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信托局:1943年10月13日經理事長核準,同意由內部認購該局所分配的美金公債1050600元,大約80%以上已從工資中扣清。
郵政儲金彙業局:該局內部員工曾認購美金儲蓄券357480元,然自1943年8月奉令停售美金儲券後,即未準同人繼續購買。
然而此案風波不但未能平息,反而越來越大。12月19日《大公報》發表社評《為國家求饒》,嚴厲斥責貪官與奸商。社評說:“暴敵不足畏,勝利確在望,最可慮的,還是我們本身不能除惡去穢,振作自新。”因此我們“一麵期望政府英斷,社會製裁;同時也不得不誠懇地向那些官僚國難商人以及一切社會的病菌們求饒。為國家求饒,請你們饒了國家吧!”過了幾天,《大公報》又發表社評《晁錯與馬謖》,引用曆史上漢景帝殺晁錯而敗七國之兵,諸葛亮斬馬謖以正軍法為例,指出“當國事機微,曆史關頭,除權相以解除反對者的精神武裝,戮敗將以服軍民之心,是大英斷,是甚必要”。明眼人都清楚,《大公報》的這篇社評完全是以古喻今,所謂“除權相”說的是罷免孔祥熙(行政院副院長),“戮敗將”則是應懲治原軍政部部長何應欽等軍政大員。
12月29日,蔣介石以軍事委員會委員長的名義再次致電財政部,命其徹查:
據報中國農民銀行管理處於去年十一月間美金黑市價格每美元已達法幣陸、柒拾元時,將該行於卅一年認購同盟勝利美金公債數百萬元,以原價分售該行同人,認購之款由行方墊付,分卅六個月扣清,期滿發給公債票。近以湘桂戰事,該項公債黑市價格猛漲,每美元可售法幣數百元。該總管理處各高級人員俱將公債票提前領出,自由兜售,際(藉)局[勢]緊張,乘機拋[售]債券,破壞戰時金融,損失庫款。
據財政部調查,中國農民銀行原應承銷美金公債麵額3734000元,但一直未能全數銷售。1943年10月20日(央行宣布停售之後),農行第221次常務董事會決議,並由董事長核準,撥出公債麵額200萬元,按照職員薪酬標準,以每月扣款的方式,由該行職員攤購。
此時有關美金公債舞弊案的報告仍從各種渠道不斷呈送,蔣介石表麵上雖然對孔祥熙予以保護,但亦對其行為產生懷疑,屢屢下令暗中調查。他曾將“中央銀行業務局之查察”列為“預定近期工作計劃”中的首要工作:並於2月第一周的“預期工作課目”中明白寫道“密查中央銀行美金公債賬目”。其後,他便命令俞鴻鈞:
據報,中央銀行國庫局副經理徐俊卿於奉到停售美金公債之命令後,竟將外省各分行所提繳結餘額美金公債提出三百四十萬元,以黑市出售,報賬則仍以每元二十元計算。又有美金公債九十九萬元,以黑市售出後,倒填二月份出售,以圖蒙弊等情。希徹查具報。中正。(卅四)醜養一侍秦。
俞鴻鈞即刻在該電報上批示:“嚴密查報。”其後不久,他即在調查美金公債案經過的呈文中報告,財政部自奉令後即派員前往中央銀行國庫局進行調查,並調閱了有關賬冊、卷宗和單據。但涉及此案的關鍵人物卻百般狡辯,據國庫局局長呂鹹稱,該局並無副經理一職,徐俊卿係債務科副主任,其職權隻是管理債券門市賬務,並不經手債票,因此不可能將外省各分行上繳結餘債券提出在黑市出售,再以20元計算並倒填月份舞弊之事。