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心靈之窗,它具有傳遞信息、情感、意向等重要作用。與有聲語言相配合可以表達豐富多彩的思想感情,調節並和諧課堂氣氛。由於課堂上教師所處的是“一對多”的交往氛圍,往往容易顧此失彼,使未被注意到的學生感到與己無關而置身於課堂互動之外,因此教師應適當利用“環顧”,把所有學生都納入交往範圍,讓每個人都感到你在同他說話,從你的眼神中使學生感受到你的思想情感、學識、品德、性格等等,而學生也會通過教師瞬間變化的眼神窺見其豐富的思想情感,受到感染和啟迪。這樣可以滿足學生的交往需要,提高學生參與課堂交往的興趣。教師在課堂上發現個別學生交頭接耳,妨礙了課堂秩序,這時教師隻要把目光投向他們,學生就會從無聲的語言中明白老師的意思,集中注意力,聚精會神地聽講。進而言之,用眼睛說話,也是教師啟發、鼓勵、暗示、引導學生的最好的方式方法之一。學生可以從教師眼神中體察出教師內心的語言,從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
明察秋毫,可以反饋教學信息。在課堂上捕捉反饋信息的途徑主要是“察顏觀色”,學生聽課的表情、神態是反映他們的心理狀態的寒暑表和思維認識活動的“腦電圖”。當課堂上學生聚精會神,表情專一,這說明教師的教學吸引了學生,教學可按原計劃進行。倘若學生認真思考,神情愉快,時而議論,時而發問,處於積極主動攝取知識的活躍狀態時,就引導學生向教學內容縱深開拓。倘若學生目光呆滯,眉頭緊鎖,這就意味著學生不能接受教師輸出的信息。此時有必要調整有關的內容,改變教法,變換角度,活躍課堂氣氛,以促進課堂互動,使教師積極輸出的信息能轉換為學生主動輸入的信息。可是,有的教師看不見學生的反應,聽不見他們懷疑的嘀咕聲,甚至自己用身體把黑板的演算和結論擋得嚴嚴實實而全無察覺。這雖是小事,可課堂上這類小事真是太多了,合起來就成了大事。有人從來不注意這些小事,稀裏糊塗地抓起一支藍色粉筆就在黑板上寫起來,後麵的學生能看清嗎?有人根本意識不到計、機、積、即這類具有相同讀音的字可能給學生造成的混淆,特別是有地方口音的教師,隻顧自己興味盎然地講,全不見學生在下麵皺眉。有的人則一直正襟危坐,死死地擋住一部分學生看黑板的視線,根本不管那些向左向右伸長脖子的可憐的學生。這些問題雖然都很細小,但又都是不可忽視的。課堂教學是非常細致精巧的過程,要想掌握它,激活它,沒有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隨機應變、毫發不爽的反應能力又如何能成功呢。
(三)引人入勝——教師的表現力
一堂富有藝術性的教學,能充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引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把知識信息輕鬆、愉快而有效地輸入學生的頭腦中,從而達到課堂教學的目的。作為一個中學教師,在課堂教育中,語言必須發人深省,引人入勝,善於啟迪學生的思想,誘導學生領悟人類的各種思維方式,包括直覺思維、抽象思維、形象思維、創造思維的奧秘及其規律,使他們在正確理論的引導下,自覺地開動腦筋,獨立思考,逐漸掌握這些不同的思維方法。而且在傳授知識的時候,既要讓學生知其然,還要讓他們知其所以然,並進而對這些知識進行再加工、再認識,分析、綜合、評價、選擇,找出它們之間的內在聯係,促使他們運用這些知識去解決問題,對其中能夠直接啟發學生思維的教學內容作為重點進行講解。比如,在物理課中講授牛頓運動定律時,適當介紹牛頓的工作,牛頓發現三個運動定律的思路,以及三個定律之間的內在關係。這樣除講授基本定律外,將科學家的這些科學思維方法作為重點,傳授給學生,使學生建立起科學的創新思維。其餘的課程如文學課中作品的線索、人物形象的性格分析,哲學課中的邏輯,數理化的解題技巧和思路,體音美課中技藝的“訣竅”等,也都是能夠引發學生積極思維的極好材料,都必須作為教學的重點加以突出。
在一些引人入勝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大都是從學生的思想感情、知識能力的實際出發,運用知識的精髓部分或作品的精要之處,開啟學生思維的竅門,激發他們生疑、質疑。古人雲:“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是深入研究的起點,有“疑”才能引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教師講課時切忌平鋪直敘,要善於引導學生思考,教師應根據教材內容提出富有啟發性的問題或事例,引起學生積極思考;要重視培養學生認真讀書,善於提出疑問並深入思考的習慣和能力。有了問題,才能激發學生的認識上的矛盾,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學生沿著問題的指向積極思考,這樣就會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政治課中講“社會主義本質”時,可設置這樣一個問題:“共同富裕為什麼不是同步、同時富裕?”這個問題的提出,使學生產生了認識上的矛盾,又急於找到正確的答案,於是紛紛思考、討論。這樣通過問題引路,讓學生積極思考,誘導啟發認識,最終找到答案,使學生在思考中獲得認識。
(四)靈感與想像——導致教學機智
在知識經濟時代,起主導作用的不再是資本,而是具有高素質的創造人才。著名科學家錢學森曾預言:“掌握靈感規律、開發腦力資源便成為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馬克思主義認識論認為,靈感是腦的機能,是人在創造性活動中出現的一種特殊心理現象。它是以經驗和知識為基礎,在意識高度集中之後產生的一種極為活躍的精神狀態,是創造性思維能力,創造性想像能力和大腦神經係統記憶痕跡的巧妙融合時產生的突發性飛躍和敏銳的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