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節 反清頭領侯九讀(1 / 1)

侯九讀(?—1649),清順治年間靈石縣綿山(今屬介休市)抱腹岩雲峰寺和尚。原籍翼城縣侯家莊,自幼勇悍,從父信奉禪教,與其兄九、九訓學習少林拳術。常聚鄉民一起舞槍弄棒,談古論今。明朝末年,貪官橫行,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軍遍及山西。清順治元年(1644年)清軍入晉,征伐殺掠,百姓遭難,其兄侯九聚眾抗清,保衛鄉民,於順治四年(1647年)被清軍殘酷鎮壓,滿門抄斬。唯侯九讀逃脫,隻身來到綿山抱腹岩削發為僧。在深山幽林中收徒授拳,廣交俠士。順治五年(1648年)集反清義士舉行起義。劫富濟貧,除暴安民,義軍很快發展到數千人,侯率兵攻下靈石城,城內官兵倉皇逃竄;又率軍攻下霍州,州官王來在逃跑中被殺;連克趙城,殺死縣官趙祥星;洪洞縣官李成龍聞訊先逃,嶽陽(安澤)知縣劉光裕於城破後潛逃外省。義軍進城,殺死守備,沒收府庫,部眾發展到一萬餘人,直逼平陽府。當時晉北有薑瓖起兵大同,晉南有李虞夔起兵平陸,並連占蒲、解二州,進克潼關。清廷聞報大驚,忙派欽差提督劉弘遇帶兵征討。侯和尚起義軍於是退守綿山,駐所在本縣軍寨、曲陌、下寨等地,清軍屢攻不下,暗派奉天人趙希普潛來靈石,私命演武場教習劉國英(靈石縣水頭鎮人)帶領鄉勇詐稱合夥,打入起義軍營壘,在頭領侯九讀與王國士之間挑撥離間,引起內訌。順治六年(1649年)正月,趙希普接任靈石知縣,劉國英煽動王國士刺殺侯和尚,又定計殺死王國士,清軍乘勢圍攻,致使寨破,起義軍全部英勇犧牲。

至今靈石民間還有關於侯和尚造反的種種傳說:三清寨有紮營地、點將台、旗杆石、擂鼓崖等遺跡;林中還有高如山丘的“亡魂墓”。傳說侯和尚死後,士卒每人抱土一包掩埋,便成此大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