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郎舅之間
宋子文自幼便出國留學,接受的是西方文化,且生性清高自傲,他年紀輕輕就擔任高職,少年得誌,不把別人放在眼中。因此他在處理人事關係上就遠不如許多政客那樣圓滑,同時也缺乏傳統中國官場那種文化的修養,往往在不自覺中便得罪了不少人。
宋子文在處理人際關係中最明顯、也是最重要的對象就是他與妹夫蔣介石、姐夫孔祥熙之間的關係,幾大家族原本彼此可以精誠團結,榮辱與共,但實際上他們之間卻存在著諸多矛盾。1933年10月宋子文在理財問題上與蔣介石發生重大衝突,隨即辭去財政部部長之職,他的原有職務大都由孔祥熙接替。卸任後的宋子文似乎一度想棄政從商,因而聯絡了國內最大的十來家銀行,創辦了中國建設銀公司,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想成為“中國的摩根”。話雖如此,宋子文其實從來都沒有放棄過他在政治上的追求,1935年3月,他出任增資改組後的中國銀行董事長,同時又參與策劃幣製改革,但不管怎麼說,此時的宋子文畢竟與政壇高層的距離還是遠了些。
抗日戰爭全麵爆發後,蔣介石一度想讓宋子文接替吳鐵城出任廣東省主席,而將吳調任實業部部長,為此事蔣還特別征求過孔祥熙的意見。但宋子文卻不想放棄中國銀行的權力,因此百般拖延,一直不肯去漢口。按照孔祥熙之子孔令侃的報告,宋之所以不肯出任廣東省主席或經濟部部長,是因為此時孔祥熙當上了行政院院長,“財政當局覬覦中國銀行”。他對國民政府剛剛進行的機構改組極為不滿,“宋未出山,認為係委座及鈞座未加讚助所致”。因此這一階段宋子文是以中國銀行董事長的身份在香港活動,其主要工作是為穩定中國貨幣的彙價,向英國洽談借款,成立平準基金委員會。其間宋亦曾協助財政部部長孔祥熙製定和實施抗日戰爭期間的財經方針,但是宋與孔之間的矛盾由來已久,而且日益明顯,這在重慶的官場上早已是公開的秘密。
此時蔣介石作為國民政府的元首,地位已經無人可以取代,因此宋子文對蔣介石的態度同以往相比也發生了改變,雖不能說是百依百順,但肯定是不敢公開反對了。然而孔、宋之間的矛盾卻日益激烈,就連蔣介石也不得不從中斡旋,1939年7月22日蔣介石曾親自致電宋子文,要他從速起程回渝,因為此舉即標誌“對內對外擁護政府、團結內部之表示”,蔣並告誡宋,“此行關係重大,應舍除一切私見,共支危局”。9月7日宋子文從香港飛抵重慶,時任蔣介石侍從室組長的唐縱即在當天的日記中記道:“宋子文來重慶,外間謠言甚多,謂政府將改組,宋有任行政院院長說。此次宋之來,係委座一再催促,其將有所借重,自不待論。惟宋不願居孔之下,宋孔亦難相容,外間之責難於孔者亦多,故宋之聲望,僅見重於人民也。”
此時孔祥熙除了擔任行政院院長之外,還身兼財政部部長和中央銀行總裁等重要職務,由於他的名聲不佳,蔣介石確實有撤換孔的想法,但又不希望變動過於明顯。蔣的計劃是行政院院長由他自己兼任,孔任副院長,財政部部長一職則由宋子文重新出任。宋子文對此建議十分心動,但他又得寸進尺,提出必須解除孔祥熙的中央銀行總裁,他才出任財政部部長。蔣介石為此大為惱火,當即便拒絕了宋的要求。
