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素質教育中學班級管理模式(3 / 3)

4.強化課堂激勵學生主體的管理行為。課堂教育、教學是學校教育、教學的主渠道。是學校實施現代素質教育與創新教育的主渠道。因此,要強化班級課堂教學管理。主體參與型中學班級管理模式,強調班主任和科任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講究激勵中學生的藝術,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促進他們生動活潑地主動發展。

教師課堂激勵中學生的藝術就是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調動中學生積極性、能動性、創造性的技能、技巧和方法。它具有:

針對性。教師必須針對一定的教學情境,如中學生的基礎、興趣、態度、動機、情感、意誌、性格、氣質、能力、學法特點、心理健康水平和教材特點、教學設施等來設計教學程序,優化知識鏈條、問題鏈條和方法鏈條,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靈活多樣性。由於教學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對中學生行為和心理的控製激勵,除了超前和結果控製激勵以外,必須強化對教學過程的控製激勵藝術。這是教學激勵藝術的核心所在。教師隻有采用靈活多樣動態激勵的方法,才能實現對教學過程的及時調整和控製,才能有效地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和行為進行激發,把放得開和收得住統一起來。由於中學生的差異性,有些激勵方法適合一部分學生而不適合另一部分學生,就同一中學生而言在不同的教學任務和時間,其積極性的調動也不一樣。所以,教師課堂激勵中學生不能千人一麵,萬人同法。

創意性。影響教學過程的因素極為複雜,特別是學生的學習心理,包括認知、情感、意誌、動機等因素複雜多變,且差異明顯,這就決定了教師激勵中學生的方法不能機械地模仿照搬,應針對具體情境、具體學生,利用教師的教育、教學和管理機智,刻意創新,才能方法對頭,激勵成功。

巧妙性。無巧妙性則無藝術性可言。教師課堂激勵中學生的藝術貴在巧妙性。就是要在調動學生積極性的眾多方法、程序、策略中,選擇創造出多快好省的最優者。“話有三說,巧說為妙”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高效性。判斷教師課堂激勵藝術的高低,不在形式而在激勵效果。否則就會犯“教學形式主義”的錯誤。其標準一看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創造性是否高漲;二看中學生全麵發展的效果包括知識、能力、智力、品德、情感、意誌、興趣、動機、態度、性格等全麵發展水平。總之,上述教師課堂激勵中學生的藝術特點,均是對“教藝無止境”內涵的理解和揭示。

教師課堂激勵中學生的藝術可概括為:

表情激勵。教師微笑的麵容、熱情期盼的目光、生動的眉毛、適度的手勢、得體的體態變化、良好的口形等體態語言可傳送出教師的情感、意誌和態度等信息。它是教師熱愛學生、熱愛教育、熱愛真理、樂於傳授真理的有力表現。大有融洽師生情感,感染激發學生之功效。

口語激勵。教師親切的語調、適度的節奏、優美的語音、準確簡潔的語句、邏輯清晰的語序、飽含感情的語言會給中學生以音樂感,他(她)的講課過程,就像是在演奏一曲優美的樂曲,催中學生興奮激動,活躍思維,百聽不厭,產生良好愉快的心境,以至於彌散到整個學習中去。

激情激勵。教師全身心地投入教學,就像演員全身心地進入角色一樣,應對所傳之道、所授之業、所解之惑充滿熱情、自信、堅定和強烈的審美感、道德感、理智感,瀟灑自如,遊刃有餘,就會震撼中學生心靈,激發起強烈的求知欲。

形象激勵。教師有聲有色的表述、貼切形象的比喻、科學形象的類比推理、邏輯思維圖式清晰的板書、標準優美的示範表演、形象教具運用得當、實驗操作的動作標準和程序清晰,就能激活中學生的想像力和形象思維能力,進而促進其抽象思維的活躍發展。

邏輯激勵。教師講課概念闡述清晰、原理推導過程清楚、論證論據充分、解題思路清晰、知識邏輯跳躍環節適度,環環緊扣、把思維和知識的發散與集中有機結合,就可以集中中學生的注意力和思維力,引導中學生步步深入到真理的彼岸,使其弄懂學會知識,體悟出科學知識中所蘊含的思想和真理的光輝,從而調動起中學生的積極性,因為中學生弄懂學會科學知識,是產生學習積極性的前提。

推銷參與激勵。師生共同活動,教師讓中學生動手實驗、模擬練習、解答習題、提出質疑、主動答疑、相互修改課堂作業、相互討論問題;給學生以抒發己見、表現自我、推銷形象的機會;把發現學習典型、樹立學生榜樣與推銷學生榜樣相結合;把官教兵、兵教兵、兵教官三種方法結合起來,就能減輕學生被動學習時的疲勞,生動活潑積極主動的學習。

