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戰,皆諸將之有畏心也。故未與賊眾相對,則曰寡不敵眾,
弱不敵強。籲!彼賊而果如是之眾且強也?疊弩為寨,可以絕
賊騎之往來,而彼之眾不足恃矣!掘池為營,可以阻賊兵之衝
突,而彼之強不足逞矣!堅壁不戰,吾有以避其鋒,而久自挫
矣!絕糧不通,吾有以斷其後,而終自弊矣!當時諸將不知兵
家自有成法,未見賊兵旗幟遠出,乃奔潰四走。彼非願受其失
律之誅也,其氣之不足,而畏心主之耳。兵家之法:氣實則鬥。
果如是歟?夫一戰而勝,猶不能收拾其殘潰之卒;脫其不勝,
則家基之器甲裹囊,出戰之器甲裹囊,皆為賊人所有矣,何敢
望於再合也。一戰而利,猶不能安於息肩之所;脫其不利,則
分留之弓箭槍弩,入隊之弓箭槍弩,皆為賊人所有矣,何敢望
於複戰也?一敗之氣,三月不?間;一敗之缺,十勝莫補。是
豈可以輕舉邪,是豈可以妄動邪?此曹而果知兵邪,則淮北之
塵埃虛邪、實邪?馬之塵邪,步之塵邪?此曳柴而揚者邪?此
順風而歸者邪?七色之塵埃,誰能辨之邪?此曹而果知兵邪,
則賊營之煙霧虛邪、實邪?炊煙邪,火煙邪?聚朽木腐草而生
者邪?焚倉廩府庫而起者邪?此高而走者邪?此低而平者邪?
十種之煙霧,誰能曉之邪?十七等之間諜,誰能遣之邪?十二
色之采探,誰能分之耶?精銳之兵,疲於轉戰;新招之卒,昧
於教閱。均力之法,何諸將之未諭歟?潁河之敗,不戰而卻;
峽石之敗,未戰而潰。暗伏之法,何諸將之未學歟?破虜之捷
方奏未幾,犯淮之寇已不可遏,非知兵之士未用於陛下邪?鄧
城之兵入於廣右,清溪之張遁於京西,非知兵之士未歸於陛下
邪?五福、君基間入江南,青門、直使皆入鄭衛,非太乙壬遁
之術未獻於陛下邪?袞河、鄧城不知唐、鄧之姓名,磨盤、羊
塞不知海泗之虛實,非石六、缺張、二元之徒未投於陛下邪?
臣嶽貫本開德,世祿互符。伏自?角至今,日誦兵家之書
日習兵家之事,日求兵家秘妙之術,日訪兵家先達子孫、名將
後嗣家傳世襲之論。凡事之有係於兵者,無不遍考;地之有關
於兵者,無不遍曆。器用服食、行陣衣甲之製有資於兵者,無
不旁搜遠采,以盡其底蘊;山林遺逸、英雄豪傑之士有精於兵
者,無不端拜師承,以益其寡陋。以故一步一跬,皆有定製;
一分一毫,皆有成法。耳聞目見者,非眾所共讀之文;口授心
傳者,非人所同得之學。衛公、武侯不傳之妙,臣得其真;韓
信、曹公不著之書,臣得其秘。不遇見知,未甘棄逐。於是易
真實之兵為章句之士,變汗血之心為選舉之學。慶元乙未,應
補膠庠,僥幸前列;嘉泰辛酉,應舉胄監,濫廁多士。或參或
告,凡七八年;若公若私,凡五十戰。校定一成,艱苦萬狀。
乃以上書乞罷兵事,觸怒權勢,致被誣摭妄亂敷奏。重蒙聖慈,
將臣免真決,送建寧府編管。猗歟休哉!楚項之將殲,故韓信
不死於滕公之手;李唐之將興,故李靖不死於馬邑之難。天將
使我國家恢拓海宇,混一區夏,故英雄豪傑之士幾死而不死,
無生而複生也。伏自丙寅之春,被旨入建,首尾三載,前後五
赦。揆之三尺,合放有餘,而知遇不逢,寇仇相值。嚐據池州
中軍統製孟思齊,申請臣為副貳矣,未幾而思齊有殞星之變。
江淮宣撫使吳?,辟還臣於幕府矣,未幾而?有易機之命。三
年之間,雖自揆廢材不複見用於世,然臣下不忍辜平日抱負之
學,上不忍負十年教養之恩。待罪以來,無所用心,日著兵家
利害,以備采擇。不惟篇帙頗多,亦恐傳寫聞泄,姑標十策,
上幹聖聽。伏望睿慈降付三省執政、侍從、台諫考覽,如臣言
不妄,乞送樞省,遍牒諸路將帥,參酌行用。幹冒天威,罪當
萬死。不備。臣嶽百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