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陵人民對解放戰爭的支援(2 / 2)

黃陵解放後,很快建立健全了各級政權組織,縣、區、鄉政府積極行動起來,進行認真準備和廣泛的宣傳動員。黃陵人民在“全力支援前線,一切為了勝利”的統一意誌下行動起來。“兵馬未到,糧草先行”,支前、後勤工作從各方麵廣泛迅速地展開。首先是調集大批幹部,建立起各級支前小組,組成堅強有力的支前指揮機構。其次是動員組織群眾在人力、物力上大力支援前線。由於各級組織的普遍重視和積極工作,很快組織起一支強大的支前、後勤隊伍。大家共同的誓願:“解放軍打到那裏,我們就支援到那裏。”

為了支援解放大西北乃至解放全中國,黃陵人民1948、1949兩年共籌集軍糧373806125多斤,軍需用草2022419多斤。給過往軍隊送鋪草和籌備薪炭柴的數字,更是無法統計。

在支援解放戰爭過程中,由於當地政府積極的號召動員,老百姓踴躍報名,參軍參戰,自動組成擔架隊、運輸隊,為部隊運送糧食、武器、彈藥和傷病員。為了保證前線的物資需要和及時救護和轉運傷病員,全縣1948年組織了短期及零星擔架共1489副。1949年組織2次長期擔架隊、7次短期擔架共322副。並動員了6031頭牲畜用於前線運輸。北穀區四鄉姚村晁計海(共產黨員)自動報名,參加黃陵縣1949年2次常備擔架隊,並說:“自解放後,我心中非常高興,擔架運輸,當兵支前,是老百姓應盡的義務,我願前去。”在他的影響下,當場就有4名群眾自動報了名。橋山區三鄉道南張栓娃講:“革命的責任人人有份,我願前去。”當擔架隊的同誌出征時,人民群眾表現出極大的熱情,鑼鼓喧天,熱烈歡送。各處完小普小學校的全體師生、群眾、民間吹鼓手前來歡送,喊著:“解放大西北,消滅胡馬匪軍,解放全中國,擔架隊是光榮的。”擔架隊員答複著:“擔架是我們應盡的責任,完不成任務不回來,打到甘肅去,解放蘭州城,解放全中國。”商人們在街道兩邊掛著紅綠藍布彩條,放著鞭炮,擺著煙、糖、棗、花生等慰勞、歡送擔架隊員出征。僅1949年一處一次歡送擔架隊員出征的慰勞品數:紙煙217條,毛巾47條,肥皂50塊,雞蛋547個,雞3隻,旱煙4斤。

第二次長期擔架就組織了51副,包括領導機構和後勤人員,共計299人,牲畜12頭,跟隨大部隊一直打到蘭州,直至蘭州解放,時間將近半年。這支由黃陵人民的兒子組成的支前大軍,為解放大西北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他們中間曾出現了不少可歌可泣的動人事跡。

據統計,1948年和1949年兩年黃陵在為後勤服務方麵,付出的人力和畜力可折合人工431266個,平均每個勞力可負擔31個工日。同時為了前方戰士安心殺敵、支前民工安心服役,黃陵各級政府組織村民為其代耕和幫工,既做到了合理負擔,也解除了他們的後顧之憂。

在支援解放戰爭中,黃陵的婦女們也不甘落後,千方百計幹力所能及的事。她們不分晝夜地為前線戰士縫製衣服,做軍鞋紡線織布。據統計1948年全縣有紡婦3586名,織婦1011名,做軍鞋21000雙。隆坊區除組織紡織小組外,還在本鄉上官村樹立典型,該村婦女每人每天除做飯外,能織1丈5尺布。

就是這樣,黃陵人民依靠黨的領導,以百折不撓、戰鬥不息的精神,全力地支援了解放戰爭。

選自《黃陵人民革命鬥爭史資料》1991年中共黃陵縣委黨史研究室編

作者簡介:

白秀梅,女,1961年生,陝西清澗縣人。中共黨員,大專文化程度。1981年至1985年在黃陵縣龍首中學任教;1985年至2000年在黃陵縣委黨史研究室工作;2000年至今在黃陵縣委組織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