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為人師表是教師的人格魅力(3 / 3)

教師要做到公正嚴明,首先要給學生良好的第一印象。無論是到一所學校,還是任教一個新班,教師必須特別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盡量在各個方麵能給學生留下良好的印象。第一印象好了,學生就會對教師由衷敬佩,充滿信心。相反地,如果教師在頭幾節課表現出惶惑不安,沒有信心,過於激動,語無倫次,舉止呆板,精神不振,那麼就會使學生大失所望。

其次,教師要真心實意地熱愛每一個學生。熱愛學生是教師的天職所在,是做好教育工作的根本前提。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教育也受到市場的衝擊,但是,教育中的“愛”卻是無價的。教師職業的神聖使命和教育工作的全部意義,都包含在這種真摯、純潔、無私的“愛”上。

第三,教師要上好每一節課。教師教書育人的過程是通過日複一日的每堂課漸漸完成的。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情感,建立師生間和諧合作的人際關係,對於培養學生樂學是有很好效果的。

第四,教師要善於控製情緒。教師也是人,也有喜怒哀樂。但從教育工作出發,教師應當具有情緒的調節能力。教師的情緒傾向應當是高尚的,應當對教書育人有一種執著的追求。一個忠誠教育事業,熱愛教育工作的教師,情緒必然控製在對教書育人產生濃厚的興趣上,隨時隨地關心學生的身心發展,津津樂道地鑽研所教的學科,精益求精地研究改進教育教學方法。

第五,不要挫傷學生的自尊心。每一個人都有保護自尊心的內在需要,中學生的自尊心更強,更需要認真地加以保護。蘇霍姆林斯基將自尊心看成是學生心靈中最敏感的一個角落;馬卡連柯認為尊重學生是教育經驗的全部本質;徐特立把傷害學生自尊心的種種“體罰”,看成是教育中的“野蠻”行為;陶行知強調:“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裏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這些都說明,尊重學生不僅是教育理論中的一條重要法則,而且也是處理師生關係的一個重要準則。

第六,教育不同層次的學生時,既要一視同仁,也要因人而異。不論是優生還是差生,是學生幹部,還是一般學生,都要一視同仁,都要一樣獻上熾熱的心,傾注滿腔的愛。同時,也要注意因人而異,後進生一般自卑感較重,缺乏信心,感情也比較脆弱,對他們的教育,宜用關心和鼓勵的方法,從鼓勵中指出弱點,指明努力的方向,讓他們從教師熱切期待的眼光中看到希望,增強信心。好學生,特別是優秀學生平常受表揚的機會較多,逐漸會產生驕傲自滿的情緒,對他們要求要嚴一些。嚴師出高徒;教不嚴,師之惰;嚴是愛,鬆是害。“嚴”主要反映在給學生建立規矩上,在思想、勞動和學習各方麵都要從嚴要求,培養他們積極進取的精神。

(四)和藹可親——教師的人格魅力

教師是課堂教育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他的人格和威信,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強的教育作用,是影響學生情感體驗,製約課堂教學的重要因素,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處處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為人師表,用自身的良好威望影響學生,給學生以積極的情緒體驗,激勵他們努力學習。教師要和藹可親,發揮情緒的感染力。教師本身的情感狀態,可以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產生情緒上的共鳴。積極的情緒產生積極的情感,消極的情緒產生消極的情感。如果教師板著麵孔進課堂,就跟學生拉開了距離,必然導致教學效率降低。如果教師上課和顏悅色,學生感到可親可敬,感情融洽,就會親其師而信其道,學習積極性高,有利於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要做到和藹可親,教師首先要把微笑引入課堂。微笑是一種美,能給學生以美的享受,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學習。

其次,教師的語言要親切,這是上好一節課的主要因素之一。學生需要教師的關懷,更渴望看到和聽到教師親切的笑臉、親切的聲音。教師講課的聲調、語氣都要給學生以親切感,哪怕是批評的語言也要讓學生感到是善意的。這樣,教師的語言才能被學生接受。反之,就會使之產生逆反心理,對該教師所代的學科生厭。人常說,教師的某一句話往往會影響學生一生。達·芬奇小時候對畫雞蛋不感興趣,他的老師富有哲理的教誨,深深地打動了他。此後他刻苦學畫,成為世界著名的畫家。親切的語言會給學生以極大的鼓勵,也是培養學生成功感的紐帶。

第三,教師要以愛來待學生。教師對學生的愛,決定著師生關係的各個方麵。這種愛是一種超自然又超凡俗的情感力量,它不是建築在血緣關係上,更不是建築在私欲追求上,而是建築在深切期待的高尚情感的土壤上。這種愛是寬廣、博大和無私的,帶有自我犧牲精神,是一種崇高的美的情感。這種愛必然使學生樂於與教師合作,增強教師施教的可接受性。而學生在接受這份愛的同時,獲得自身的情感體驗,在這種雙向情感的交流中,學生得到的是心靈的愉悅。

第四,教師要以飽滿的熱情上好課。教師全身心投入上課,情感真誠,語言精當,語彙豐富,就會使學生精力集中,全身心投入學習。要達到飽滿的熱情,教師必須有愉快的心情,朝氣蓬勃的樂觀主義。要顯得“機警靈活、滿麵春風——不是要做出某種笑容,純粹是一種和藹可親的笑容”(《馬卡連柯全集》)。教師不僅在語言、表情上不造作,不過分誇張和渲染,而且要表裏如一,心口如一,言行如一,給人以真實感。另外,情感投入要恰到好處,該熱烈的地方熱情奔放,該含蓄的地方含而不露,既有情感的狂風驟雨,又有情感的平靜港灣。

和藹可親的情感表現在師生關係的平等、合作、民主和互諒上,師生間相互尊重、信任、理解、支持,就會形成融洽的感情交流渠道和愉快、和諧的教學氣氛,這種氣氛將為師生間的探究質疑提供前提條件,也為學生高效率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