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協調學校與家庭教育力量,形成學校—家庭教育合力(3 / 3)

2.發揮家長學校的教育作用

家長學校是為了對學生家長進行係統培訓所開辦的成人業餘學校。它的基本任務是:宣傳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法規;比較係統地傳授家庭教育的科學知識,幫助家長優化家庭教育環境,改進教育方法;溝通學校與家庭的聯係,促進學生全麵、和諧的發展;推動家庭與社區的精神文明建設。

近年來,家長學校在各地如雨後春筍破土而出,成為普及家庭教育知識,促進學校、家庭、社會相結合的有效途徑,在家庭教育實踐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例如,西安市85中舉辦的家長學校,經常邀請陝西師範大學心理學教授王淑蘭、《家庭與校園》主編王國琪等專家、學者為家長傳授家庭教育的科學知識和正確方法,幫助家長了解中學生身體發育和心理發展的特點和規律,針對子女的年齡特征和個性特點實施教育;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自覺履行教育子女的責任,與學校密切聯係,相互配合,促進子女各方麵良好素質的形成和發展。這一做法收到很好的效果。

如何辦好家長學校?

首先,家長學校的師資隊伍建設很重要。家長學校的教師應具備較為係統的教育理論與豐富的教育經驗。可聘請教育理論專家、學校教師或教子有方的家長,一般以兼職為主。

其次,家長學校的教學原則有自己的特色。第一,要有針對性——針對家長的特點,如家長的文化程度,家長的需求,孩子年齡特點等選擇教學內容和方法;第二,要有實踐性——要強調理論聯係實際、有可操作性;第三,要有超前性——對家長的教育指導要略超前於孩子的發展水平;第四,要有綜合性——對家長的輔導要與其他家庭教育形式相配合,要與社區精神文明建設相結合。

再次,家長學校的教學計劃要有靈活性,一般按孩子的年齡分期編班。教學課時數因不同年齡階段孩子教育內容的多少而異。初中、高中階段可各辦一期。每期8—12課時,每課時60分鍾左右。分散在各學期進行較為適宜。

家長學校的教學內容是至關重要的,它直接關係到家長學校教學的質量和有效性。選擇教學內容的原則是:以國家教委和全國婦聯頒布的《家長教育行為規範》為依據,聯係孩子的年齡特點、家長的特殊需要,設計、安排具體的教學內容。國家教委和全國婦聯於1997年聯合製定與頒發了《家長教育行為規範》,第一次以法規的形式規定了家長的教育責任。具體內容有:(1)樹立為國教子思想,自覺履行教育子女的職責;(2)重在教子做人,提高子女思想道德水平,培養子女遵守社會公德習慣,增強子女法律意識和社會責任感;(3)關心子女的智力開發和科學文化學習,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要求要適當,方法要正確;(4)培養和訓練子女的良好生活習慣,鼓勵子女參加文娛體育和社會交往活動,促進子女身心的健康發展;(5)引導子女參加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支持子女參加社會公益勞動,培養子女的自理能力及勞動習慣;(6)愛護、關心和嚴格要求子女,不溺愛、不打罵、不歧視,保障子女的合法權益;(7)要舉止文明、情趣健康、言行一致,敬業進取,各方麵為子女做榜樣;(8)保持家庭和睦,創建民主、平等、和諧的關係,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9)學習和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學知識及方法,針對子女的年齡特征、個性特點實施教育;(10)要和學校、社會密切聯係,互相配合,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3.教師與家長進行互訪

互訪是指家訪與校訪,它是教師與家長之間取得溝通的重要方式。班主任應主動進行家訪,如實反映學生情況及學生對家長的希望,並了解家庭情況,同時邀請家長主動訪問學校。接待家長來訪時,可組織家庭教育谘詢人員,對來訪家長提出的各種問題提出可供選擇的教育觀點及方式方法,以便家長更有效地教育孩子。

