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充分認識保持黨的純潔性的極端重要性和緊迫性(3 / 3)

四、保持黨的純潔性是有效應對市場經濟帶來各種挑戰的客觀要求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們黨從一個實行計劃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轉變為一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在社會主義製度下建設市場經濟,是人類曆史上的一個偉大創舉,也為我們國家興旺發達和長治久安奠定了堅實的經濟基礎。我們黨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創造者,同時又是“應試者”,麵臨著市場經濟對我們的考驗。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起步晚、時間短,與市場化進程相適應的黨的製度建設還不完善,黨員幹部隊伍管理還存在漏洞。隨著計劃經濟體製向市場經濟體製轉變,各種利益主體和利益關係更加多元、更加複雜,一些不良企業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想方設法、不擇手段地獲取有限資源,有的甚至搞商業賄賂和欺詐,拉攏腐蝕黨員幹部。另外,市場經濟奉行的個人奮鬥、利益交換等原則逐漸滲透到政治和社會生活中,對黨員幹部的黨性修養、宗旨意識、奉獻精神形成巨大衝擊。在計劃經濟時期,由於國家統一分配經濟和社會資源,黨的集中統一、集體主義和黨員宗旨意識有著相對穩固的體製屏障。市場經濟規則打破了這種屏障。市場經濟的競爭特質倡導人的自我奮鬥、自我發展,與黨性所要求的組織觀念、集體主義理念會發生碰撞。市場經濟追求利益最大化,這與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存在矛盾。當黨員幹部嚴格要求自己且成長順利時,這些觀念沒有產生的土壤和條件,而一旦黨的要求與黨員幹部的自我追求產生衝突時,這些觀念就會乘虛而入。因此,我們黨的幹部生活在現在這種市場經濟大環境中,必須會經常麵臨“尋租”的誘惑與堅持黨性原則選擇上的問題。對一些黨員幹部來說,市場觀念如此強勢,以至於當其與黨性觀念發生衝突時,少數黨員幹部就會發生思想蛻變,隻關注自身能獲得多少利益,把個人利益擺在黨和人民利益之上。因此,越是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越要毫不動搖地堅持黨性原則,保持黨的純潔性。隻有這樣,才能堅持發展市場經濟的社會主義方向,才能進一步推動我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才能切實築牢國家發展繁榮的強大物質基礎。

五、保持黨的純潔性是更好適應改革開放考驗的製勝法寶

經過30多年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國人民的麵貌、社會主義中國的麵貌和中國共產黨自身的麵貌發生了曆史性變化。改革從農村到城市,從經濟到政治、文化和社會,對外開放從“點”到“線”再到“麵”,順序推進,蓬勃向前,極大地調動了億萬人民的積極性,黨和國家各項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

當代中國進入了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和深化改革、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但是,改革的過程,也就是經濟體製、社會結構、利益格局、思想觀念發生深刻變化的過程,也就是各種社會矛盾和問題都會產生的複雜過程。在全方位對外開放的條件下,東西方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各種思潮不斷湧現並相互交織、相互影響,外來腐朽沒落思想文化乘機而入,這對黨員幹部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造成巨大衝擊。這對我們黨維護黨的性質、牢記黨的宗旨、保持自身純潔,都提出了尖銳的挑戰。

一方麵,改革是中國一場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新的革命,沒有現成的經驗和模式照搬,我們黨隻能是“摸著石頭過河”。改革是一項龐大的係統工程,涉及經濟運行規則轉換、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產業結構調整、企業和社會公眾觀念更新、政府職能和管理方式轉變等方方麵麵,每一項改革措施的實施都會帶來一係列的連鎖反應,所謂“牽一發而動全身”。改革發展到今天,呈現出一些新的階段性特征,形成新舊矛盾相互交織、長期性矛盾和階段性矛盾相互交織、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矛盾相互交織的複雜局麵。改革進入了深水區、進入了攻緊階段。這些都要求我們黨站在統籌全局的高度,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製度創新,以努力實現社會主義製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

另一方麵,全方位對外開放使我們黨開始放眼看世界,領導全國人民以海納百川的眼光和胸懷抓住經濟全球化的機遇,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充分發揮比較優勢,積極吸收和借鑒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大幅度提高了我國的經濟實力與國際地位。但是同時,在不斷擴大對外開放的情況下,我國由出口和吸收外資為主轉向進口和出口、吸收外資和對外投資並重,新的開放領域和空間需要不斷拓展,適應發展開放型經濟要求的體製機製需要更加完善;對外開放使人們的思想觀念更加多元多樣多變,各種思潮不斷湧現並互相激蕩,各種外來的腐朽沒落思想文化也借機而入,馬克思主義在全黨全國的指導地位受到不同程度的挑戰。這就要求我們黨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洞察先機、明辨是非,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不斷增強化解外來風險的能力。因此,越是深入推進改革開放,越要毫不動搖地保持黨的純潔性。這對於妥善應對改革開放和外部環境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新變化,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維護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十分重要而關鍵。

六、保持黨的純潔性是積極應對外部環境考驗的現實需要

戰爭與革命,兩大陣營對立,兩極對立格局,這是我們黨先後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所麵臨的外部環境的主要特點。改革開放以來,黨麵臨的國際形勢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經濟全球化、發展模式多樣化和社會信息化深入推進。新科技革命及其帶來的重大科技發現發明和廣泛應用,推動世界範圍內生產力、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經濟社會發生前所未有的深刻變化。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深遠,世界經濟受到深度衝擊,發展問題更加突出;國際力量對比發生重大轉變,世界多極化前景更加明朗;主要大國對外戰略出現重大調整,相互合作與競爭更加明顯;國際間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出現新動向,以非意識形態化方式開進的意識形態滲透越來越隱蔽、複雜,軟實力之爭更加激烈。

如此深刻而巨大的變化,給我們黨保持純潔性帶來許多新機遇新挑戰。和平、發展、合作的時代潮流,使我們黨能夠領導全國人民聚精會神搞建設;世界多極化、發展模式多樣化,為我們黨堅持中國道路,在國際上發揮更大影響和作用提供了機遇;經濟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為我國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實現跨越式發展創造了條件;國際上各種政黨或政治力量之間的頻繁交往交流,為我們黨科學把握世界政黨發展規律、借鑒各國政黨治國更正的經驗教訓特別是新趨勢新經驗提供了可能。

然而,機遇與挑戰是並生並存的。風雲變幻的國際環境對我們黨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構成了對我們黨鞏固、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智慧與定力的嚴峻考驗。比如,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西方敵對勢力加緊對我國進行圍堵、遏製、西化、分化;國內外敵對分子利用西亞北非的政治動蕩煽風點火、造謠生事,妄圖把混亂引向中國,從而顛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製度。特別是當前互聯網發展極其迅猛,其輿論影響力和組織動員力越來越強,已成為意識形態較量的重要戰場,境內外敵對勢力將此作為重要工具,歪曲誣蔑,造謠中傷,進行各種滲透破壞活動。麵對這些新考驗,我們更要堅定信心、保持純潔、應對挑戰。總之,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在外部環境深刻變化的情況下始終保持黨的純潔性的極端重要性,著力增強黨的意識、政治意識、危機意識、憂患意識,著力做好保持黨的純潔性的各項工作,永葆黨的肌體健康,永葆黨的生機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