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鄧小平在不同場合、針對不同問題,多次強調要“兩手抓”。1986年1月,他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上再次講了“兩手抓”的問題。他說:“搞四個現代化一定要有兩手,隻有一手是不行的。所謂兩手,即一手抓建設,一手抓法製。”1989年,他在總結“89風波”的教訓時,進一步強調要“一手抓改革開放,一手抓懲治腐敗,這兩件事結合起來,對照起來,就可以使我們的政策更加明朗,更能獲得人心”。並指出要擺正兩手的關係。到1992年年初,他在視察南方的重要講話中,則更加明確地提出“這兩隻手都要硬”,從而對如何擺正兩手的關係問題做了更加明確的回答。他在談話中堅信:“隻要我們的生產力發展,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長速度,堅持兩手抓,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就可以搞上去。”
由此可見,鄧小平關於“兩手抓”的思想是十分豐富、深刻的。這“兩手抓”的思想,他在不同場合曾使用過不同的概念,諸如,要一手抓改革開放,一手抓打擊經濟犯罪活動;一手抓建設,一手抓法製;一手抓開放政策,一手抓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一手抓改革開放,一手抓懲治腐敗,等等。所有這些,實際上都是圍繞著“一手抓物質文明建設,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設”這一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戰略方針展開的。在他看來,一方麵,物質文明建設為精神文明建設提供物質基礎;另一方麵,精神文明建設又為物質文明建設提供政治保證和精神動力。我們必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但同時必須抓好精神文明建設。如果忽視或偏廢了精神文明建設,不嚴厲懲治腐敗,不抓法製,不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經濟建設將會迷失方向,最終導致失敗。他提出的兩個文明建設一起抓的重要思想,就在更加廣闊的背景下,展示了政治與經濟辯證統一的關係。這裏特別指出,做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把兩個文明統一起來的中心環節,隻有把這個中心環節抓好,就會激發人的思想覺悟和創造能力,兩個文明建設(包括政治文明和社會文明)就會相互促進,全麵、協調地發展。所以,這兩手絕不是互不相關的,更不能把它們互相割裂、甚至對立起來,而是互相依存,互為條件,互相製約和互相促進的,是辯證統一的關係。這就是鄧小平一貫堅持的“兩點論”。
鄧小平運用辯證法的觀點觀察事物,指導工作,提出了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指導方針和指導思想。這對於保證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健康、順利地進行,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但在現實生活中,如何擺正這兩手的關係,特別是如何正確處理政治與經濟相統一的關係,至今仍是一個值得嚴重注意和加以認真研究解決的問題。1989年風波過後,鄧小平在總結10年來改革開放的經驗教訓時,深刻指出10年最大的失誤是忽視了思想政治教育,出現了“一手硬、一手軟”的問題。這裏所說的一手硬,是指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抓得比較好,比較得力;一手軟則是指精神文明和思想政治工作抓得不好,也包括法製建設和打擊各種犯罪活動抓得不得力。這是對所以會出現“一手硬、一手軟”這種不健康、不正常狀態的原因的深刻說明。
應當說,在改革開放過程中,出現各種經濟犯罪活動,包括以權謀私、錢權交易等醜惡現象,是並不奇怪的,有國際的和國內的,曆史的和現實的,思想的和具體製度上的各種複雜的原因。但對這種現象懲治不力,抓得不緊,出現一手軟的問題,則主要是我們主觀上的認識和工作指導的問題。社會主義製度的優越性和共產黨的性質,決定了我們應當是有能力、有辦法解決這類問題的。鄧小平曾說開放以後,一些腐朽的東西也跟著進來了,中國的一些地方也出現了醜惡的現象,如吸毒、嫖娼、經濟犯罪等。他提出要很好地抓,堅決取締和打擊,絕不能任其發展。他說:“新中國成立以後,隻花了三年時間,這些東西就一掃而光。吸鴉片煙、吃白麵,世界上誰能消滅得了?國民黨辦不到,資本主義辦不到。事實證明,共產黨能夠消滅醜惡的東西。”我們應當有這樣的信心。
改革開放後的前十年之所以出現“一手硬、一手軟”這樣“最大的失誤”問題,是同當時黨的兩位主要領導人對兩手關係認識上的偏差緊密相關的。“兩個總書記都在資產階級自由化問題上栽了跟頭”,就反映了這種情況。毫無疑義,社會主義國家一定要致力於發展生產力,並在這個基礎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這就是建設物質文明。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我們忽視了發展生產力,所以現在我們要特別注意建設物質文明。這是我們應當堅持的。但是,有些同誌對“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產生了片麵理解,把物質文明建設當做“硬任務”,把精神文明建設當成“軟任務”,甚至隻看做是“一陣子”的、裝飾門麵的活,不在他們的視野之內。他們不了解“兩手抓”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規定,也是黨的基本路線的根本要求。社會主義現代化同資本主義現代化的顯著區別,就在於社會主義在實現經濟繁榮的同時,還注重社會公正的實現,注重人的全麵發展,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以及嚴懲以權謀私、腐化墮落等社會醜惡現象。改革開放以來的實踐經驗告訴我們,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過程中,任何輕視精神文明的做法,任何放鬆思想政治工作的念頭,都會在實際工作中帶來嚴重的後果,會使我們自食苦果。這是我們必須記取的嚴重教訓。
