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程未應盡,且莫顧刀環——王程:謂為王事而奔走。梁劉潛《北使還與永豐侯書》:“王程有限,時及玉關。”刀環:《漢書·李陵傳》:“單於置酒,賜漢使者,李陵、衛律皆侍坐,立政等見陵未得私語,即目視陵而數數自循其刀環,握其足,陰諭之,言可還歸漢也。”這兩句意思是,王事尚未盡,還應戮力為之,不作還鄉之想。
這首詩看似平易,既沒有強烈的報國熱忱的抒發,也沒有刻意表現邊塞不平凡的生活,詩描寫的隻是詩人尋常途中的見聞及感受;但唯其如此,才更能見出詩人邊塞生活的原貌,具有尋常而真實的意義。詩中著力描寫山行之況,既有再現邊塞生活艱辛的意味,也有另一種作為山行所見的寫景的意義,特別是“石激水流處,天寒鬆色間”兩句,寫景而動靜結合,深得山中景物之趣。結尾兩句,將戮力王事與思鄉懷歸並置,也見出感情的複雜,可謂深厚而真實。
陪竇侍禦靈雲南亭宴詩並序
竇侍禦:不詳。侍禦,職官名。見前《送李侍禦赴安西》注。靈雲:《清一統誌》卷二〇六:“靈泉池,在武威縣南。”靈雲,蓋即靈泉池。從詩的內容看,當寫於高適任職哥舒翰幕府期間。詩寫泛遊靈雲池所見風光美景,也抒發了一抹淡淡的懷鄉之愁。
涼州近胡,高下其池亭,改以耀蕃落也。幕府董帥雄勇,徑踐戎庭,自陽關而西,猶枕席矣。軍中無事,君子飲食宴樂,宜哉。白簡在邊,清秋多興,況水具舟楫,山兼亭台,始臨泛而寫煩,俄登陟以寄傲,絲桐徐奏,林木更爽,觴蒲萄以遞歡,指蘭芷而可掇。胡天一望,雲物蒼然,雨蕭蕭而牧馬聲斷,風而邊歌幾處,又足悲矣。員外李公曰:七日者何?牛女之夕也。夫賢者何得謹其時?請賦南亭詩,列之於後。
人幽宜眺聽,目極喜亭台,
風景知愁在,關山憶夢回。
蚭言殊語默,何意忝遊陪。
連唱波瀾動,冥搜物象開。
新秋歸遠樹,殘雨擁輕雷。
簷外長天盡,尊前獨鳥來。
常吟塞下曲,多謝幕中才。
河漢徒相望,嘉期安在哉?
涼州:天寶元年(742)改名為武威,高適此處仍沿襲舊名。高下:高低錯落。耀:炫耀。蕃落:蕃族部落,即西域少數民族部落。董帥:不詳。徑:徑直。踐:踐踏,此處指征戰。戎庭:胡兵軍帳。陽關:漢置關名。在今甘肅省敦煌縣西南,自古與玉門關同為出塞必經之地,因在玉門關南,故稱陽關。猶枕席:指視闖胡人霸守地域如走平敞的席子,此處指董帥的雄勇。白簡:古代禦史彈劾的章奏。此處指竇侍禦。興:興致、高興。寫煩:舒瀉憂煩。俄:時而。陟:登高。