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的“生病”圖章
識人
作者:秦湖
在上海魯迅紀念館內,保存著一枚白色木質圖章。它的式樣很普通,呈長方形,印麵為3.7×1.0厘米,上麵刻有“生病”兩個方體字。這枚圖章的下刀力度平平,質地也很一般,並不是特意挑選的,而且圖章上麵也沒有邊款標記,所以,之前大家都不清楚它到底是做什麼用的。後來,魯迅的兒子周海嬰在書中透露了這枚圖章的秘密。
原來,1936年6月份的時候,魯迅的病情突然開始加重,連基本的起床、坐立都很困難,一直都堅持的日記也不能寫了。而在這之前,魯迅經常在寫作之餘擠出時間,熱心地為眾多青年文學愛好者看稿,解答他們在寫作或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惑和問題。現在,魯迅病倒了,很多人都不知道內情,所以依舊有很多青年將他們的稿件寄來,向魯迅請教。這些文學青年往往都很重視自己的稿件,為了避免信件丟失,他們大多數人都是寄掛號信的。那時候,掛號信件又分單掛和雙掛兩種。單掛號信蓋章後,就算是收件人向郵局負責;而雙掛號信則有一張回執,需要回遞寄件人。
對此,臥病在床的魯迅心裏很是焦急。為了不延誤時間,讓寄信的人牽掛,魯迅就專門讓人刻了這一枚“生病”圖章,在回執欄蓋上“生病”二字,再讓郵遞員送回,以此求得寄信人的諒解。當時的周海嬰已經6歲多了,有時在樓下玩耍,遇到來信要蓋此章時,往往不許旁人插手,不論郵件緩急,都要搶著完成這個自以為非常榮耀的任務。寄信人收到回執後,知道了其中的情況,深受感動,同時也不急於要求魯迅回複自己的稿件了。
一枚小小的“生病”圖章,它所折射出的,是魯迅對他人的尊重和關愛。不管所對待的人是認識的還是不認識的,一律都要認真負責到底,這種態度,委實讓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