教育激勵。教師要善於尋找教材中的教育點,挖掘教材的教育因素,包括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積極因素。以此激勵中學生促其心理充實、健康,方向明確,學習勁頭倍增。

“自己走路”激勵法。教師在教授知識的同時,要注重教給中學生學習方法和技能技巧模式,包括觀察、記憶、思維、想像、解題、操作、實驗、交往、表達等方麵,並讓其反複習得,從而激發起中學生的學習熱情。因為,教師這樣做的結果,會使中學生增大學習成功的概率,獲得成功感、自信感、愉悅感;會使中學生獲得學習和做人方麵的自由度、靈活性、主動性,減輕對教師的依附性和壓抑感、被動感;會使中學生有能力較順利地迎接未來學習問題的挑戰。因為方法和技能技巧模式具有廣泛的適應性和可重複使用性。

目標時效、競爭評估激勵。課堂教學任務目標明確具體,要求當堂消化。如理解記住概念原理、完成課堂作業、口述講解課堂內容、會寫生字生詞、總結出課堂知識結構圖式等;開展課堂競賽,賽理解、賽記憶、賽做題、賽舉一反三和觸類旁通。讓中學生同老師比賽,以發現老師未注意的問題。同同學比賽,以比、學、趕、幫、超。同課堂時間比賽,以力爭課內按時或提前保質保量的完成任務;注意培養中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效益意識並嚴格要求。克服那種記憶靠筆記和複習,理解靠課後看書和問人,忽視課堂學習效果效率的錯誤傾向;注意把競賽與檢查評估和指導幫助相結合。這樣做中學生能夠及時看到勞動成果和反饋信息,得到內外獎賞。能夠及時發現和解決學習中的問題,澄清錯誤。特別是能夠及時幫助學習困難的學生,克服由競爭帶來的心理壓力和學習上的焦慮感。能夠督促每個中學生都能真正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總之,目標、時效、競爭、評估、指導幫助都具有激勵功能,教師應注重習用。

價值激勵。如果學生明確課堂所學知識和智能在整個學科、教材、其他學科及個體發展和實踐中的價值性,就會增加課堂教學活動的吸引力,產生一種如果不學好則會後患無窮的“後患心理”,使其煥發出學好的責任感和積極性。

審美激勵。各門學科都有其審美價值。如數學的圖式簡潔美、自然科學的奇妙神奇美、文學的藝術美、詩歌的形象生動美。教師的言行心理同樣具有審美價值。如教師的理想美、道德美、習慣美、語音美、氣質美、體態美、體魄美、衣著美、發式美、體味美和教學中的方法美、途徑美、手段美、程序美、效果美。上述審美因素都是激勵中學生熱愛學習、刻苦鑽研的動因。

心理參謀谘詢激勵。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心有千千結”,需要細心有效地去打開,方可有學習的積極性可言。需要教師把心理診斷和心理谘詢相結合。前者是指教師把教學建立在心理科學的基礎之上,主動幫助學生診斷、分析、預防心理問題。包括觀察、記憶、想像、思維、情感、意誌、需要、動機、態度、興趣、技能、性格等方麵的問題和偏差。幫助其協調好心理平衡和健康,克服學習過程中的焦慮、恐懼、自卑等心理,減輕心理負擔。後者是指教師要給學生以表述自己心理問題和分析診斷其心理問題的機會,具體指出其努力的方向和解決的方法。如你推理出現錯誤,是因為你沒有把兩個相似概念區別清楚;你記憶效果差是因為你沒有搶到遺忘之前複習;你觀察時順序混亂導致了遺漏;你考試時發揮不好是因為你動機過強求勝心切等。總之,課堂激勵中學生的藝術,是一個係統,教師應綜合使用,靈活運用。

上述四大基本對策,旨在縮小班級生活與社會生活的差距,通過中學生管理主體地位的確立和中學生管理主體性的充分發揮與發展,把中學生管理潛能的開發和管理素質的培養既視為目的,更視為手段,以此來加速中學生的社會化進程;提高他們對社會規範的內化水平;培養中學生的服務意識和能力;增強中學生的責任感和負責能力;提高中學生的學習質量和在校學習的生活質量;促進中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促進班集體和中學生個體全麵而可持續發展。

為什麼說形成教育合力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保證?

教師在形成教育合力中起什麼作用?

在協調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力量過程中,教師如何具體操作?

如何開發、利用社區教育資源,形成學校—社會教育合力

§§第九章 學校、家庭、社區中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