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麵向社會的職業教育思想(2 / 3)

這裏還要指出,蔡元培倡導職業教育時,還十分關注和重視女子職業教育。男女平等,男女都有同等的受教育和工作的權利,這是蔡元培一個基本的社會理念。“今之世界,女子職業,可與男子相同”,就反映了他的這一進步主張,他深感“我國婦女,向未以職業為重”,遂在家庭和社會中失去應有之地位,成為男子的附屬品。在他看來,“能為而不敢為,失職,即失權也;可得而不能得,失權,亦失職也。二者互相持以完成其自立者也”。他提出:“婦女職業,非僅關係家運之榮枯,即社會組織亦多利賴。”顯然,他是把婦女受教育和就業,看作是衡量社會進步的一個尺度。因此,蔡元培十分關注女子職業教育,認為當時對女子還偏重普通教育,這是否適合於中國目前需要,實為絕大疑問,他要求“對女子教育,須多方宣傳,盡量設施,其職業種類,應以在不妨礙家庭生活之下,提倡社會服務為原則”。這對於促進男女平等,提高女性的社會地位,以至增加社會財富,都有積極的意義。

二、麵向實際培養合格的職業人才

蔡元培在推廣職業教育時,還誠摯地希望人們改變舊的就業觀念。他說:“吾國自古以來,職業觀念錯誤,以致埋沒人才。要知職業無貴賤大小,都為平等。有利於人群者,即為正當職業。”他認為,隻要是正當職業,就應得到社會的尊重,就會對社會有所貢獻。早在五四時期,蔡元培就發出“勞工神聖”的呼聲,呼籲社會尊重勞動,尊重勞動者。他大聲疾呼:“我們不要羨慕那憑藉遺產的紈絝兒!不要羨慕那賣國營私的官吏!不要羨慕那克扣軍餉的軍官!不要羨慕那操縱票價的商人!不要羨慕那領幹修的顧問谘議!不要羨慕那出售選舉票的議員!他們雖然奢侈點,但是良心上不及我們的平安多了。我們要認清我們的價值。”慷慨陳詞,振聾發聵,給勞動者以自立、自強的信念。因此,他強調:“選擇職業標準,最高原則,應視社會需要,以大眾幸福為前提,不可以個人安樂而損害公眾。”

在蔡元培看來,隻要堅持從社會需要出發,職業教育的發展就會有良好的前景。他認為,“人生之目的,為盡義務而來。每個人必有一定職務,必做一番事業,此謂之職業。”事實上,“我國大多數的人,都是想求職業的,或者是已經得到了職業,而沒有本領去做,這便需要職業教育,教給他們本領。”蔡元培十分關注占全國人口大多數的農民狀況,他稱農為樹藝之工,認為我國雖號稱農業立國,而現實卻是農事不修,農智未啟,“窮弱愚昧,一盤散沙”,以至堂堂農業大國,衣食大源,竟然仰給外人。他深刻指出:“欲發達工商業,非提[振]興農業不可。工非農,材料之產出無資;商非農,運輸之功何用?故農業者,工、商之本,強強之基也。”他警示世人摒棄輕視農業的觀念,充分認識“提倡農業者,為今日富強之唯一良策也”。對於當時凋敝的農業,蔡元培提出要早圖挽救之策,否則後患難以設想。他認為應當對從事農業勞動者進行職業教育,增進其知識技能,明耕牧之理,有立國之才,他視此為根本大計。為此,他強調要有直接之設施,要擇地創立鄉村式男女職業學校,采取日、夜、星期職業補習學校等多種形式加以推廣。後來他還主張“農村劃區設校”,“各地須指定相當地點,試辦農村改進,以改良整個的農民生活為目的,然後逐步推廣”。由此可見,蔡元培對改進農業和農民職業教育,是極為重視的。

現實生活中存在的諸多矛盾和悖理的現象,引起了蔡元培的關注和思考。1917年1月,蔡元培在參與發起並為其起草的《中華職業教育社宣言書》中曾指出:“興學二十餘年,全國學校亦既有十萬八千餘所,何以教育較盛之區,餓莩載塗如故,匪盜充斤如故。”“何以國中自小學以至大學,學生之畢業於學校而失業於社會者比比。”甚至實業學校、專門學校,“其十之六七,乃並一啖飯地而不可得”。對於這種現象,他悲憤地說:“教育幸而未發達未普及耳,苟一旦普及,幾何不盡驅國人為高等遊民,以坐待淘汰於天演耶。”當然,出現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在於當時深刻的社會危機,但就教育而論,蔡元培等認為,造成這種狀況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包括職業教育在內的教育嚴重脫離實際,與社會的需要相脫節。他們僅就職業教育中的弊端以解此症結,認為原因有三:一是“設置拘統係而忽供求”,舉辦職業教育,不作任何調查,不了解社會對此的訴求,片麵追求專業門類齊全,表式完備,上以是督,下以是報,對於時空需求,均在所不計;二是“功課重理論而輕實習”,雖不少學校加設農商科,實農無農場,商無商品,不過加讀些教科書,結果成為農業國文(指書本知識)而已,而今之學生,有讀書之習慣,無服勞實習之習慣;三是“學生貧於能力而富於欲望”,實習非注重,則能力無自養成,學力不足,而欲望有餘,任重有所不勝,位卑有所不屑。這種教育的弱點,造成實業學校畢業生失業紛紛之怪現象,此種病根實始於普通教育,因此他們提出,改良職業教育,必同時改良普通教育。他們主張學習歐美職業教育,使“學校無不用之成材,社會無不學之執業,國無不教之民,民無不樂之土”。他們強調舉辦職業教育要密切地從社會的實際需要出發,對於“今時之社會,所需者何業,某地之社會,所需者何業,必一一加以調查,然後立一校,無不當其位置,設一科,無不給其要求,而所養人才,自無見棄之患”。1930年7月,蔡元培在中華職業教育社第十一屆社員大會開會詞中又一次提出,舉辦職業教育要“考察社會和職業的需要,就能力之所及,開辦職業學校,予將服務或已服務工商界的人準備以補習的機會,並辦職業指導所”。他說:職業教育的任務,是“去教給他們本領,使得能做事,有飯吃,和培養人才,使社會有得用”。在蔡元培看來,隻有從社會的需要出發,才能辦好職業教育;隻有同實踐相結合,才能培養出合格的職業人才。

如何培養出合格的職業人才,是蔡元培倡導職業教育中極為關注的一個問題,也是他的職業教育思想的重要體現。他認為,培養合格的職業人才,不僅體現在專業設置和布局上,而且要貫穿在課程設置和教學方法上。他在這方麵提出了一些具有指導性的意見和見解,是值得我們研究和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