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解決果樹澆水問題,劉老在院內挖了一個能容5方水的池子,雨天蓄住天上水,保證了果樹的應急灌溉。
劉老就這樣沒日沒夜,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為了他的西窪山溝,不知摔了多少跤,流了多少汗,受過多少傷。提起吃苦,劉老深深地吸了一口氣說:“三天三夜也說不完。”記得有一次,他給果樹噴藥,一不小心連人帶噴霧機滾下山坡,摔得半個月沒能起床。
劉甲子栽上的蘋果樹一天天長大了。可沒錢聘請技術員,自己鬥大的字不識幾個。為了解決果樹管理的技術問題,劉甲子利用去縣、鄉趕會的機會到園藝站請教,回家時去別人果園裏一邊打工,一邊學技術,幾年下來,劉老也成了栽植蘋果的土專家。
為了這片荒山,劉老一家十幾年沒有買一件新衣服,也沒添置一件家具。別人家都買彩電,他不敢有那奢望,就連一盒香煙也舍不得買。平時我們看到劉老脖子上總是掛著旱煙袋。
一心想實現的夢實現了,但他還在做更美的夢,免費讓尋根的海內外華人都能吃上他栽的果。
如今的西窪山上用材林初具規模。栽種的蘋果樹、梨樹、柿子樹等十幾種林果萬餘株,80%果實掛滿枝頭;還有一窩窩1米多高蒼翠挺拔的油鬆,將昔日禿山嶺裝扮成了名副其實的花果山。
劉老風趣地說:“我這裏是百貨公司,樣樣水果齊全。”老伴更是驕傲:“沒想到我的老漢能把山變了個樣,現在住到山上都不想回村了。”
如今的劉甲子不僅成為西石獅人、田莊人的驕傲和自豪,也成了方圓幾百裏莊稼人效仿的典範。在他的帶動下,本村又有一名60多歲的曹民生承包了一架荒山20多公頃,將任務分片落實給3個兒子,起早摸黑率領全家人機一齊上,平地整地,種樹種草。這一老一少愚公大鬧西石獅的動人事跡在黃陵縣傳頌著。
在記者臨別時,劉老流露出一絲憂愁:現在還有一條溝沒治理好,打算再栽1000株優質核桃,打兩個蓄水池,溝底打一個壩,蓄上水放幾隻船……劉老還有許多的願望,可今年73歲了,最擔心有一天突然躺倒不能幹了,治理荒山的任務就完不成。之後他又動情地說:“不過死後,我也要埋在西窪山上,看著樹長,我不希望它能給兒孫們帶來多少經濟效益,隻要有一天來黃陵尋根認祖的人能夠來到我這裏吃上我親手栽的鮮果,永遠記住自己是中國人,我就滿足了。”
心底無私天地寬。此時此刻,我明白一個老共產黨員為什麼在如此清貧的情況下,不向國家伸手要一分錢,十幾年如一日堅持治理荒山,希望死後留一片綠,免費讓人嚐一口鮮果便足了的原因了。這是一個共產黨員的高尚情懷。他把黨和人民的利益看得高於一切。吃苦在前,享受在後,克己奉公,多作貢獻,是他行動的指南。讓我們默默地祝願他生命之樹常青,早日實現他心中的夢想吧!
選自1996年7月8日《延安日報》
作者簡介:
王春梅,女,1963年生,陝西省延川縣人。中共黨員。大學文化程度。先後在延川縣農機局、黨史辦工作,1992年調入黃陵縣委通訊組從事新聞工作,現任黃陵縣委外宣辦、政府新聞辦主任。在從事新聞工作10多年間,采寫的新聞稿件和拍攝的新聞圖片多次獲省市好新聞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