蔣介石雖然對宋子文一直存有戒意,但是為了尋求美國的援助,他還是不得不再次起用宋子文。1940年4月,蔣介石曾電告宋子文,說他準備成立一個經濟作戰委員會,其主要任務“即管理各戰區經濟委員會與對外貿易、運輸等要務,此事在以後抗戰時期比任何軍政要務尤為重要”。這個委員會的主任委員名義上由蔣親自掛名,但他希望宋子文出任副職,實際負責該會的工作,因此特別來電詢問宋是否能“屈就”,但是這一設想最終並未實現。兩個月之後,宋子文突然以蔣介石的特別代表身份前往美國進行外交活動,洽談借款,然而對外卻沒有任何名分;直至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宋子文方正式出任外交部部長,這才算是重新回到了政治舞台。
出任外長後的宋子文並沒有立即回國,而是繼續長駐美國進行外交活動,直至1942年10月才回到重慶正式宣誓就職,但其後不久,他又奉命出國,繼續奔走於與英、美各國的外交事務之中,一年後方回國。
在美國的這段時間中(1940—1943),宋子文除了尋求借款、周旋於美國政府與財團之間外,他還與國內各方頻繁往來,留下了眾多文件。宋子文生前對這些電報和信函十分重視,並悉心加以整理。1971年宋子文去世後,他的家人將這些文件交給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保管,共有60餘箱,十分珍貴。
最近由複旦大學曆史係吳景平教授和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郭岱君博士共同整理,在最新公布的宋子文檔案第59箱文件中精心挑選出418封往來電報予以出版,誠為研究抗日戰爭史和中美關係史的重要資料。然而在宋子文檔案第42、43、44、46、47、58等箱中還收藏一些他在留美期間與國內各界人士往來的電報,這些文件雖然甚為零散,電報字數較短,內容亦與抗戰及美援沒有多大關係,但是它卻涉及這一時期重慶官場上層的人事異動,透露出宋子文鮮為人知的人際關係以及他周邊人物的不同態度,也正是因為上述原因,這些電報大都從未刊布,因而顯得更加重要。從這些電報中我們既可以了解蔣、孔、宋之間的恩恩怨怨,戰時重慶官場的人事異動,同時也能看出此時宋子文雖然身在美國,卻時刻關心國內政治變動的那種迫切心情。
二 私人代表
在宋子文長期駐美的這段時間裏,重慶與他來往電報最多、看得出也是與宋關係最為密切的人是錢昌照。
錢昌照,字乙藜,1899年出生在江蘇常熟的一個官紳家庭,上海浦東中學畢業後即赴英國倫敦大學經濟學院留學,畢業後又前往牛津大學繼續研究。
1924年回國之後,由於其連襟黃郛的關係而受到蔣介石的重用,先後擔任外交部機要秘書、國民政府簡任秘書、教育部常務次長等要職。九一八事變後,由於他的積極建議,蔣介石同意設立國防設計委員會(即資源委員會的前身),錢並擔任副秘書長,抗日戰爭全麵爆發後擔任資源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錢昌照設立資源委員會的理念與宋子文的思想可以說是非常接近,而且在創辦過程中亦曾得到他的大力支持(當時宋不僅擔任財政部部長,而且還是全國經濟委員會的主要負責人),因此兩人之間建立了密切的關係。
據錢昌照後來回憶,抗日戰爭初期有一段時間他幾乎每天都在宋子文重慶的怡園公館吃早餐,二人之間有什麼事都相互商量,即使以後宋出國,彼此之間也還經常有電報來往。錢昌照的回憶中未曾提及電報中的內容,但宋子文卻將這些電報保留了下來,可以讓我們了解他們二人之間的一些秘密。