絲桐:指琴。古多用桐木製琴,練絲為弦,故稱。觴:進酒。遞:更迭。蘭芷(zhǐ):蘭,為蘭草,芷,為白芷,皆為香草。掇:摘取。蒼然:蒼茫貌。風嫋嫋:輕風吹蕩的樣子。員外李公:即李員外,其人不詳。員外,職官名,員外郎的省稱。唐代尚書省左右丞、六曹及曹下各司皆設有員外郎。從六品上,掌管有關的登記簿籍。牛女之夕:指七月七日牛郎織女鵲橋相會。
人幽宜眺聽,目極喜亭台,風景知愁在,關山憶夢回——眺聽:眺望觀聽。目極:極目遠視。風景:風物景致。四句寫當其閑暇,興之所至,憑欄遠望,登高遊目,放懷瀉意,把酒臨風,其喜洋洋也。邊域風煙殊景不同於內地的明秀旖旎,粗獷的線條,蕭瑟的色澤,蒼茫迷離的遠山荒野,開闊浩淼的高天厚土,但讓人興盡悲來,覺宇宙無窮,人生短暫。關山難越,鄉關何處,唯夢裏縈回環繞,識鄉音款款。
言殊語默,何意忝遊陪。連唱波瀾動,冥搜物象開——:同“隻”。殊:不同。語默:出言、沉默。陶潛《與殷晉安別》:“語默自殊勢。”《易·係辭》:“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語或默。”此處偏重在默,謂當沉默寡言。何意:怎想到。忝:謙詞。連唱:接連高唱。冥搜:此處指賦詩。物象:風物景象。四句寫自己才居下流,位不光顯,今忝居賢才間,叨陪遊泛,本應訥口少言,遜而後之。眾公風流儒雅,氣質高華,睹此良辰美景,或宴或遊,或嘯傲或弄泉,吟詩作賦,絲竹清發,歡歌笑語,使清池清波微泛,文章墨寶,山川錦繡爭相獻媚。
新秋歸遠樹,殘雨擁輕雷。簷外長天盡,尊前獨鳥來——新秋:初秋。歸遠樹:指秋氣清爽使遠處迷蒙的樹木也變得清晰。長天盡:高遠的秋天無窮無盡。尊:同樽,酒器。四句寫雨後天霽,秋高氣爽,天宇澄澈空明,氣虛涵清,使人心曠神怡,豁然在目,遠處樹木蒼翠體現出秋意,輕雷陣陣,伴著絲絲殘雨。南亭翼然池邊,簷外長空萬裏,川原極其盈視,孤鳥回旋空中,翩躚上下,來與人親。
常吟塞下曲,多謝幕中才。河漢徒相望,嘉期安在哉——塞下曲:樂府詩題,見《塞上》題解。謝:猶慚。河漢:銀河,天河。嘉期:佳期,指牛郎、織女渡天河七夕相會。此處亦有詩人抒發君臣遇合的感慨。四句寫哥舒翰將軍幕府中人才濟濟,星雲霧列,自己忝居其中,自覺才薄識短,有慚諸賢。常口吟《塞下曲》,感自古英雄豪俠仗劍出關,負戈外戍,保家衛國,不顧其身,自己也心懷激蕩,悲歌慷慨。七夕之夜,皎皎河漢,當是牛郎織女鵲橋欲渡、金風玉露時。徒然相望,銀漢迢迢,佳期何在?