根據國庫局提供的美金公債收付表,收方財政部發行額為100000000美元,付方計出售97125770美元(內各省市售出額43113440美元,預售戶售出數54012330美元),撥存額514020美元,破損額136580美元,催繳額72590美元,電告未繳額717000美元,現存額1434040美元。再查考預售戶售出額,自1943年10月15日奉令停售後,截至1944年6月26日止,由各分行繳回債票計31926470美元,財政部核發債票23540000美元(經前財政部部長孔祥熙批準),兩者合計55476470美元,其中撥交央行業務局預購數42087410美元,撥交恩施湖北省債票處預購數90100美元,另外國庫局局長呂鹹1944年1月10日和5月6日兩次密簽央行總裁孔祥熙批交業務局債券,分別為3504260美元和7650660美元,以及6月15日奉孔祥熙諭留備債券770000美元,轉發都柏林、銘賢等機關文化事業之用,國庫局現實存債票1374040美元。因此俞鴻鈞的結論是,“該徐俊卿似無提出中央銀行外行(省)各分行所提繳結餘額美金公債三百四十萬元以黑市售出,及以美金公債九十九萬元以黑市售出後倒填二月份出售,以圖蒙弊等事實”。
財政部的調查雖然認定美金公債舞弊案缺乏根據,但實際上此案的疑點很多,特別是那些所謂預售戶的下落。蔣介石對此十分關心,他在日記中亦多次提及此事,並將“徹查美金公債案”列為3月份預定處理的大事。同時蔣介石再次對俞鴻鈞發出手諭:
(一)應即將呂局長兩次密簽及孔總裁批示一並原案繳呈候核;
(二)應即令查報該兩款批交業務局之後,究係何人購去,據實具報;
(三)應即查報三十二年十月十五日停售時實際售出債額若幹,現時業務局究竟有無存餘債券;
(四)業務局之預售戶,其中承購十萬美元債額以上之戶名及其承購月日,應列表具報。
這就說明,蔣介石對於財政部的調查報告根本就不相信,並決計將此案調查清楚,同時他還明確拒絕了孔祥熙在此之前擬將中央銀行業務局局長郭錦坤、發行局局長李駿耀派往美國的要求。
五 孔祥熙涉案的證據
3月28日,具名胡叔度、李尚清二人聯合呈文,舉報美金公債案的內幕。
從呈文的內容來看,這兩位檢舉人深悉內情,所述事實經過、舞弊手段以及涉案人員等細節均極為清楚。檢舉書稱,美金公債自發售以來購者寥寥,截至1943年11月停止發售後,中央銀行各地分行及委托代售銀行共退還給總行未售之美金公債票麵達5500餘萬元,其中5000萬元由央行總行預購,剩餘500萬元應該繳回國庫,歸國家所有,由政府支配。“不意該中央銀行國庫局局長呂鹹,竟認機會難逢,利用職權之便,串同該局襄理李鵬,債務科主任熊國清,副主任徐俊卿、葛家荃、沈希麟、解吉昌,歲出科主任劉柏林,會計科兼歲入科主任焦樹藩,專員蕭稟原、沈慕潛等高級人員,將此項多餘未售出債票未繳還國庫,巧立‘各行繳回已售待發債票戶’賬,秘密於三十三年二月十五及六月十五前後兩次非法以二十元官價折合率提出,計共美金票麵四百萬元分贓出賣。
按普通撥發債票手續,收票人均應有收據開出,作為收到債票之證據及付出傳票之附件。當日債票付出時,傳票摘要欄僅簡注‘撥付預售票’五字,其他證件毫無。時該局負責門市會計之副主任孔昭瑔以手續未合,職責有關,不予蓋章。然經該局局長高壓手段後,始免(勉)強在威力下從命。債票提出時,均分作十數小包,裝一白大皮箱,用小汽車裝載,由熊國清押運歌樂山而去,情境可想而知。”檢舉書接著說,“現國家抗戰正步入艱困之秋,身為國家銀行重要長官,日度特殊優遇生活,不知振奮努力,從公為國,膽敢利用職權,作此禍國勾當,誠屬罪不容誅。