。同時,鑒於黨內發生過的嚴重破壞紀律的行為,他又概括了“個人服從組織;少數服從多數;下級服從上級;全黨服從中央”的民主集中製的紀律原則。
毛澤東還把民主集中製同我們黨創造的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集中起來、堅持下去的群眾路線結合起來,認為民主集中製是群眾路線在黨的生活中的運用,因而使黨的組織原則又具有了認識方法和工作方法的意義。
解放戰爭時期,毛澤東寫了《關於健全黨委製》和《黨委會的工作方法》這兩個文件,從實際經驗中總結出健全黨委製和黨委會工作方法的一整套方針,把集體領導的原則更加具體化了。建國以後,毛澤東又提出實行民主集中製的目標,是要造成一個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紀律又有自由,又有統一意誌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麵,以利於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較易於克服困難,較快地建設我國的現代工業和現代農業,黨和國家較為鞏固,較為能夠經受風險。鄧小平對此一直給予很高評價,認為這是毛澤東建黨學說的新發展。
由毛澤東闡明和發揮的上述民主集中製原則,形成了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並成為國家的根本領導製度。
2.實行“任人唯賢”的幹部路線。
黨的組織路線的核心內容是幹部問題。黨的幹部是黨的寶貴財富,是革命事業的骨幹力量。毛澤東一向重視幹部問題,始終把幹部隊伍建設作為黨的建設的一項主要任務。他指出:“政治路線確定之後,幹部就是決定的因素。因此,有計劃地培養大批新幹部,就是我們的戰鬥任務。”
黨培養大批德才兼備的幹部,就必須有一條正確的幹部路線。在黨的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上,毛澤東用生動的民族語言,把黨的幹部路線概括為“任人唯賢”四個大字。他說,在使用幹部的問題上,我們民族曆史上從來就有兩個對立的路線,一個是“任人唯賢”的路線,一個是“任人唯親”的路線。前者是正派的路線,後者是不正派的路線。實行“任人唯賢”的路線,就要堅持“德才兼備”的幹部選拔和使用標準,所謂德,主要是指幹部的政治態度、思想品德和工作作風;所謂才,主要是指幹部的工作能力、業務水平和文化知識;所謂兼備,就是既要有德,又要有才,二者缺一不可,並把德放在首位。不能重才輕德,也不能重德輕才。共產黨的幹部政策,應是以能否堅決地執行黨的路線,服從黨的紀律,和群眾有密切的聯係,有獨立的工作能力,積極肯幹,不謀私利為標準,這就是“任人唯賢”的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