1940年6月25日,宋子文作為蔣介石的特別代表啟程赴美,此時他確實是想做出一番成就。宋子文到美國之後不久在給他的一位老朋友、後來成為他弟弟子安嶽父的胡筠莊(Y.C.Wu)的一封英文信中就曾躊躇滿誌地說:“此地生活緊張,幾無休止,但我相信在此我能對國家多些貢獻,尤其是自從我發現我們在此的外交官幾乎已與國內情況失去聯係。”
身處大洋彼岸的宋子文時時刻刻關心著國內的局勢,特別是重慶官場上的變化。7月1日起,國民黨在重慶召開五屆七中全會。7月3日還在會議期間,錢昌照即向宋子文發去一封密電:
從密。七中討論外交,哲生主張聯德,眾似讚成。弟認不應太顯著,直接得罪英,間接得罪美,蓋惟美、俄真能助我。光甫抵渝,昨晚向介公表示,美國方麵希望甚少。公權與友人閑談,謂先生出國乃以時局為重,有意逃避。此種人事實上無法與[之]合作。這封電報主要表達了三層意思:第一,此時中蘇之間的外交關係因蘇芬戰爭的爆發而出現裂痕,蘇聯不但暫時中斷了對華援助,還主動與日本進行外交方麵的協調,兩國暗中正在洽商簽訂所謂“中立條約”。就連原本是著名親蘇派的立法院院長孫科,此刻也主張與德國進行聯絡,但錢昌照對此則有不同的想法。而蔣介石在七中全會的開幕式上也說明中國的外交政策仍以《九國公約》為中心,以不變應萬變為指針,確保領土、主權、行政之完整,重奠東亞之和平。第二,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總經理陳光甫於抗日戰爭之初被任命為貿易委員會主任委員,1938年曾奉命前往美國尋求援助,並與美國進出口銀行成功洽談桐油借款和華錫借款,開創了抗日戰爭期間中美易貨借款的先例。然而此時剛剛回國的陳光甫卻向蔣介石報告,認為繼續得到美國的援助希望不大,這分明是對此次宋到美國簽訂新借款的前景不予看好。第三,錢透露了重慶官場上對於宋出訪美國的意見,特別是原中國銀行總經理、現任交通部部長張嘉璈(字公權)的攻擊,錢昌照認為以後不宜與這種人交往。
8月3日,錢昌照又給宋子文發去一電,內容還是報告孔、陳攻擊宋在美國借款的事:
光密。卅電奉悉。孔謂先生氣量狹小,又謂在外接洽碎屑零星。
光甫謂上兩次桐、錫借款成功,全靠彼與摩根索私人關係。此次先生在外接洽,希望極小雲雲。
1940年8月23日,多年來一直出任財政部政務次長的鄒琳奉令調任廣東省政府委員兼財政廳廳長,這一重要的職務出缺,立即引起各方有勢力的人極大關注,並在私下裏積極進行活動。宋子文當然也不例外,當他聽說這一職務有可能由顧翊群(季高)接替時,即刻於9月6日致電宋子安,向他打探消息,並讓他在重慶活動,宋子文的希望是,這一要職“最好望由良弟就任,請將兄意轉達為盼”。9日,宋子安回電說:
魚電悉,已轉二哥。據大姊雲,鄒缺內定顧,惟尚未發表。又雲,堪亦有更動消息,擬調派軍委會某職,繼者不知。友謂借款事以後有望。
9月25日,一個化名為“七號”的人向宋子文發去一電,報告財政部部長官人事上變動的最新消息:
孔電鎔浦來渝,傳擬接替可亭,二人間關係甚欠圓滿。財政困難達極點。日昨進攻越,又有與華合作意。也不知是宋靄齡沒有說真話,還是後來情況發生變化,鄒琳財政部政務次長的職務一直到11月2日方正式免去,接替者為原財政部常務次長徐堪,而徐堪的原職則於次年3月24日由顧翊群繼任。然而不管怎麼說,宋子文想讓其弟子良出任的希望根本沒戲。
三 借款交涉
