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工前,需以紅紙一聯置於宅基正中,上書“薑太公在此,諸神退位”。擺好供品,上香、叩頭、祝告、焚表、奠酒。然後才能開挖宅基,謂之“破土”。一表隆重,二祈平安。其功用相當於今天的“奠基”儀式。
修建房屋講究先立木後動土。以明柱、土柱托起大梁、二梁,上中檁是完成木架主體結構的最後一道工序,因而相當隆重。中檁上需書明“×年×月×日×府×公上梁大吉”。合榫後,大匠身著紅衣,一手持斧,一手拿鋸,從檁的一端走向另一端,還偶爾敲敲、踩踩,謂之“跑梁”。“跑梁”不僅展示木架的堅實、牢固,也在測試大匠的技藝、膽略。照規矩跑梁一趟抵工一個,所以完成“跑梁”,主家需另付大匠一日工錢,給所有工匠一身紅衣服。因而會有很多人圍觀,場麵莊重而熱烈。之後放鞭炮、犒匠,以示慶賀。
如果是修磚拱窯,講究“合龍口”。窯券口最後一磚完成謂之“合龍口”。是日,亦需放鞭炮,犒匠。
工程全部完成後,還要“小安”。
新屋落成,擇日遷居,謂“喬遷之喜”。親朋好友攜禮品或禮金前來祝賀,俗稱“暖房”。是日主人在新居祭祖、貼喜聯、燃放禮炮以示慶賀,然後大宴前來“暖房”的親朋好友。
婚嫁、喪葬、生育、生日、建宅、喬遷、祝壽等活動,饋贈禮物、錢財等,屬“禮尚往來”之事,均量力而行。《靈石縣誌》載:“有婚喪,鄰裏相周而不吝。”靜升鎮有一良俗,凡事主邀請辦事者,無不欣然應允,盡心竭力為主家操辦。
禁忌
楊公忌日為農曆正月十三、二月十一、三月初九、四月初七、五月初五、六月初三、七月初一、八月二十七、九月二十五、十月二十三、十一月二十一、臘月十九。楊公忌日,諸事不宜。
伐木、拆房,興工動土前,先用紅紙一幅,書“薑太公在此,諸神退位”貼其上,焚香禱告,然後方能行動。
小安意在向神靈謝罪,以求寬宥。多在動土興工之後進行,時間一般選在冬至前三日內。用黃紙疊一牌位,上寫:諸神名位,設供品、蠟燭、焚香叩拜、燒黃表、奠酒。
此外,還有許多別的禁忌:
對人禮貌方麵的有:孝子不送客人;不可在人背後吃飯;主人出門或客人走後不可撣塵、掃院、潑汙水;不以掐疙瘩待客人;後半天,特別是晚上不去看望病人;客人在不能掃地、撣家;穿孝服不去別人家;麵對人不得伸懶腰、打嗬欠;坐桌時,出入不得從人前走;分別飯不吃餃子。
迷信方麵的有:年、節、生日不喝拌家湯;春節忌哭、忌吵架、忌打器皿、忌說不吉利話;嬰幼兒衣物太陽落山後不得置於室外;家中有未過百天的嬰兒,大人深夜歸來不得直入,要先兜個圈子才能進家;娶親、送葬不走重路;張、王、李、趙姓六月、臘月不婚嫁,其他姓氏三月、九月不婚嫁;忌諱別人給挽線疙瘩;釘棺、下葬時不準號哭;靈柩不能進村,屍體不往家抬;頭不朝窗戶睡覺;入殮忌給死者穿皮鞋;孝子一百天內不能剃頭;空棺材放好後不能再動;筷子不讓十字交叉放在碗上;喪事過後不能補禮;菜刀不能放在盆裏;報喪的來了不給吃拉麵,隻給吃掐疙瘩;老年人年齡忌言六十六;修房、券窯中軸線不能在子午線上;壽誕不吃掐疙瘩、擦家、抿蝌蚪;百天內不過兩樁婚事;婚事距喪事不可少於一百天;過了喪事,第一年、第二年春節不貼紅對聯,分別貼黃對聯、藍對聯;人死後,死者家裏水缸裏的水不可舀。
針對婦女的有:有身孕者,穿孝服腰裏不係麻繩;孕婦不讓進新婚洞房;芥指甲不芥拇指、食指;生日時孕婦不能吃兔肉;不讓女人進炭窯;清明節女人不上墳;新媳婦忌在婆家過第一個冬至;閨女忌在娘家生孩子;晚上女孩不能對著鏡子梳頭;女兒出嫁後再不許在娘家過年,甚至不能在大年初一這天看到娘家的煙囪;女不葬娘家塋地;婦女正月十二前不動針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