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鴉片戰爭後“資本主義終於打人了封建主義禁錮著的神聖天國”,是好事,應當“大恨其晚”,如果再早一點,“我們中國就遠不是如此了”。還有文章說,“從根本意義上來說,是鴉片戰爭一聲炮響,給中國帶來了近代文明”。
有人認為,無論是清王朝的抵抗,還是農民自發的三元裏抗英鬥爭和義和團運動,“在形式上都是民族自己的鬥爭,而在實質上,都是站在維護本民族封建傳統的保守立場上,對世界資本主義曆史趨勢進行本能的反抗,是以落後對先進,保守對進步,封建閉關自守孤立的傳統對世界資本主義‘自由貿易’經濟變革的抗拒”。
有人認為,過去“隻是更多地從‘侵略與反侵略’、‘壓迫與被壓迫’、‘奴役與被奴役’這個正義與非正義的道德立場出發去審視,因此,見到的隻是血與火的悲慘場麵,想到了愛國保家,維護的是獨立與尊嚴,表現的是憤怒與聲討,最終便是對‘世界走向中國’這一曆史做出消極的、片麵的、情緒化的徹底否定”。
還有人認為,近代中國政府和人民對不平等條約應當遵守,因為“即使是不平等條約,也是國家信譽所係”。
看了這些高論,真是“侵略有功,反抗有罪”了。從這裏會使我們更深切理解鄧小平的預言:如果中國複辟資本主義,就隻能成為某個大國的附庸。有那麼一些人就是要心甘情願地做別人的“附庸”,當“孫子”!這裏還用得著一句老話:就是不能依了他們,若依了他們,就會亡黨亡國。
這裏還要指出,曆史虛無主義必然導致民族虛無主義和文化虛無主義,一些人不但歪曲近現代中國曆史,而且對我們偉大的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中華源遠流長的燦爛文化也恣意抹殺。在一些人的筆下,我們的民族不僅“愚昧”、“醜陋”,而且充滿“奴性”、安於現狀、逃避現實,如此等等;而把中國優秀的文化和文化傳統被說成是走向沒落的“黃色文明”,要現代化隻有乞靈於西方的“藍色文明”。一個民族的精神被矮化、醜化,優秀的文化和文化傳統被否定、抹殺,民族獨立的曆史被嘲弄、糟蹋,這個民族還能立得起來嗎?
我們知道,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人民的共同理想,這是近代中國的曆史性選擇,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唯一正確道路,具有極大的凝聚力。中國人民行進在社會主義道路上已經半個多世紀了。60年來,中國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個極度貧弱的、任人宰割的舊中國已經變成了一個初步繁榮昌盛、舉世矚目的新中國,譜寫了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上最輝煌的篇章。這是中國人民引以為自豪的偉大成就,他們懂得珍惜這一曆史的重大意義。然而,在曆史虛無主義者那裏,把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曆史,說成是“殺人食人”的曆史,說什麼:“文人的可惡之處還在於,作為曆史的敘述者與研究者,他們常常有意無意地洗滌、抹殺曆史的血腥氣。我們讀到眾多的研究本世紀中國曆史、共和國史的著作,但這百多年發生的無數殺人食人的事實都在曆史敘述中消失了,隻剩下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一片‘光明’。”事實上他們要洗滌、抹殺的是百多年來帝國主義殺戮中國人民的血腥曆史,以及和帝國主義沆瀣一氣的中國反動勢力屠殺革命人民的血腥曆史,而以陰暗、仇恨的心理看待人民革命和人民共和國的曆史。他們把黨和共和國曆史上的許多重大事件都加上“左”的罪名,使之變成一部不斷“左”禍中國的曆史;他們利用我們曆史上所經曆的曲折,把錯誤無限擴大、上綱,借以否定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取得民主革命、社會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偉大成就這一曆史的主體。他們這樣做,正如20世紀80年代風靡一時的大型電視片《河瘍》所標榜的對“曆史總體反思”,這種反思,就是該片總顧問金觀濤所說的:“社會主義的嚐試及其失敗,是20世紀的兩大遺產之一。”他們否定中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曆史必然性,散布社會主義失敗論,顛倒是非,混淆視聽,如果聽任其發展下去,就會動搖中國人民的共同理想,摧毀近代中國所苦苦追求的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偉大事業,陷國家於萬劫不複的境地。
由上可見,曆史虛無主義不但顛倒了曆史,而且也搞亂了人們的曆史觀。曆史觀是人們對曆史的根本觀點,是對曆史的理論認識,同時也是世界觀的有機組成部分。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曆史觀,因此引導人們樹立科學的曆史觀,使他們對繁紛複雜的曆史現象能夠作出正確的評價和判斷,這對於他們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關係極大。而對曆史的顛倒,就必然會導致是非、美醜、榮辱標準的顛倒,那種所謂“躲避祟高”、“拒絕壯烈”、“告別革命”一類誤導青年的低俗的、反曆史的說法,就同曆史虛無主義思潮有極大的關係。事實證明,這種是非判斷標準的顛倒,必然會在社會上造成極大的思想混亂,而社會思想混亂進而就會造成政治上的動亂。1989年政治風波的前奏、序幕就是曆史虛無主義的泛濫,這個曆史教訓是值得我們記取的。