此詩為遊宴靈雲池的唱酬之作。山水佳景,良辰閑暇,濟濟高朋,雅望賢主,實在是四美(良辰、美景、賞心、樂事)並。詩人亦興高采烈,吟詩作賦,留戀光景,抒情寫意。全詩寫遊賞之樂,描寫雨後初霽、風煙俱淨的山川秀美,間有抒發鄉關之思及誠惶誠恐忝陪侍宴的感慨。“新秋”二句中“歸”字、“擁”字用得絕妙,形象生動,前者將秋開天遠,零雨清塵,使遠樹亦清晰乍現之情景玲瓏神會地描寫出。後者亦可將殘雷剩雨虛張聲勢,雨借雷勢,雷乘雨興,相互鼓蕩,興雲作雨之狀形神妙俏出。高適詩不重煉句煉字,而以渾茫高古、風骨遒勁取勝,此二字卻用筆鍛煉,而無鑿痕,當得起高適詩摩景以風神的佳處。
見薛大臂鷹作
薛大:不詳。臂鷹:鷹立於臂上,是古代雜耍的一種遊戲。詩以蒼鷹寄詩人鴻鵠之誌。此詩或謂為李白作(見王琦注《李太白全集》卷二十四《觀放白鷹二首》之二),乃誤。“啅”,一作“忌”。“寒楚”,一作“寒冬”。
寒楚十二月,蒼鷹八九毛。
寄言燕雀莫相,自有雲霄萬裏高。
寒楚十二月,蒼鷹八九毛——寒楚:大寒。楚:猶盛。蒼鷹:蒼黑色的鷹。王琦注曰:“鷹一歲色黃,二歲色變次赤,三歲而色始蒼矣,故謂之蒼鷹。”八九毛:謂毛之殘缺不齊。王琦注曰:“八九毛者,是始獲之鷹,剪其勁翮,令不能遠舉去。”二句寫寒冬臘月,地凍天寒,蒼鷹雖勁翮殘缺,翎羽參差,猶精目灼灼,雄視天下。
寄言燕雀莫相啅,自有雲霄萬裏高——燕雀:此處喻指胸無大誌、庸庸碌碌的俗人。《史記·陳涉世家》:“燕雀安知鴻鵠之誌哉?”啅(zhuó):同啄。相啄:喻比閑言碎語。一說此處以燕雀相啄擬比李輔國好讒言。《舊唐書·高適傳》:“李輔國惡適敢言,短於上前,乃左授太子少詹事。”雲霄:謂高遠之誌。二句寫但說給胸無大誌、平庸凡俗,隻會啾咋嚶嗡的燕雀輩,莫要讒言嫉妒,造謠生事,雄鷹自是搏擊長空,一衝霄漢,傲視風雲。
此詩為短章古詩。句式也參差不齊,用筆非常靈活隨意。前二句用托物言誌的手法,寫蒼鷹臨寒不懼,身殘誌雄,高視風雲,英姿勁發的形象。後二句以燕雀之嚶嚶相啄,喻指庸碌小人的讒言碎語,並以蒼鷹高視天下、騰霄萬裏喻指剛毅木訥,而心存高遠的君子。全用寫物,而寄意含蓄深遠,語言亦很自然古樸,蒼勁有力。
同鮮於洛陽於畢員外宅觀畫馬歌
鮮於洛陽:鮮於叔明,因時任職於洛陽,故稱。《新唐書·李叔明傳》:“本鮮於氏,世為右族,兄仲通。……乾元中,除司勳員外郎,遷司門郎中。東都平,拜洛陽令,招徠遺民,號能吏。”畢員外:不詳。歌:歌行體。詩描繪了畫馬的形神妙肖,並對鮮於氏治官勤謹有所讚美。
知君愛鳴琴,仍好千裏馬。
永日恒思單父中,有時心到宛城下。
遇客丹青天下才,白生胡雛控龍媒。
主人娛賓畫幛開,隻言騏驥西極來。
半壁勢不住,滿堂風飄颯然度。
家僮愕視欲先鞭,櫪馬驚嘶還屢顧。
始知物妙皆可憐,燕昭市駿豈徒然。
縱令剪拂無所用,猶勝駑駘在眼前。
知君愛鳴琴,仍好千裏馬。永日恒思單父中,有時心到宛城下——君:指鮮於叔明。鳴琴:用宓子賤鳴琴而治單父典,此處借指鮮於氏治洛陽為政寬仁。仍:再,又。永:長。單父:今山東單縣,借宓子賤治單父指鮮於氏治洛陽。宛城:大宛國,漢代西域諸國之一,盛產汗血寶馬。四句寫鮮於君為政洛陽寬緩待民,輕徭薄賦,廉正清明,治下民風淳樸,官無雜事,君吏恪勤恪謹,又獨嗜千裏馬,好其神駿雄武,常於治政閑暇外,心慕神仰,欲一睹其風神朗態。