美金票麵四百萬,合目前黑市國幣拾貳萬萬元,數目之巨,駭人聽聞,破近年貪汙案件中之最高紀錄”。檢舉書指出,這些收回的債券售出時“離政府宣布停止發售已有數月之隔,當時市麵黑市已成,何能以二十元官價折合率再行出售?弊病顯明,毋庸致(置)疑”。問題是“‘撥付預售票’究係撥付何人,奉何命令撥付,有何手續及證據”,為此呈請政府委派大員親赴國庫局予以徹查。軍事委員會收到檢舉後立即將原件抄送財政部,要求“嚴密徹查究辦”,俞鴻鈞亦在原件上批示:“公債司、錢幣司、國庫署派員徹查。”
此時仍在美國治病的孔祥熙似乎也探悉到中央銀行被秘密調查之事,為此他四處活動,竭力予以包庇。一方麵他以工作為由,要求立即將中央銀行業務局局長郭錦坤、發行局局局長李駿耀派往美國,協助他與美方的談判;同時還致電蔣介石,希望他能夠親自出麵,對央行人員公開加以表彰。電文曰:
近來密報國內別有意圖者,對中央銀行屢造謠諑攻擊,希圖動搖中外對政府信仰。該行責任重大,負責人員犧牲為國,倘使人心動搖,影響行基,即破壞國家財政金融,關係抗建至巨。近聞鈞令辟謠,仰見關懷國本,甚為敬佩。如蒙見主管人員,加以訓勉,尤足鼓勵。
然而隨著調查的深入,案情越來越清楚。據財政部調查,1943年10月15日美金公債奉命停售時,各省市售出數為43113440美元,預售戶售出數為54012330美元。關於預售戶部分,國庫局於停售後陸續撥交業務局債券計有預購債票42087410美元,以及1944年2月15日和6月1日兩次專案撥交債票共計11154520美元,合計53242330美元,均經業務局分別入賬。這些債票都是先行列入公記墊款戶賬,以後再分別調撥,計1944年4月4日及12月14日分兩次撥交中央銀行有價證券戶29130160美元,1943年1月12日及12月31日共分三次撥交中央信托局預購戶7510500美元,1943年11月23日至1944年6月10日陸續撥交客戶預購債票16601670美元。此外還有770000美元係國庫局局長呂鹹奉央行總裁孔祥熙諭,留備轉發歐柏林和銘賢等機構文化事業之用,以上這些債券數合計正好與所報預售數相符。
至於上述陸續撥交客戶預購債券16601670美元,經查均係美金公債停售前數日央行業務局奉總裁孔祥熙批準而出售的,計德生公司等6戶320萬美元(10月11日)、怡興絲廠等12戶196萬美元(10月13日)、華懋工業廠等16戶665萬美元(10月13日)、仁和鐵工廠等17戶580萬美元(10月14日),總計應為17610000美元,但因債票不足,實際撥交出去的隻有16601670美元。而問題就出在這1660多萬美元身上。據俞鴻鈞呈報,“該局陸續撥交上項債券雖經付賬,但並未由各預購戶出具收到債券之收據,究竟各戶是否收到,無憑查核,且預購時亦並無任何憑證或登記手續可查。各預購戶雖有戶名,但均未留有地址,無從稽考”。俞鴻鈞的這份報告還同時呈送中央銀行國庫局局長呂鹹的兩次呈文與孔祥熙的親筆批示等14份附件,其中中央信托局所認購的7510500美元債券中,除了400萬美元債票由該局下屬四個單位分別認購保管外,另外1010500美元債券由“本局同人奉準認購”,其餘250萬美元債票則“奉孔理事長諭,準代從前委托定購之客戶購買經讓購與各慈善團體備充基金之用者,計宋公嘉樹教育基金戶八十萬元,桂貞夫人醫務基金戶七十萬元,真道堂布道基金戶四十萬元,銘賢學院實科基金戶三十萬元,貝氏獎學基金戶二十萬元,慈善堂慈善基金戶十萬元”。
