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不僅強調要善於團結和自己的意見不同的同誌一道工作,而且還特別提出“要準備和犯過很大錯誤的人一道工作,不要嫌棄這些人”的重要思想。對這些同誌要采取“一看、二幫”,要采取團結的方針,這是我們黨興旺發達的一個標誌。毛澤東在領導工作中,既勇於堅持真理,修正錯誤,又善於團結犯了錯誤的同誌一道工作。黨的七大召開的時候,毛澤東提議把包括王明在內的幾位犯過嚴重錯誤的同誌,選進中央委員會。他說服同誌說,他們的錯誤,是在一定曆史條件下犯的,特別是中國的小資產階級像一片汪洋大海,而中國還沒有什麼小資產階級政黨,他們之中革命的人都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當然也把他們的思想情緒帶了進來,這是不足為怪的。現在經過整風,懲前毖後,治病救人,已經把是非弄清楚了,就不應太著重個人的責任。有同誌回憶,七大選舉那天,唱票時代表可以自由活動,可是毛澤東仍然坐在台上聽唱票,直到王明的票過了半數,他才放心地離開座位。後來他說,如果選不上,大家心中都會不安的。一人向隅,舉座不歡。這個事例,是貫徹黨內團結方針的生動寫照。
毛澤東非常重視黨內團結問題,為此,還專門提出了兩個重要的思想,並且把它作為黨委會的工作方法提了出來。
一是要“力戒驕傲”。他說:“這對領導者是一個原則問題,也是保持團結的一個重要條件。”毛澤東曆來倡導黨內要始終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他在分析黨的曆史上所犯錯誤的原因時,總是把它歸結到黨內出現了驕傲情緒。1944年郭沫若寫了一篇重要的史學論著《甲申三百年祭》,總結明王朝滅亡和李自成農民戰爭失敗的曆史教訓,毛澤東對此非常重視,把它當做整風文件看待。他給郭沫若的信中說:“小勝即驕傲,大勝更驕傲,一次又一次吃虧,如何避免此種毛病,實在值得注意。”驕傲所以會導致失敗,這是因為,驕傲了就會不恰當地強調個人的作用,就會脫離群眾,脫離實際,就會影響和損害黨的團結。這是黨的曆史教訓所證明了的。當時中國革命正麵臨著勝利的前夜,毛澤東特別提出:“禁止給黨的領導者祝壽,禁止用黨的領導者的名字作地名、街名和企業的名字,保持艱苦奮鬥作風,製止歌功頌德現象。”後來他在黨的八大提出的“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成為激勵共產黨人永遠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優良作風的經典名言。共產黨人所以能夠避免曆史上農民戰爭失敗的命運,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優良作風,不僅因為他們有先進的理論指導,而且能夠自覺地運用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武器,洗滌自己身上的汙垢。正因為這樣,毛澤東把能夠進行自我批評作為我們黨和其他政黨相區別的一個顯著標誌。毛澤東在自己的領導工作中,從不諱言自己的錯誤。1945年,他在《“七大”工作方針》的講話中說:“我這個人也犯過錯誤。1927年我寫過一篇文章,有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但是在經濟問題上缺乏馬克思主義觀點,所以經濟問題寫錯了。此外,在20多年的工作中,無論在軍事、政治各方麵,或在黨務工作方麵,我都犯了許多錯誤。這些東西都沒寫上去,不寫並不是否定它。因為按照真實曆史,真實情形,我是有錯誤的。”1962年,在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上,毛澤東總結“大躍進”的經驗教訓時指出,社會主義經濟對於我們來說,還有許多未被認識的必然王國。拿我來說,經濟建設工作中的許多問題,還不懂得。工業、商業我就不大懂。對於農業,我懂得一點,但是也隻是比較地懂得,還是懂得不多。他當著全國7000多名幹部的麵,作了認真嚴肅的自我批評,他說:“去年六月十二號,在中央北京工作會議的最後一天,我講了自己的缺點和錯誤。我說,請同誌們傳達到各省、各地方去。事後知道,許多地方沒有傳達。似乎我的錯誤就可以隱瞞,而且應當隱瞞。同誌們,不能隱瞞。”他還說:“凡是中央犯的錯誤,直接地歸我負責,間接的我也有份,因為我是中央主席。”這些都表現了一個共產黨人光明磊落的胸懷和黨內完全平等的民主作風。
一是要“劃清兩種界限”。這裏提到的兩種界限,首先,是革命還是反革命?是延安還是西安?其次,在革命的隊伍中,要劃清正確和錯誤、成績和缺點的界限,還要弄清它們中間什麼是主要的,什麼是次要的。毛澤東指出:“我們看問題一定不要忘記劃清這兩種界限:革命和反革命的界限,成績和缺點的界限。記著這兩條界限,事情就好辦,否則就會把問題的性質弄混淆了。”劃清這兩種界限,是關係到客觀事物的質的規定性問題,是關係到對一個人的認識和處理的大問題。毛澤東在這裏強調,對一個人必須有全麵的根本的估計,如果把成績為主說成錯誤為主,就有可能把黨內矛盾同敵我矛盾混淆起來,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這種令人痛心的教訓,在黨的曆史上曾一再出現過。在延安整風運動後期,轉入審幹階段以後,由於錯誤地估計形勢,誇大敵情,將來自白區的許多同誌,抓住一點,波及其餘,無限上綱,當成“特嫌”加以審查,製造了許多冤假錯案。毛澤東及時發現了這種錯誤做法,他親自起草了《關於審查幹部的決定》,規定了首長負責、親自動手、調查研究等審幹方針。隨後又規定了肅反的原則是“一個不殺,大部不抓”,對受迫害的同誌進行了徹底平反。他說:“必須拿這種實事求是的方針去和內戰時期曾經損害過黨的主觀主義方針完全區別開來,這種主觀主義方針就是逼、供、信三個字。”毛澤東還親自出麵,向被整錯的同誌賠禮道歉,他誠懇地說:錯誤可以給人教訓,“給別人戴錯帽子的同誌,因為犯過錯誤,以後再給別人戴帽子時,就會比過去謹慎。被戴錯帽子的同誌,以後給別人戴帽子時,也會謹慎,因為他吃過虧。將來我們到北平、上海、南京再去審查幹部,做反奸工作時,就會好得多”。這裏還要指出,曆史上出現的因黨內矛盾而損害黨內團結的事件,往往是同黨內民主遭受到破壞相聯係的,他們不是按照黨內民主的原則對待和處理黨內問題,而是主觀武斷,獨斷專行所造成的。因而在工作方法上遵循黨內民主的原則,正確處理黨內矛盾,是維護黨內團結的重要保證。
不斷加強黨內民主的重要性,在今天已成為黨內的共識。黨內民主不僅要重在製度建設、作風建設上,而且要貫穿在實際工作中,特別要體現在領導方式和工作方法上。毛澤東在黨的領導工作中,十分重視工作方法的問題,他說:“我們不但要提出任務,而且要解決完成任務的方法問題。我們任務是過河,但是沒有橋或沒有船就不能過。不解決橋或船的問題,過河就是一句空話。不解決方法問題,任務也隻是瞎說一頓。”因而要充分重視領導方式和工作方法的正確性,重視在領導方式和工作方法中貫徹黨內民主的原則,切實轉變我們的工作作風,這對於我們今天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能力的建設,仍是一個重要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