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秀梅
黃陵人民在支援解放戰爭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1946年6月底,蔣介石悍然撕毀“雙十協定”全麵發動內戰後,我黨的政策由原不在國民黨統治區進行反對國民黨統治的活動,嚴格履行團結抗日的義務,轉變為對國民黨進行武裝鬥爭,發動群眾抗丁、抗糧、抗款,要求和平反內戰,要民主反饑餓;要把國民黨統治區的秩序打亂,在亂中發展壯大人民武裝力量,支援解放戰爭。
為了適應形勢的變化和發展,充分做好《以自衛戰爭粉碎蔣介石的進攻》的準備,8月份在黃陵工委領導下,成立了第一支武裝隊伍,開始活躍於黃陵、富縣、洛川、甘肅一些縣份,集中精力開展遊擊性的武裝鬥爭,有力地支援了陝北戰場。
1947年3月,當胡宗南進攻延安時,黃陵遊擊隊既是組織群眾堅持生產的工作隊,又是發動群眾堅持武裝鬥爭的戰鬥隊。為了拖住敵人,關門打狗,控製敵人在鹹榆公路的進攻,遊擊隊配合西北野戰軍警一旅、警三旅等部隊智取了黃陵隆坊(第一次解放了隆坊),直接威脅敵人的後方運輸線,戳到了敵人的痛處,使敵人手忙腳亂,不敢輕舉妄動,隻有龜縮在各個據點裏,死守待援。鹹榆公路一段時間沒有一輛汽車給敵人運送武器彈藥和物資,從而有力地配合了我西北野戰軍打蟠龍,鼓舞了邊區軍民的鬥誌和勝利的信心。
1947年後季,關中軍區司令員陳國棟同誌,率領部隊由敵占區轉回大後方休整,路過上畛子,人地生疏,糧食短缺,困難很大。黃陵遊擊隊得知後,及時給予幫助,動員群眾挖出堅壁的糧食和油,供給部隊食用,事後,受到陳司令員的稱讚。
為了籌集更多的糧食,保證過往部隊生活所需,遊擊隊分成若幹小分隊深入到敵占區籌集。一次,一支小分隊在籌集糧食的途中,與敵人相遇,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戰鬥,小分隊僅6人,打死敵人1名,繳獲子彈10多發,手榴彈3枚,得到關中軍區通令嘉獎。軍區號召全區向他們學習。
黃陵遊擊隊員在敵區的活動,除了宣傳革命理論,串聯組織群眾抗糧款,反對國民黨的黑暗統治,打擊反動地主和土豪劣紳外,並想方設法分化瓦解敵偽政權,爭取大多數思想進步人士參加革命工作。他們利用各種關係,深入到黃陵、店頭鎮公所,開展各種活動,經過革命理論的宣傳教育,先後有薑咀村薑有禮等五六個鎮丁脫離了店頭鎮公所,棄暗投明,堅定地參加了遊擊隊。對被迫當了便衣隊的人員,堅持正麵教育,激發他們提高覺悟,歡迎他們參加革命隊伍。下常村的劉學吾和劉學文,曾一度當了便衣隊的隊員,經過教育後他們堅決再不為國民黨效勞,不久便逃出便衣隊,參加了遊擊隊。他們不怕艱苦,勇敢善戰,劉學吾後來還當上了遊擊隊的隊長。黃陵遊擊隊這樣的鬥爭一直堅持到1948年3月黃陵縣解放。
以後,根據黃龍軍區的指示,黃陵遊擊隊編入正規部隊10團3營,隨10團參加澄城縣馮原北醍醐山戰役、渭北戰役、蒲城戰役,到1948年冬部隊又改編成4軍12師34團3營。到1949年春天,部隊參加三原口子頭戰役、牟牛原戰役,六七月份參加扶眉戰役後,部隊便繼續向西挺進,直到解放了蘭州。
1948年3月,黃陵縣和平解放。在國民黨反動派暗無天日的統治下掙紮了幾十個年頭的黃陵廣大勞苦人民深切地體會到翻身得解放的自由,也體會到了人民當家做主人的幸福。然而黃陵人民並沒有忘記祖國半壁河山還沒有解放,更多的同胞還處在水深火熱之中。人們同時深深地認識到,要使全國人民都得到解放,並保衛已取得的勝利果實不會得而複失,隻有拿起槍杆子和敵人拚到底才是出路。於是凡解放軍每到之處,就有一些熱血青年積極要求參加人民解放軍,有個別人甚至在還未做通家人思想工作的情況下,就偷偷地趕上幾十裏路,要部隊收下他。
與此同時,黃陵縣各級政府也積極做好戰勤服務和兵員征集工作。據不完全統計,1948年和1949年兩年黃陵縣共送去500名自願報名的青壯年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僅隆坊區1948年就有81名青年報名參軍,其中有5名同誌在戰爭中光榮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