前文提及,此次宋子文到美國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洽談新的借款,但他的活動卻遭到孔祥熙等人的攻擊和抵製。9月21日錢昌照剛剛回到重慶,就將他所了解的情況向宋子文報告:
弟今日返渝,病愈。觀察孔及光甫對先生借款仍在破壞,即如任洽購鎢砂,亦其手段之一。甚盼借款能從速解決,則一切可無問題也。再,孔還款,將來鎢砂貿易由世界公司作中間人。弟認為貿易由資委會直接負責,將貨款存入中美共同商定之銀行,美方當可滿意,又何如以貿易權奉送他人,並多出傭金耶?抗日戰爭初期與美方洽商借款主要是在孔祥熙的主導下,通過陳光甫與美國財政部部長摩根索(Henry Morgenthau,Jr.)之間的談判進行的,具體承擔此項事務的是財政部屬下的貿易委員會以及特地為借款而成立的複興商業公司和世界貿易公司,而陳光甫既是貿易委員會的主任委員,又身兼複興商業公司和世界貿易公司的董事長,具體業務則由世界貿易公司總經理任嗣達負責,此時借款改由宋子文出麵進行,孔、陳的態度肯定會有所不滿。另一方麵,鎢砂易貨借款其實早在抗日戰爭以前就已由資源委員會與德國之間秘密進行,如今孔祥熙要將其納入自己的控製之下,作為資源委員會創辦人的錢昌照自然也是竭力反對。
9月23日,宋子文完成了抵美後與美方簽訂的第一筆借款,中方以鎢砂作抵,故又稱中美鎢砂借款。蔣介石對此結果雖然不甚滿意,認為“五千萬美金實不能濟急,然卻之不恭,且不無補益,自當承受”,然而他又明確表示,以後所有借款“請兄全權辦理”,說明此時蔣對宋還是相當放心的,相反他對駐美大使胡適卻流露出不滿。宋子文剛到美國時就曾對胡適說:“你莫怪我直言,國內很有人說你講演太多,太不管事了。你還是多管管正事吧!”很顯然,這也是蔣介石等人的看法。
孔祥熙雖然對宋子文參與對美借款一事不滿,但大麵上還是得說得過去。
9月25日,他在致宋子文的電報中說:
自弟赴美,時聞為國努力,甚佩賢勞,此間切盼佳音。昨接美方來息(電),知進出口銀行增加款額十五萬萬,而衛立克候選總統亦已公然發表,應以經濟援華,是則羅總統前所顧慮者業已解除。光甫返國曾報告,如我方履行合同,美方必能源源援助。現我方對於履行合同義務,無不排除萬難,竭力以赴,毛財長亦曾表示滿意。現在時機已至,日方進占越南,勢必乘機南進,與美之國防為害實大,美為友為己,亦應予我助力,藉儆戒暴日。美方對我同情之友甚多,前後為我助力不少,國欽兄在美多年,結識頗多,必能為吾弟臂助也。務希乘機努力圖之,事必大有希望。王承黻因中美機廠問題需其助理甚急,請促即日返國。
孔在電報中提到的李國欽(1892—1961),字炳麟,湖南長沙人。湖南高等工業學校畢業後,赴英國留學,獲礦冶工程師學位。回國後從事采礦,創辦華昌礦務公司,於各地設立分公司,並在美國成立總辦事處。抗日戰爭期間,以華昌貿易公司的名義經辦美國援華物資,貢獻甚大,而他與孔之間的關係更是非常密切(孔曾積極向蔣介石建議成立貿易部,並由李出任部長)。孔欲經“華昌”之手經營借款,其目的不言自明,但宋子文則不買賬,並借美方之口予以反對。他曾在一封電報中稱:“中央銀行電請由借款內撥交華昌美金二百萬元為購紙墨用,惟毛財長屢次向弟表示,中國政府購料,應集中於世界公司,如用借款而由華昌購料,恐引起其反感。”因此他認為,“如托華昌購料,則不宜動用借款,應由政府於其他款項內撥支”。孔的電報透露出他對宋經手借款的不滿,而宋在回電中又讓孔碰了一個軟釘子,這也可以看出,此時二人之間的矛盾已經有多深。
