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現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與廣泛運用及知識經濟的出現,世界經濟、政治格局乃至教育正在發生著前所未有的深刻變化。現代科學技術既向中學教師繼續教育提出了嶄新的要求,也為中學教師繼續教育本身提供了先進的物質條件。從80年代開始,我國在中學教師中廣泛開展了繼續教育。經過十多年的不斷努力,中學教師經過“專業證書”和“學曆達標”的教育,基本上完成了初中教師大專化、高中教師本科化的學曆達標,使中學教師通過考核評議基本上取得了全民公認的“教師資格證書”。為我國中學教育發展及改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隨著科學技術和知識經濟的迅速發展,提出了創造教育,要求教師具有創造性教育觀、知識結構、個性特征、教學藝術和管理藝術。在新世紀第一屆人代會期間,不少專家、學者和教育官員,提出了“教育必須適度超前發展”,這就給中學教師的繼續教育提出了新的目標和要求。
(一)學而不厭,追求創新
在知識經濟時代,為了知識不斷更新的需要,教師特別是中學教師不得不選擇學習、工作、再學習這樣循環往複的學習過程,即終身學習的過程。
由於現代社會知識的半衰期已縮短到五年左右,很多在學校學的知識走上社會就已陳舊了,不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在基礎教育中,現代化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不斷更新,要求教師同樣要樹立終身學習不斷創新的觀念。隻有這樣,才能始終掌握主動權,終身學習的能力將決定一個人的生存。一個人、一個企業是這樣,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興旺發達更是這樣。許多實例證明,高科技企業都是擁有技術創新人才而崛起的。當初IMB公司創新出電傳方式後,日本人很快以傳真機(Fax)創新去超越之,不久美國人以更新的創意搞出了電子郵件(E—mail)並發展為網絡,在高科技領域獨領風騷。很顯然,不能創新就居劣勢;惟有創新,方可生存。“知識經濟的靈魂是知識的創新”,“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江澤民同誌的話深刻的指出了創新的重要性。因此,培養創造性人才,是我國教育改革的重大任務。開展創造教育、培養創新人才應當從中小學抓起。中小學是基礎教育,創造教育的基礎在中小學,關鍵在教師,教師必須樹立全新的觀念,不斷進行思想更新,知識更新,教學方法及手段的更新,加大教學改革力度,迎接知識經濟的挑戰。
1.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不斷更新自身知識結構能力為了適應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適應社會對人才不斷變更的要求,要求教師必須不斷學習,不斷更新知識,使教師自身能力能適應現代社會急劇變化的需要,培養出適應社會變革的創造性人才。科學文化知識老化的速度加快,使得教師在研究生班、研討班、繼續教育培訓班以及通過自學方式所學習的知識無論如何新、如何現代化,五年、十年後都會麵臨過時的問題,甚至還來不及等你適應,知識的更新又出現在你的麵前。所以,對每一個教師來說,終身學習將是生存的必要條件。
終身學習包括職前學習和職後學習,職前學習主要是在中小學以及大學的學習。職後學習包括各種研討班、培訓班的學習和獨立的自我學習。教師的職後學習,除了按照國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門的規定參加培訓班學習外,主要是自我學習和學校內部交流學習。傳統的自我學習方式是學習書本和理論,這一方式在新形勢下仍然需要,但光靠這一方式還不夠,還要有新的學習方式,它包括:向環境學習,特別是向媒介環境學習。通過大眾媒體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運用自己的各種感官,堅持學習,吸收各種新思想、新觀念、新知識,充實、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向競爭對象學習。新的用人機製是競爭上崗,教師也不例外。在進行直接比較、競爭中,要善於發現、學習競爭對象的長處和優勢,彌補自己的不足,用以增強競爭的動力,提高競爭的水平。向創造性的實踐活動學習,保持學習的前沿性、增強學習的創造性,並以學習的創造性、思維方式的創造性來推動教學工作的創造性。總之,教師必須學會如何學習,具備對知識的相當程度的理解能力,消化和運用能力,能運用自己掌握的認識手段了解周圍的世界,擴大知識麵,並具有強烈的求知欲,樂於理解、認識和發現,善於獨立思考,明辨是非,在學習、生活、教學中不斷充實自己、發展自己、完善自己。
2.樹立創新觀念,使其自身素質不斷提高,教育內容和教學方法不斷革新培養人才離不開教師。隻有高質量的教師,才有高質量的教學;隻有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的教師,才能對學生進行啟發式教育,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隻有教師了解當今高新技術發展的最新成果,才能站在高科技革命的高度,鼓勵學生勇敢探索;隻有教師自身具備不斷學習提高的能力,才能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教師的人格力量更是學生成長的重要源泉。為適應知識經濟需要,教師將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教學過程將由傳統的傳授知識變成學生發現信息、捕捉信息、加工信息、研究問題、增長知識的過程。這種巨大而深刻的變革要求教師不斷調整知識結構,再塑自身形象。教師隻有通過終身學習,才能使自己在思想品德、科學文化、計算機使用技能、教育理論素養、教師職業技能以及身心素質等方麵適應時代的要求。給教師定期的進修機會,繼續教育是教師必不可少的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