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焦,負責水道循環的器官(1 / 1)

“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

——《素問·靈蘭秘典論》

三焦

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稱。三焦的概念有二:一是指六腑之一,即髒腑之間和髒腑內部的間隙互相溝通所形成的通道,在這一通道中運行著元氣和津液,所以氣的升降出入,津液的輸布與排泄,都有賴於三焦的通暢;二是單純的部位概念,即膈以上為上焦,膈至臍為中焦,臍以下為下焦。

疏通水道

三焦為髒腑學說中的六腑之一,具有六腑以通為用的共同功能特點,它的具體功能主要表現在氣化和流通水液。

三焦作為六腑之一,有運行水液的作用。《素問·靈蘭秘典論》曰:“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決,疏通之意;瀆,溝渠。決瀆,即疏通水道。也就是說三焦有疏通水道,運行水液的功能。全身的水液代謝是由肺、脾和腎的協同作用而完成的,但必須以三焦為通道才能正常地升降出入。如果三焦的水道不夠通利,則肺、脾、腎等輸布調節水液的功能將難以實現,所以又把水液代謝的協調平衡作用,稱作“三焦氣化”。也正如《類經·藏象類》所說的“:上焦不治則水泛高脘,中焦不治則水留中脘,下焦不治則水亂二便。三焦氣治,則脈絡通而水道利,故曰決瀆之官。”

上焦

一般將膈以上的胸部包括心、肺兩髒以及頭麵部,稱作上焦。也有人將上肢歸屬於上焦。其主要功能特點是主氣的升發和宣散,即宣發衛氣,布散水穀精微以營養全身。如《靈樞·決氣》說:“上焦開發,宣五穀味,熏膚,充身,澤毛,若霧露之溉,是謂氣。”上焦主氣的升發和宣散,但它不是有升無降,而是“升已而降”,故說“若霧露之溉”。《靈樞·營衛生會》因此概括為“上焦如霧”,這主要是指心、肺的輸布氣血的作用。

中焦

一般認為中焦是指膈以下、臍以上的上腹部。其所屬髒腑,從解剖部位來說,應包括脾、胃和肝、膽。中焦具有消化、吸收並輸布水穀精微和化生血液的功能。實際上包括脾、胃的整個運化功能,故說中焦能泌糟粕,蒸津液,是升降之樞,氣血生化之源。正如《靈樞·營衛生會》所說:“此(指中焦)所受氣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於肺脈,乃化而為血,以奉生身,莫貴於此。”而《靈樞·營衛生會》說的“中焦如漚”是對胃中水穀彙聚、水穀在被消化狀態時的生動描述。

下焦

一般認為臍以下的部位為下焦,包括小腸、大腸、腎和膀胱。就其功能而言,《靈樞·營衛生會》說“下焦如瀆”,把下焦看做是下水道,即是對上述功能的生動描述。因為口服藥物總是先進入胃,必須質地沉重,才能向下而入下焦,所以《溫病條辨》提出了“治下焦如權,非重不沉”的用藥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