9月30日,在重慶的宋子安聽說宋子文要去莫斯科,急忙發去一電予以阻攔,說到重慶還可以,不過“到渝後不可久留,望即回美或港”。
11月18日,“七號”再來電報告:
庸公計劃組統一貿易公司,經營印度、西康及香港、重慶間航空線客貨運,路易士、史帝文生、林樞等運動甚力,中航、歐亞甚慮競爭。
從這封電報中可以看出孔祥熙野心之大,並得到了外國顧問的支持,而他的勢力,就連中航、歐亞這兩家中國最大的航空公司都要為之畏懼三分。
12月9日錢昌照的一封電報雖然很短,但卻透露出重慶官場的近況:
最近公權等因嶽軍外放而畏懼,孔因先生借款成功而恐慌,中央政局頗露不安之象(相)。先生大約何時返國?張群(字嶽軍)是政學係的領軍人物,1940年11月由原國防最高委員會秘書長改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成都行轅主任,兼理四川省政府主席及保安司令。
從電報上看,他的外放在官場上引起不小的震動,同是政學係成員的交通部部長張嘉璈心裏就感到有些不自在,而孔祥熙對於宋子文在美國借款活動中所取得的成績卻心存嫉妒。
兩天之後,軍統局副局長戴笠也給宋子文發來一電:
宋部長:一、馬寅初發表救蔣殺孔滅宋之謬論,已押往前線服務;二、晚奉命兼任財部緝私處長,固辭不獲,隻得勉就。宋子文留美出身,長期主管國家的財政大權;戴笠則畢業於黃埔六期,後來一直從事特務工作,他不僅是赫赫有名的軍統頭目,更是蔣介石的心腹愛將。按理說這兩個人不論是出身還是經曆都大相徑庭,不可能有什麼交情,但事實上則不然。1931年宋子文曾遭刺客暗殺未遂,事後戴笠為破案確實煞費苦心,從此宋子文對戴笠便十分友善,不管他提出什麼要求都盡量滿足(胡佛研究所保管的宋子文檔案中有不少戴笠要求中國銀行借款購置器材的電報,宋都予以應承);而戴笠在宋子文的麵前更是百依百順,謙恭萬分(他在宋麵前一直謙稱晚輩),兩人之間關係非同一般。
馬寅初是著名的經濟學家,當時任重慶大學商學院院長,多年來還一直擔任集聚眾多經濟學家的學術團體——中國經濟學社社長,學術地位很高。抗日戰爭全麵爆發後,馬寅初在大後方經常發表一些攻擊豪門資本官商勾結的演講,矛頭直指孔、宋,最終遭到蔣介石的嫉恨,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其秘密關押。關於馬寅初被捕的內幕當時在蔣介石侍從室任職的唐縱亦曾在12月8日的日記中有過相同的記載:
馬寅初迭次公開演講,指責孔宋利用抗戰機會,大發國難財。因孔為一般人所不滿,故馬之演說,甚博得時人之好感與同情。但孔為今日之紅人,炙手可熱,對馬自然以去之為快,特向委座要求處分,委座乃手令衛戍總司令將其押解息峰休養,蓋欲以遮阻社會對孔不滿之煽動也。
宋子文接到戴笠的電報後亦立即草擬複電:
馬博士神經病,可笑;惟國內經濟情形之嚴重,可想而知。兄就緝私處,須防範,勿為中傷。
鎢砂借款完成之後,宋子文繼續與美國和英國政府商談,希望英美雙方向中國借款,成立中美和中英平準基金,目的就是為了穩定中國的貨幣。孔祥熙對宋子文的活動不但不予支持,反倒四處進行攻擊。1940年12月12日,宋子文的部下、中國銀行副總稽核霍亞民向他報告:“近來可亭處理四聯事多不報手續,柏園擬向委座辭職。如柏園去,四聯將更妄為,故勸緩提辭呈。為國為行計,敬乞鈞座密電挽留。”宋子文接到信後即致電徐柏園竭力予以挽留,“為黨國計,此時無論如何困難,我人應繼續奮鬥,望勿消極,至盼”。