同時還應該看到,之所以出現“一手硬、一手軟”的問題,第一,同錯誤的思想導向緊密相關。黨內腐敗現象的出現,是極端個人主義、享樂主義、拜金主義觀念侵襲我們黨,使一些不堅定分子背叛了黨的為人民服務宗旨的結果。改革開放以來,這種資本主義、封建主義的腐朽的人生觀,被那些自命“解放思想”的人在“觀念更新”的名義下大肆鼓吹,使這種黴爛腐臭的東西公開化,在社會上泛濫開來。而我們黨一貫倡導的大公無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無私奉獻,“雷鋒精神”等等莊嚴的口號,都成為他們嘲弄、揶揄的對象,一一加以否定。正是那些精神海洛因毒害了人們的靈魂,使一些人失去了理想、信念,失去了精神支柱,以一種末世的心態,“不撈白不撈”,明知腐敗是死亡的陷阱,卻趨之若鶩,紛紛落馬。在這種思想影響下,也使一些領導幹部嗅覺不靈,是非不明,香花毒草不辨,唯利是圖,言不及義,這又怎麼可能做到兩手都硬呢?第二,同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嚴重幹擾造成的幹部隊伍思想的極大混亂緊密相關。在當今世界,西方國家敵視社會主義的政治勢力,利用共產主義運動中的曲折和社會主義國家的暫時困難,大肆渲染所謂社會主義的失敗,加緊對社會主義國家進行和平演變的策略。與此相呼應,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出現了一股否定黨的領導、否定社會主義的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他們宣揚社會主義失敗論和資本主義優越論,鼓吹經濟私有化,政治多元化,妄圖借改革之名,行資本主義之實。這股思潮使一些幹部思想受到嚴重腐蝕,它不僅搞亂了人們的思想,而且在實際工作中造成了嚴重的危害。第三,也同黨內生活不正常相關聯。中共中央強調黨的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要建立健康的、正常的黨內生活,使黨性和黨的優良傳統得到充分的貫徹和體現。事實證明,隻有真正做到了,才有可能全麵貫徹黨的基本路線,切實做到“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也才有可能抵製各種歪風邪氣的侵襲,健全黨的機體,發揮黨的戰鬥力。一些地方黨內腐敗現象愈演愈烈,社會風氣低迷,道德水準下滑,究其根本原因,都同這些地區黨的組織軟弱無力,黨內生活不正常緊密相關。近些年揭發出來的觸目驚心的腐敗案件,以及腐敗團夥化的傾向,便是證明。
綜上可知,在兩手抓的關係上,抓一手放一手不行,先抓一手後抓一手不行,一手硬一手軟也不行。唯一正確的處置,就是鄧小平一再強調的要“兩手抓”,“兩隻手都要硬”。這是我們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過程,在整個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都必須始終堅持的。這種“兩手抓”的思想,實際上就是在思想方法和領導方法上堅持和運用唯物辯證法的“兩點論”。鄧小平曾明確指出,兩手抓“就是兩點論”。唯物辯證法的兩點論要求人們在思考和處理問題時,要抓住事物的兩個方麵,不能隻抓住一個方麵而不顧其他。鄧小平反複強調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目的在於克服隻抓一手、不顧另一手,或一手硬一手軟的片麵性。“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決不意味著可以不分主次,抹殺重點和非重點的區別。相反,鄧小平強調兩手抓的同時,仍堅持要把經濟建設作為全黨工作的中心,決不允許有任何的動搖。當然,這是就工作部署的全局上說的,具體而言,“有時這隻手重些,有時另一隻手重些,要根據實際情況”。這裏還要指出,鄧小平的“兩手抓、兩手硬”的觀點,是創造性地運用唯物辯證法的方法論,他不僅善於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麵,即抓住工作重點,同時又善於在抓好重點工作的同時又抓好非重點工作,以非重點的方麵促進和保證重點方麵的實現。他把精神文明建設這一手提到戰略地位的高度,就體現了他對唯物辯證法的嫻熟運用,從而發揮了我們的政治優勢,保證了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正確導向。
總之,鄧小平的“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重要思想,是我們全麵、準確地貫徹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使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事業沿著正確軌道前進的重要保證,是毛澤東關於政治與經濟辯證統一思想在新時期的運用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