遇客丹青天下才,白生胡雛控龍媒。主人娛賓畫障開,隻言騏驥西極來——客:指畫馬者。丹青:作畫的顏料,後借指繪畫。天下才:指其繪畫才藝冠絕當時。白生:少年。胡雛:少數民族少年。控:駕馭。龍媒:指駿馬。《漢書·禮樂誌》:“天馬來,龍之媒。”顏注引應劭曰:“言天馬者,乃神龍之類,今天馬已來,此龍必至之效也。”故駿馬又有龍媒之稱。主人:謂畢員外。賓:指鮮於洛陽和詩人。畫幛:作畫的幕幛。騏驥:千裏馬。西極:西方極遠之地。西域牧草豐盛,多產寶馬良駒,故言。四句寫畢員外府中有丹青妙手,擅畫千裏神駒,天下獨步,畫中亦有胡族豪俠兒,雄姿英發,威風凜凜,馳騁駕馭,似若無物。畢員外盛情招待鮮於氏及詩人,示丹青以娛賓,畫中騏驥翩翩有飛來之勢,四蹄騰霄,若麒麟駕長風,似遊龍馭紫電。
半壁勢不住,滿堂風飄颯然度。家僮愕視欲先鞭,櫪馬驚嘶還屢顧——半壁:半牆,蓋畫布置於牆上以益觀賞。(cāntán):奔馳。勢不住:謂其奔騰驅馳之勢難以停住。颯然:風聲,謂畫馬之栩栩如生若滿堂生風。度:同渡,風飄過。愕視:驚詫地呆望。櫪馬:馬廄中的真馬。顧:回視。四句寫畫幅張懸於壁上,千裏駒神態蕭朗,氣定神閑,騰蹄驅風,振轡馳騁,直欲踏壁破牆,淩空而降,其翩若飛鴻,其蛟若遊龍,夾風帶霜,紫電青光,使滿堂颯颯風起,寒氣凜冽,家僮愕然直視,疑似千裏真駒旋風而來,慌慌欲著鞭驅策。廄中的凡馬亦噅噅長鳴,環顧左右。
始知物妙皆可憐,燕昭市駿豈徒然。縱令剪拂無所用,猶勝駑駘在眼前——物妙:造物之神奇。可憐:可愛。燕昭市駿:《戰國策·燕策一》載:郭隗先生曰:“古之人君,有以千金求千裏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於君曰:‘請求之。’遣之,三月,得千裏馬,馬已死,買其骨五百金,反以報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馬,安得死馬而捐五百金?’涓人對曰:‘死馬且買之五百金,況生馬乎?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馬今至矣。’於是不能期年千裏之馬至者三。今王誠欲致士,先從隗始。隗且見事,況賢於隗者乎,豈遠千裏哉?”於是昭王為隗築宮而師之。市:買。豈徒然:不會白費功夫。剪拂:剪去雜毛,掃拂塵垢。駑駘:劣馬。四句寫千裏神駒萃造化之妙,山川之精,雄武神威,氣宇不凡,令人歎絕,古代君子不惜重金市其已寒屍骨,其價之重豈是管窺蠡測者所知?縱使為其剪拂掃垢,置於華堂,飾以金鞍玉絡而不能奮鬣長驅,走風帶電,猶比駑馬劣駘雲集於前,讓人爽目清神,鼓人誌氣。
全詩前四句寫鮮於君的治政清明和慕騏驥雄武神威之誌趣。中間大段寫做客畢員外家,觀丹青妙手的超絕畫工,半壁四句極誇張之能事,寫馬於畫中,振鬣馳飛,若騰雲駕霧,踏壁劈空而來,滿堂似乎颯颯有風,並以家僮誤假為真、捉鞭慌張,櫪馬驚嘶的側麵描寫,襯托畫之栩栩如生、逼真神肖。後四句議論致慨,表達對千裏馬絕塵神姿之讚歎。全詩筆法跌宕豪縱,尤其是觀畫馬一節,如筆下生風,意氣全出,令人方寸超然。高適另有《畫馬篇》,可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