財政部國庫署稽核章執中、錢幣司專員嚴家駿、公債司稽核辜遂接奉俞鴻鈞的指令後,即於4月4日前往重慶打銅街及歌樂山中央銀行國庫局所在地查核有關賬冊、傳票,並核實該局保管債票的數額。章執中等人在完成調查後所呈的報告中稱,1944年2月15日付出的債券票麵額為3504260美元,該債票賬載為“撥付預售票”,實係密簽奉中央銀行總裁孔祥熙批交該行業務局收賬;同年6月15日付出之債票共二筆,數額為770000美元,亦係奉孔祥熙之命,留備銘賢等機關作為文化基金之用途。而據時任財政部錢幣司司長的戴銘禮後來回憶說,當時的調查人員隻能在賬麵上查出出售公債的日期,至於戶名和數額等具體資料均無從知曉。
蔣介石收到調查報告後即認真閱讀,並於4月8日向財政部下達手令:
自卅二年一月十二日至卅三年十二月卅一日撥交信托局三項共計七,五一〇,五五〇美元之美金公債,應由中央銀行負責追繳保管,仍歸還國庫,不得延誤;卅三年二月十五日列收美金公債叄佰伍拾萬圓餘之款,未經本主席批準,不得由中央銀行之員攤購,應繳還國庫,不得延誤,否則應作舞弊論;卅三年六月三日列收美金公債柒佰陸拾五萬〇陸佰陸拾美圓之款,不得由各部攤購,應即繳回國庫保存勿誤,否則應作舞弊論罪;自卅二年十月十一日至同月十四日所售出之美金公債一六,六〇一,六七〇美圓,其預購戶未出具收到債券收據,預購時亦無憑證與登記手續者,應作無效。
同一天他又在日記中記道:“下午研究美金公債查賬之報告書,其中顯有弊竇,應徹查。”當天晚上,他還“約布雷等,指示查賬手續”。此刻他已認為“考慮徹查美金公債案已得要領,不難追究也”。
然而孔祥熙卻百般狡辯,拒不承認中央銀行有貪汙舞弊之事。他在致蔣介石的電報中聲稱:
昨聞因中央銀行徐俊卿在黑市售出美債,勞兄查詢。查徐君所為,其實情來源如何,弟未得悉,惟對美債推銷事,查財政部發行債券,向交銀行負責經理銷售,各國發行公債,皆於極短時期即行全部售罄,顯示人民愛護國家之熱忱。美債發行後事隔一年又半,仍未銷清,國際觀感不佳,美方亦時詢及。弟以職責所在,迭於四行會議時屢告各行加緊推銷,並嚴令業務局認真加緊辦理,限定日期結束,將未銷者繳回,短缺寄補,大體蕆事。後據國庫局報告,尚有邊遠小行,仍有極小尾數零星寄到,請示可否準由辦事辛勞各員稍予配購,以示獎勵。當允酌予支配,並令如再有餘,應分配於前預定之文化慈善團體各戶,此當時經過之實在情形。再,銷售債券純係銀行業務責任,鴻鈞或亦未甚詳悉,經已詳告一切,請其麵陳鈞鑒。
但蔣介石則認為證據已經查明,他立即致電孔祥熙:
據查美金公債剩餘部分有壹仟壹佰萬餘元,預定戶在停售後付價給券,不合手續,應即將此壹仟壹佰餘萬元之債券飭令該行經管人員負責如數追繳,歸還國庫,勿得貽誤幹究,並將追繳確數呈報為要。
孔祥熙見蔣介石如此認真,雖不敢公開抗拒,但還是予以推諉。他在回電中稱:“此事當時經過實情如何,弟不詳悉,已將鈞電轉主管局長迅克遵辦,並嚴令責成負責追繳齊全。俟弟病稍愈,即當回國親自處理。”
與此同時,蔣介石具體開列查核要點,命令財政部部長俞鴻鈞迅速派員,限期進行調查:
