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雕藻淫豔”。即雕琢辭藻過於豔麗。在蕭子顯之前,已有人指出了這種特征。沈約《宋書·鮑照傳》認為鮑照的古樂府“文甚遒麗”,虞炎《鮑參軍集序》認為鮑照的作品“雖乏精典,而有超麗”,和蕭子顯大致同時的鍾嶸認為“含茂先之蘼嫚”。實際上追求藻采是整個南朝的普遍風氣,僅就元嘉三大家而言,也都有這種特征,隻不過鮑照與顏、謝相比,更為濃烈俗麗。謝靈運多描寫江南的青山綠水,他的華美辭藻傾向於鮮亮明朗,清新流麗。如“初篁苞綠籜,新蒲含紫茸。海鷗戲春岸,天雞弄和風”(《於南山往北山經湖中瞻眺》)。陳祚明《采菽堂古詩選》評曰:“由初字、新字,得苞字,含字寫出生意。由苞字,含字,覺綠字,紫字鮮翠可餐。戲字,弄字,禽鳥靈動,尤妙在春岸,和風,情邁觀濠,與知其樂山川,物我同遊,化機勝領,和酬去塵萬裏,人遠何傷。”謝靈運的山水詩有一種出塵脫俗物我泯一的欣喜,“雲日相輝映,空水公澄鮮”(《登江中孤嶼》),“白雲報幽石,綠筱媚清漣”(《過始寧墅》),一切都顯得如此空靈清澈,恬美寧靜。所以沈德潛說:“謝詩經營而返於自然,不可及處在新在俊。”
顏延之長於朝廟應製之作,講究用典對偶,追求錯采鏤金之美,他的藻采則顯得富麗堂皇,典雅高貴。如《車駕幸京口三月三日侍遊後湖作》:“雕雲麗璿蓋,祥飆被彩旗。江南進荊豔,河激獻趙謳。金練照海浦,茄鼓震溟洲。藐眄覲青崖,衍漾觀綠疇。”珠玉金帛,雍容華貴,而且對仗工整,音韻和諧。毛先舒《詩辨坻》卷四評此詩:“典飭端麗,自非小家所辨。”鮑照的山水詩所寫之景多陰慘森峭,樂府詩描寫女色歌舞、日常用具,藻采較為華麗。如《代陳思王京洛篇》:“鳳樓十二重,四戶八綺窗。繡桷金蓮華,桂柱玉盤龍。珠簾無隔露,羅幌不勝風。寶帳三千所,為爾一朝容。揚芬紫煙上,垂彩綠雲中。春吹回白日,霜高落塞鴻。”描寫閨閣的金碧輝煌,富麗奢華。《代堂上歌行》:“輕步逐芳風,言笑弄丹葩。暉暉朱顏酡,紛紛織女梭。”直接描寫舞女的舉止體態,已近宮體,在這個意義上,說鮑照“淫豔”是有道理的。鮑照的藻采在修飾的對象、格調、氣度方麵與顏、謝有著很大的差異,總體上顯得比較低俗,缺少雍容典雅的氣度。
(4)“傾炫心魂,猶五色之有紅紫,八音之有鄭衛”。即鮑照的詩歌具有很強的感染力。鮑照的詩歌因具有驚挺、險急、淫豔的特征,很容易鼓蕩人心,留下深刻印象。鮑照詩歌的激憤昂揚在南朝絕無僅有,在整個文學史上也罕有其匹。敖陶孫《詩評》說:“鮑明遠如饑鷹獨出,奇矯無前。”陸時雍《詩鏡總論》說:“如五丁鑿山,淩厲當年。”都指出了鮑照勁健強悍、奪人心魄的特征。蕭子顯將其比作紅紫、鄭衛,突出了聲色刺激,而忽略了精神實質,反映了南朝人師法鮑照的取向。鍾嶸說:“大明、泰始中,休、鮑美文殊已動俗。”(《詩品·卷下》)特意突出“美文”,可見當時人們主要折服於惠休、鮑照的藻采之美。惠休的詩歌淫靡柔弱,遠不如鮑照,但世人將他們並提,卻說明鮑照的詩歌確有和惠休一樣淫靡之處。馮班《頓吟雜錄·嚴氏糾謬》:“至於休、鮑,文體傾側,‘宮體’滔滔,作俑於此。永明、天監之際,鮑體獨行,延之康樂微矣。……不言鮑明遠,則宮體紅紫之文,不知所法矣。雖言徐庾,是忘祖也。”明確將鮑照當做宮體詩的開山鼻祖。鮑照也確有開豔詩先河的作品,僅《玉台新詠》收錄鮑照的作品就有十七篇之多,如《學古》描寫女子的體貌服飾:“嬛綿好眉目,閑麗美腰身。凝膚皎若雪,明淨色如神。嬌愛生盼屬,聲媚起朱唇。衿服雜緹嬇,首飾亂瓊珍。”甚至對枕席床榻也進行了描寫:“齊衾久兩設,角枕已雙陳。”極具誘惑挑逗意味。鮑照學習吳歌西曲創作的作品,也不乏豔情之作。如《幽蘭》其五:“陳國鄭東門,古今所共知。長路暫徘徊,駟馬停路岐。”《采菱歌》其四:“要豔雙嶼裏,望美兩洲間。嫋嫋風出浦,容容日向山。”這種以民歌的形式寫豔詩的做法,對梁陳宮體產生了很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