4.發揮家長委員會的教育作用

學校家長委員會是由關心學校、關心教育事業、具有一定教育子女經驗的優秀家長代表組成。主要職責是參與學校管理,支持學校各項工作,為學校工作的開展創造條件,以支持、幫助、督促等形式發揮作用,促進學校各項工作的開展與進行,並協助搞好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工作,促進學生素質的發展。家長委員會主要由學校主持,但班主任和科任教師應積極協助工作。班主任可向家長闡明家長委員會的意圖、職責,積極鼓勵、支持符合條件的家長參加委員會,並爭取家長委員會對本班工作的支持。

5.其他途徑

除了以上主要途徑之外,還可以通過聯誼活動、家長接待日、通訊聯係等途徑來溝通學校與家長的聯係。

聯誼活動是一種群眾性的家長工作形式。它是用聯誼活動的形式,寓家教於樂,寓家教知識於活動之中。通過學生、教師與家長之間的互動,創設生動活潑、心心相印的教育氛圍,使家教知識在和諧、融洽的環境中得到落實,收到實效。它也是溝通學生、教師與家長心靈的橋梁。聯誼活動形式多樣,目的、內容依實際情況而定,其範圍一般以校一級、班一級為多,也可以是區縣一級的。聯誼活動一般應該是以情感為紐帶,以教育為宗旨開展活動。

家長接待日是指學校選定恰當的日子,敞開學校大門,讓廣大家長參觀學校的教學、教育活動,了解學校工作的全貌,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現。它是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好形式。家長接待日的活動形式和內容多種多樣,一般有:學校教育成果展示,校長彙報學校工作,觀看廣播操、升旗儀式,隨堂聽課,開展心理谘詢、家庭教育谘詢,校長接待,等等。無論哪種形式的活動都要注重實效。學校應特別注意情況反饋,請每位家長在離校前認真填寫意見反饋表,對學校各方麵的工作情況提出意見和要求。這樣,學校領導可根據反饋信息改進學校的工作,也可以把家長的意見和要求反饋給教師,達到促進工作的目的。

通訊聯係是教師與家長保持日常聯係的一種補充的聯係方式。包括信件往來、電話聯係、學校家庭聯係手冊、學生素質發展報告單、家長教育孩子記錄卡等。通過各種通訊手段,或向對方提出要求和建議,或詢問及回答問題。教師與家長聯係時,要以愛護學生、幫助學生進步為出發點,與家長共同商量教育辦法。態度要懇切、誠摯,讓家長感到老師確實是在關心自己的孩子。通訊聯係的方式快捷方便,可以保證教師與家長經常交流信息,而且能增進教師與家長的感情,有利於學生的個別教育。西安618研究所子校劉輝老師,為了提高班級的管理水平,她設計了“學校——家庭——社會一體化綜合評價表”,包括“表一、表二”兩部分。“表一”由家長填寫,向教師反映孩子在校外的表現,每周反饋一次。使教師能夠全麵了解學生,以便有的放矢進行教育。每周一班會上他對“表一”進行小結,表揚典型,鼓勵進步,提出希望。“表二”則是向家長反映學生在校內的表現,由學生幹部對學生進行考核,幹部則由其他同學考核。每周給家長反饋一次,使家長能夠了解到孩子在學校的表現,配合學校共同教育。有很多家長反映自從“一體化綜合評價”活動開展以來,孩子們長大了許多,會關心父母了,自覺性也提高了。例如,學生××的父親說:

“此表很好,使學校能夠掌握孩子在家的情況,對孩子是一種促進和鞭策。以前,我的孩子貪玩、任性,常去遊戲廳,甚至一次偷拿家長100元錢。現在比以前有進步,不進遊戲廳了,生活節儉了,也有禮貌了,還主動要求洗碗、掃地,學習自覺性也提高了。”劉輝老師說,通過這一評價表的實行,班級管理走向良性運轉,無論是課堂、上操或勞動,紀律都井然有序,學習空氣濃厚,多次被評為校“精神文明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