關於卅一年所發美金儲蓄券壹億元之銷售情形,應將下列各點由兄負責秘密查明具報:(一)卅二年八月二日命令停止發售,截止是日該券已實際售出之數幾何,各行局分別售出之數額幾何;(二)命令停止發售以後,各行局有無違令私售或倒填日期朦(蒙)報情事;(三)各行局經售時,凡承購該券拾萬元以上之戶名有無登記,該券是否亦有預售情事;(四)現時四行局之公家庫存中是否尚存有該券,其數目共有幾何。統希切實詳查,於四月廿五日以前列報為要。中正手啟。卯文侍秘。
此時蔣介石已察覺美金公債一案涉及孔祥熙,但如何處理他還沒有決定,他在“本星期反省錄”中寫道:“美金公債舞弊案已有頭緒,須待庸之病痊回國也。”
4月22日,財政部錢幣司將調查情形逐條報告如下:
(1)截至1943年8月3日止,四行二局發售美金債券(包括山西、雲南兩省搭付之券)總計為90355717.58美元;
(2)1943年8月3日以後,除中央銀行外,共他各行局仍有發售美金債券情事,計中國銀行售出1574635美元,交通銀行售出8380630美元,中國農民銀行售出2118140美元,中央信托局售出247995美元,郵政儲金彙業局售出786980美元,合計為13108380美元,其中多數是在重慶以外地區出售的。按各行局的解釋,逾期出售的原因主要是因為郵電受阻、延期收到通知所致。
(3)關於10萬元以上戶名雖有登記,但存根均存於各原發行行之分支機構;各行局承辦該項業務雖仍有逾期出售,但未發現預售情事。
(4)目前各行局尚存美金債券,計中央銀行2760000元,中國銀行500610元,交通銀行1682850元,中國農民銀行93600元,中央信托局3479371元,郵政儲金彙業局尚無購存,但曾奉交通部令代購100萬元,除已領20萬元外,尚有80萬元美金債券仍存於該局。
蔣介石曾在日記中記錄有關美金公債案的疑點:
美金公債案:甲、各省市售出四千三百萬;
乙、國庫局交業務局五千四百萬;
丙、預售戶有收據者隻四千二百萬;
丁、尚差數一千六百六十餘萬元。
此刻,美金公債舞弊案的事實已經十分清楚了。
蔣介石於是將美金公債舞弊案初步調查結果告知仍在美國的孔祥熙,但孔還是拒不承認。蔣在日記中記道:“接庸之電,令人煩悶,痛苦不知所止。”他再與俞鴻鈞商討進一步調查美金公債的案情,然而此案真的牽涉到孔氏家族,如何處理確實十分棘手,因此他也認為,此事“甚難解決也”。
六 宋子文旁敲側擊
就在這時,重慶又揭發出一樁黃金舞弊的驚天大案。1945年3月下旬,中央銀行決定將黃金的價格由原來每兩國幣20000元提高到35000元,提高的幅度高達75%。重慶中央銀行中的一些要員事先打探到消息,利用黃金提價前後短短的時間差,買進賣出,營私舞弊,牟取暴利。此案一經披露,立即引起社會輿論的極大關注。大後方的報刊立即集中火力猛烈加以攻擊,孔祥熙作為中央銀行總裁更成為眾矢之的。
孔、宋之間不和由來已久,這早已是重慶官場公開的秘密,就在1944年6月孔祥熙出訪美國前夕,宋子文曾給國民黨元老李石曾發去一封電報,對於蔣、孔排斥他的種種舉措發泄了強烈不滿:
蔣夫人最近告美國女記者霍明威夫人,謂我財部人員辦事不力,大都為文任內之殘餘,該記者以之轉告總統夫人。介公左右對我嫉視太甚,不惜以種種方法,必欲摧殘而後快。如此情形,文何能得總統之信心,更何能對外發展?處境之難,可以想見矣。