同時我們還要看到,曆史虛無主義是從根本上動搖社會主義中國的立國之本和強國之路。如前所述,曆史虛無主義思潮攻擊的主要方向,就是竭力貶損和否定革命,詆毀和嘲弄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而進行的反帝反封建鬥爭,詆毀和否定我國社會發展的社會主義取向,而新中國的誕生和社會主義製度的確立,正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大革命的產物,如果人民革命這個前提被否定了,社會主義製度也就失掉了存在的基礎。當1956年赫魯曉夫全盤否定斯大林的時候,毛澤東就敏銳地看到了它可能導致的嚴重後果,在他看來,這絕不隻是一個曆史人物的評價問題,而是涉及如何看待斯大林領導的近30年蘇聯社會主義的曆史問題;如果曆史被否定了,現實的社會製度就會失去存在的理由。他說:我看有兩把刀子:一把是列寧,一把是斯大林。現在,斯大林這把刀子,俄國人丟了。這把刀子不是借出去的,是丟出去的。列寧這把刀子現在是不是也被蘇聯一些領導人丟掉一些呢?我看也丟掉相當多了。十月革命還靈不靈?還可不可以作為各國的模範?赫魯曉夫的錯誤做法,實際上把列寧也丟得差不多了。後來事態的發展,證明了毛澤東的曆史預見性。
鄧小平在新時期一再強調,在中國實現現代化,必須在思想政治上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即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和毛澤東思想。四項基本原則是中國共產黨的立黨之本、立國之本,是黨的基本路線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事業勝利前進的最可靠的保證。正如鄧小平所說,四項基本原則並不是新的東西,它“是我們黨長期以來所一貫堅持的”。中國人民經過長期艱難曲折的革命鬥爭,終於在我國建立了社會主義的基本製度和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指導地位。這些基本原則已為我國的憲法所確認,成為維係國家團結和奮進的政治製度和原則立場。在新的曆史條件下,鄧小平將我們黨長期以來一貫堅持的這些原則第一次概括為四項基本原則,並賦予特定的政治內涵和新的時代精神,有著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這正如十七大報告所指出的:“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是我們黨、我們國家生存發展的政治基石。”
同樣,改革開放是黨在新的曆史條件下帶領人民進行新的偉大革命,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國家現代化的強國之路。改革開放30年的曆史證明,在我國實行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曆史進程中,究竟要遵循一條什麼樣的發展道路,是關係到這一偉業的前途和命運的問題。我們必須堅持,改革開放是要推動我國社會主義製度自我完善和發展,賦予社會主義新的生機活力,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正確的發展方向。因此必須把四項基本原則和改革開放有機地統一起來,而絕不能割裂開來,更不能對立起來。四項基本原則之所以成為我國的立國之本,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它回答和解決了如何保證改革開放這一強國之路的正確方向及其健康發展的一係列根本性問題。
曆史虛無主義思潮的終極目的,就是要否定四項基本原則,把中國曆史拉向倒退。這不但摧毀了社會主義中國的立國之本,而且也在實際上使強國之路歸於破滅。鄧小平基於對中外曆史經驗的深刻理解,明確指出:“曆史告訴我們,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不行,中國除了走社會主義道路沒有別的道路可走。一旦中國拋棄社會主義,就要回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不要說實現‘小康’,就連溫飽也沒有保證。”在他看來,十多億人口的中國還處於落後狀態,如果走資本主義道路,可能在某些局部地區少數人會更快地富起來,形成一個新的資產階級,產生一批百萬、億萬富翁,但頂多也不會達到人口的百分之一,而大量的人口仍然擺脫不了貧窮,甚至連溫飽問題都不可能解決。這是因為走資本主義道路必然要求將社會大量財富集中在少數人手裏,而多數人要淪為出賣勞動力的雇傭勞動者,也就是說,走資本主義道路是以社會的兩極分化為前提、為條件、為過程的。這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將是一個十分悲慘的境遇,是已經獲得解放了的中國人民決不能容許的,因而走資本主義道路勢必導致國家四分五裂。而且在國際強權政治、資本壟斷的情勢下,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是沒有能力參與競爭的,其結果隻能是依附、受製於一個或某幾個大國,失去民族獨立的地位。這是曆史虛無主義和其他錯誤思潮相配合,對我們國家和民族將會造成的嚴重危害,我們對此應該有清醒地認識。
曆史是一麵鏡子。從蘇聯解體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亂史滅國的軌跡,看到曆史虛無主義思潮所造成的嚴重危害。我們要認真記取這一沉痛的曆史教訓。我們要清醒地看到,東弱西強的國際格局將會持續相當長一個曆史時期,西方反共勢力的滲透活動一刻也不會停止,而且國內也還存在著產生資產階級自由化的社會基礎和思想基礎,因此,堅持唯物論,反對曆史虛無主義思潮,將是一個長期的鬥爭任務。我們要旗幟鮮明地反對曆史虛無主義思潮,認真貫徹黨的“雙百”方針,通過擺事實、講道理,揭穿曆史虛無主義製造的種種謊言和迷霧,引導廣大群眾正確認識和對待曆史,維護中國革命的偉大成果,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