12月17日,霍亞民再次致電宋子文:
孔在小組會報告,鈞座借款談判困難甚多,因英、美當局要求嚴格管理,免敵套取。又對中英平衡會及楊格極有煩言。當時外界有人主張不維持上海市場,故孔謂將來外彙保全,請先以重慶為中心。
對鈞座來電建議四點,多數讚同,故孔勉允。
宋子文接電後立即回電指示:“此後孔及渝各方對借款等事如有意見,請即密告。”這表現出他對重慶官場異動的情形十分關心。
四 官場異動
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以後,大後方的貪腐現象開始蔓延,政府原本設立若幹平價機關的目的就是為了壓抑物價,保障供應,沒想到此一舉措非但未能達到目的,反倒引起重慶官場爆發激烈的爭鬥,蔣介石為此大為惱怒。1940年12月23日錢昌照在電中透露,“介公對物價極灼(著)急,孔一味敷衍,毫無辦法。弟認為整個政治如不刷新,前途可慮,嚴重當不至物價一端也”。
12月31日,錢昌照再次報告:
介公大不滿於平價機關,前日扣留農本局、燃料管理處、平價購銷處三機關高級職員多人。該三機關均屬經濟部,翁部長或將因此辭職。
這封電報說的是經濟部商業司司長兼平價購銷處處長章元善、重慶日用品批發所所長壽墨卿以及農本局、國貨聯營公司眾多工作人員1940年12月底突遭被捕之事,蔣介石的目的,就是想“借人頭,平物價”;然而此案的背後,則牽扯到孔祥熙、徐堪等財政部門高官與經濟部負責人翁文灝、何廉之間的鬥爭。
1941年1月3日宋子文致錢昌照一電,一方麵繼續攻擊孔祥熙,同時也對他日後的行動表示擔心:
此間各項借款十日內可辦妥,飛機事亦有相當成功,此後是否留美繼續工作,或赴英辦理借款,抑回國,正須考慮。以弟觀察,介公仍被孔等愚弄,回國亦無意義,即平衡委員會弟亦不擬參加,一切聽委座及孔等決定。弟或仍在美努力,惟胡大使非但不能為助,且恐暗中冷淡,諸事均唱獨角戲。俟告一段落後,擬在此稍事休養,惟此後行止究應如何,請兄與孟餘兄詳商指示為盼。1月6日,錢昌照回電:
弟與孟餘先生均認為最近國際政治中心在華盛頓,有暫時留美的必要。中、英、美遠東合作及派遣專家等事,在華盛頓接洽較為方便。國內政局尚未至明朗化,除非介公電催速回,屆時加以考慮外,似不應遽作歸計。
宋子文的另一親信、中國銀行副總經理貝祖詒剛從重慶返回香港,亦於1941年1月9日致電宋子文,除了報告蔣介石徹查平價機關之事外,更重要的則是彙報孔祥熙欲插手中國銀行一事。電報曰:
詒離渝時孔囑將本行去年賬目及盈餘款、外彙存款等開列細賬寄閱,並稱委座極注意此事,中央已先辦等語。應否照辦,乞示。委座對政府平價無效深致不滿,因此徹查經濟部所屬平價處、農本局等賬目,並將重要職員拘詢,不免引起物議。現聞平價事已由孔負責主辦。
宋子文接電後即於14日回電,命其“可根據以前致委座報告酌報孔,惟可稍緩送閱”。1月22日,翁文灝亦致電宋子文,內中“言經濟崩潰,遲恐更甚,最好改良行政機構,如不易即行,戰時經濟組織、中外專家,籌劃改善金融、運輸等項亦可有益”,翁將希望寄托於宋,故在電報中要求“盼設法補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