此時宋子文正以中國政府首席代表(行政院代院長兼外交部部長)的身份出席在美國舊金山舉行的聯合國成立大會,並借此機會與美國財政部洽談黃金貸款。在聽到披露黃金舞弊案這一消息後,宋子文也不斷從美國發來電報,對涉及此案的中央銀行和孔祥熙予以旁敲側擊。宋子文在電報中稱,他在與美方談判時,美國財部要員屢次向他詢問“中國出售黃金究係售與何方,以前售價何以如此之低,究竟政策如何”,因為美方對此情形並不了解,因此對於出售給中國黃金之事“不得不持觀望態度”。美國財政部官員並聲稱,“因我國出售黃金價值太賤,亦不知售與何方,種種不當流言滋多,故反對運金赴華,最大限度隻能交我已經出售之期貨,未售者恐不能續交”。宋子文並稱美國財政部部長摩根索“對美金公債及儲蓄券事甚責難,並談及此次黃金加價參政會攻擊事”。宋子文雖然一再表示他已解釋“此事係政府首先發覺檢查,政府不願投機者牟利實有過於參政會”雲雲,但他還是借摩根索之口,將美國不願繼續對華出售黃金,其“根本原因係對中國政府過去運用黃金公債、儲券及黃金等事極不滿意”。
5月14日晚,美國著名廣播評論家雷蒙特·斯文(Raymond Swing)突然在電台中報告重慶黃金舞弊案的詳情,並介紹《大公報》攻擊中國政府的言論,引起美國朝野的極大關注,同時也為正在進行的美國對華出售黃金談判帶來重大障礙,宋子文即刻將此消息向蔣介石報告。18日,宋子文再次致電蔣介石:
日來美國各報及無線電廣播對重慶三月二十八日黃金案大為張揚,共黨亦趁此機會攻擊中央。職意此事非由職正式聲明經過詳情,無法以塞他人之口,以免釀成國際上不名譽事件,且恐美財政部將借此賴賬。查此案違法人員必須從嚴處分,職聲明時自必謂,如我政府查獲貪汙舞弊實據,決予嚴懲。萬一美方詢及我政府將如何懲處犯法人員時,應如何答複為宜,敬祈速賜電令。
蔣介石收到電報後即親筆擬定複電:“對黃金舞弊聲明案,中極讚成。至懲處罪犯人員,必須依法律並公開執行之”。
5月19日,孔祥熙也為此事向蔣介石發來一電:
日來不知何方意存破壞,將月前重慶售金風潮在美擴大宣傳,使報紙所載故意顛倒事實,損害政府信譽,意圖激起反感,欲礙進行,此種奸計切盼特賜注意。
數日後,孔祥熙又專為黃金舞弊案向蔣介石發去一封長電,除了進行一些解釋之外,主要是對外界的批評予以還擊:
自去冬以來,即有中外人士關心中國財政金融前途者屢向弟言,各方另有政治作用,別有企圖,陰謀打擊中央銀行。此次金案本牽涉各行,今對中央銀行特別攻擊,情節顯然。……此事發生多日,國內雖廣播宣傳,而國外尚無所聞。忽巧日美國各報露布此案,並同時由廣播電台廣播,顛倒事實,如謂銀行特別延長時間至深夜,令人購買。
經派人查詢,據謂係此間華人擬就交戴,何人所交,不允泄漏。即此一端,可見奸人之用心矣。
孔、宋二人的電報中雖然沒有公開指名道姓,但彼此之間相互攻訐的意味卻是相當明顯的了。
5月22日,蔣介石致電仍在美國的孔祥熙,以不久前在重慶揭露出的中央銀行黃金舞弊案為由,令其立即回國“主持央行,以免社會指摘”。
5月下旬,國民黨將召開第六屆全國代表大會,會議中最重要的議程就是選舉和產生新一屆的中央委員會,黨內諸派係各出奇謀,四出拉票。盡管蔣介石竭力活動,但因孔祥熙等財經官員的貪腐行為引起朝野上下強烈不滿,這在選舉的得票中可以得到印證。蔣介石也不得不承認:“此次大會選舉中委,在舊中委當選者以庸之與徐堪為最低,而全會選舉常委,且竟落選,其信望墜落至此,猶不知餘往日維持之艱難也,可歎!”
