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布紮西弄清原因後,心身又不安起來,他想:“我為什麼沒有想到這些呢?我們住在山上,離開群眾遠了,群眾有什麼困難都不清楚了!”他又想:“這些牛來得不易,為了打倒農奴主,實行民主改革,多少人流血犧牲了;我為農奴主放了12年牛羊,腳被刺傷了,想在毛驢背上休息一下的權利也沒有。如今,這些牛是我們貧苦農民自己的了,無人看管怎麼行呢?”於是一個主意立刻形成了,牛還是原原本本地趕回山去,農忙季節,群眾無力放牧,我們就給群眾代放,而且要放好,一根牛毛也不能受到損失。
回到班裏,他把自己想的給大家一說,有的同誌說:“我們的責任已經不輕了,把我們的牛羊放好就行了;再說,領導上又沒交給我們這個任務,管那些閑事幹啥?”
“同誌們,為人民服務,就是我們最根本的責任!人民群眾有困難,我們要關心,要幫助,這都是我們的責任!”
自那以後,普布紮西和放牧班的同誌,先後給普奴和普霞地區30多戶貧苦牧民代放過牛羊,有的讓代放十天半月,有的從結冰讓代放到雪化,有的從草青讓代放到草黃。次仁、多吉等幾戶貧苦農民的20頭牛,普布紮西給他們代放了一年。產奶季節,普布紮西把他們的牛擠下的奶另放,還幫他們打成酥油送去。那20頭牛長得膘肥體壯,有的還生了牛犢。人們說:“普布紮西放的牛,天天見長,叫他給我們代放,比自己放還放心!”
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個人生命之上
太陽落山的時候,卡吉瑪村貧苦農民卻吉家的一棵白楊樹突然失火了!
普布紮西和益西兩人正在對麵的尼亞村邊翻地。普布紮西一抬頭,隻見卡吉瑪村的上空濃煙滾滾,說聲“不好”,就急忙放下手裏的翻地工具,一邊跑去找水桶,一邊呼喊村裏和地裏的群眾救火。
誰知這棵老樹的心已空了,樹幹本身成了個大煙筒,火頭順著樹心呼呼地向上猛躥。下邊的火撲滅了,頂上的火勢卻更旺了!樹身有七八丈高,水怎麼也潑不上去,大家提著水桶。站在樹下幹著急。
風助火勢,火借風威,大樹燒得劈啪作響,火星亂迸。樹邊便是房屋,牆腳下、屋頂上堆滿了青稞垛,若不趕快撲滅,火勢再蔓延下去,房子和青稞都有著火的危險!
火越燒越旺!卻吉家的人都急得哭了起來。
這時,隻見普布紮西從卻吉家屋裏抱來了一堆繩子,從中選了幾根連接起來,他緊咬下唇,揮臂向樹頂一甩,繩子便巧妙地掛在樹枝上。人們知道普布紮西這是要上樹救火,便都替他擔心起來:
“普布紮西啦,你不能上啊,太危險了!”
“火勢太凶,會把你燒壞的!”
……
其實,普布紮西何嚐不知道危險。如果繩子燒斷了會摔死;大樹折了會砸死;火勢太旺了會炙死……但是為了人民的利益,他萬死不辭。
普布紮西隻說了兩句括:“救火要緊,大家快提水吧!”邊說邊拉著繩子爬了上去,這時益西也緊跟著上了樹。
普布紮西站在最高處,正對著冒火的樹洞;益西站在他下邊用繩子係水桶遞給他。普布紮西忍受著煙火的熏炙,貼近熾熱的洞口,往洞裏潑水。
火燒得樹身劈啪作響,普布紮西不理。火燒著了他的衣服,普布紮西不理。火燒焦了他的頭發、眉毛,普布紮西不理。他立足的地方騰起了青煙,火苗隨時都會躥出來,燒斷繩子,燒折樹幹,把他包圍、吞噬掉,普布紮西還是不理。他心裏隻有一個念頭,為了保衛人民群眾生命財產的安全,個人的一切都置之度外,要緊的是一定要把火撲滅!普布紮西像一尊青銅的雕像,站在嗆得人睜不開眼的濃煙烈火中,眯起雙眼,忍住咳嗽,繼續不斷地潑水,直到他的腰部、腿上、胳膊上全烤起了燎泡,最後終於把火撲滅了。當他從樹上下來時,雖然已經精疲力竭,渾身疼痛,眉毛也沒有了,但兩個眼珠子卻在歡樂地轉動,顯得格外黑白分明。群眾急忙圍上去替他撲滅衣服上的火苗,感動得眼睛裏噙滿了淚花。
晚上,益西覺得渾身疼痛,想起了普布紮西比自己的傷勢重好多倍,便關切地問道:“普布紮西啦,你痛吧?”