鑒於這種情形,蔣介石決定行政院改組,他將與孔雙雙辭去行政院正、副院長之職,由宋子文和翁文灝繼任。5月27日,蔣介石致電孔祥熙,要他主動辭去行政院副院長一職:
第六屆一中全會已定明日開會,對於黨政各務將有一番改革。
弟擬辭去行政院長職務,如他人長院,兄當不願聯蟬(蟬聯)副院長之職。是否弟提出辭呈時,兄亦同樣請辭?盼酌覆。中正。
孔祥熙接電後立即回了一封長電,雖說是同意辭職,但主要內容卻是對他十多年來的工作評功擺好:
感電奉悉。弟德薄能鮮,體弱多病,久思讓賢。奉命在歐公幹之際,會日寇侵我,抗戰軍興,黨國多難,兄既許弟同生死、共患難,何忍言辭?前歲承兄不棄,欲弟掌院,深慮責艱任重,德望未孚,而所負責財政金融重責,苦無妥人負擔,尤恐貽誤大局。去春請辭本兼各職,亦未允準。去夏來美,以經手公務未畢,病體待治,奉召不克即歸,深恐貽誤要政,再思辭去本兼各職,承體念使命重大,院、行兩職未獲俯允。今既勝利在望,國內事務緊急,後繼有人,極念退避賢路。十二年來,弟承兄扶持,整理財政金融,籌濟軍需軍實,周旋國際各方,於抗戰建國大時代中,聊盡綿薄,其苦心孤詣經過情形,無非得國家之富強,報吾兄之知遇。西安應變,武漢見危受命,均本情甘犧牲之願,赤心忠誠,早邀洞鑒。政府遷川,大局暫定,即主統一軍政權責,堅辭院職。同誌不明,疑我卸責,責難紛紛,幸我兄知我謀國之誠,允承艱巨,以副院長輔佐見責,為公為私,何克再言其他?忍辱負重,又六年矣,幸承指導,尚無隕越。奉令到美,正值內外環境惡劣之會,幸羅氏故交尚駕,知弟為人,推誠相見,疑難問題輒予詢洽,中美邦交幸得轉佳。其餘經辦各事,進退均秉鈞旨,不敢粉飾偽造,表功邀賞,可有成就,皆仰德重,與弟無涉。十二年在職艱辛痛苦,他人或有不知,兄必洞悉無遺。一中全會開會,黨政各務有所改變,自所當然。兄辭院長,弟決讓賢,即請代列弟名,共同提出。久病之身,元氣未複,委實不勝繁劇。
說到這裏,孔祥熙還不忘攻擊當時正主持院務的宋子文,並以退為進,表示就連中央總裁亦一並辭去了事:
現在財政,專賴增加發行接濟。昨據李局長電陳,每月必需鈔票五百萬萬元方可應付,如此年需六千萬萬元,與弟出國時維持七年抗戰之總數一千一百餘萬萬元相較,誠不可以道理(裏)計也。日夜焦慮,誠惶誠恐,深慮貽誤,擬請格外體諒,所有中央銀行總裁職務,亦準一並辭去。俾得安心靜養,度我餘年。
但此刻蔣介石的主意已定,他認為:“餘與庸之辭去行政院正副院長,亦為政治上必要之措施,深信此舉必於今後政治之效用甚宏也。”因此他答複孔祥熙曰:“事已如此,對美財政經濟等未了諸事,不如交托子文負責辦理,請兄從速回國襄助,以免事出兩歧也。”但他又同時致電正在美國訪問的宋子文:
宋代院長:本日中央全體會議,庸兄請辭副院長數職,並推兄與詠霓為正副院長,全會已一致通過。請兄在美時對庸兄應特加禮遇尊重,諸事並須與其切商,以增加我內親之情感與免除外人之猜測,此乃兄之責任所在也。並代催請庸兄早日回國為盼。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