“怎麼不痛呢,”普布紮西笑著回答,“可是,我們幫助群眾撲滅了大火,保住了人民的財產,就是痛一點,也是痛在身上甜在心裏呀!你想想看,我們隻有兩個人,今天也隻為人民做了一點兒好事兒,群眾就那樣地感謝黨和毛主席,感謝解放軍……還有什麼比這更叫人高興的呢!”接著,他拿起枕邊那本描寫我軍革命烈士光榮傳統的故事書,兩眼緊盯著一幅畫著邱少雲同誌壯烈犧牲的插圖,出神地說:“和邱少雲同誌比,我們還差得遠哩!如果我們平時沒有為了人民利益而犧牲的思想準備,到了戰場上,怎麼能像革命烈士們一樣地英勇殺敵呢?!我們必須時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個人生命之上啊!”
1964年1月20日黃昏時分,一位放牧晚歸的同誌說,他聽到遠處山頭上有離群的羊在叫。
普布紮西聞此消息,立刻想上山去把羊找回來。可是,漆黑的夜幕已經蓋住了大地,四周什麼也看不見了。普布紮西向黑洞洞的四野凝神傾聽良久,沒有聽到任何動靜,他焦急地說:“牛羊是人民的財產,要是受了損失怎麼辦?……”看他那坐臥不安的神色,真比有人用刀子割他的肉、剌他的心還痛苦,還難以忍耐。
這一夜,普布紮西根本沒合眼。夜裏,他冒著凜冽的寒風又起來了3次,向著四周山頭,發出一聲聲呼叫,生怕羊子被野獸吃掉。
當晨光從石牆縫裏透進來的時候,普布紮西揉揉幹澀的眼皮說:“啊,天可亮了!”起床後,他飛快地幹活,一會兒就把牛趕出了圈。
牛上了山,普布紮西便去找那離群的羊子去了,太陽偏西的時候,他終於在紅山頭旁的色拉險崖上找到了那5隻羊。們都站在險崖邊上,咩咩直叫,不敢下來。
色拉險崖被幾十米寬的冰川三麵包圍著,剩下的那一麵是陡峭光滑的懸崖。據說,在冰封季節,連最有經驗的老牧民,也從未登過那座險崖,隻有鴿子在那裏搭窩,隻有山鳥在那裏歇腳。
普布紮西毅然決然向險崖走去。
風漸漸大起來,揚起塵土,卷動沙石,跟隨普布紮西前去救羊的一位新戰友急忙阻止說:“普布紮西,不能去啊!冰川太滑了,風也太大……”
情況十分明白:不去,羊子會餓死、凍死、摔死,會被狼吞掉;去,冰川怎麼過?陡壁怎麼登?……萬一滑倒,掉下懸崖,就是鋼鑄的人,也會粉身碎骨!
但是,普布紮西毫無畏懼之心,他懇切地向戰友說:“我是共產黨員,怎能眼看著人民的財產受損失而不管!”說罷,他邁著堅定的步子,越過了冰川,登上了險崖。
5隻羊得救了。
但是,普布紮西由於疲勞過度,在返回時不幸失腳摔下冰川……
農奴出身的黨員戰士——普布紮西,為了保護人民的財產,光榮犧牲了!在自己短短的一生中,做了許許多多有益於人民的事情。他以自己的全部模範行為,以自己的生命,實踐了他的宏偉誌願——“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個人生命之上!”
為了表彰普布紮西忠於人民、不畏艱險的革命精神,1965年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發布命令:追授普布紮西以“愛民模範”的光榮稱號,並號召全軍人員學習普布紮西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品質,發揚人民軍隊的光榮傳統。普布紮西的模範事跡和革命精神,通過電台和報紙,飛向河穀,飛向草地,飛向連隊,飛向哨卡。普布紮西成為千千萬萬個戰士和各族青年學習的榜樣!
普布紮西光榮犧牲了!他的名字將永遠活在人民心裏,成為鼓舞我們前進的巨大力量。普布紮西的偉大革命精神,將像喜馬拉雅山一樣永世長存!
選自《高原新歌》西藏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
作者簡介:
王德明,生於1932年,宜君縣五裏鎮雷聲村人。1948年畢業於黃陵中學,隨即參軍。1980年調成都軍區政治部任專業文藝創作員。先後創作發表過詩歌、小說、散文、報告文學、戲劇、曲藝等文學作品40餘部,約80萬字。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奔騰的雅魯藏布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