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誌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誌,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神,冬為飧泄,奉藏者少。”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
秋季的特點
秋季是收獲的季節,陽氣漸收,陰氣漸長。自然界陽氣漸收,陰氣漸長,天氣由熱轉涼,人體也開始陽消陰長。秋屬金,內應於肺,在誌為悲憂。
秋季養生的方法
精神調養
登高遠眺,心曠神怡,“使誌安寧,以緩秋刑,以斂神奇,使秋氣平,無外其誌,使肺氣清”。秋季要注意養肺,精神情誌方麵的養生也非常重要,要保持內心寧靜,培養樂觀情緒,要注意休息,減緩秋季肅殺之氣對人體的影響。可以參加一些登高賞紅葉等有意義的活動,登高遠眺,飽覽奇景,有心曠神怡之感,可以使一切憂鬱、惆悵頓然消失。
起居調養
早睡早起。早臥以順應陽氣之收,早起,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之太過,以應“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誌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誌,使肺氣清”。
“秋凍”是秋天的穿衣原則。秋天衣服不要一下穿太多,使機體逐漸適應轉冷的天氣,增強抵抗力。特別是早秋,更要凍一凍。正如民間流傳的諺語“春捂秋凍,不生雜病”。《黃帝內經》也提到了“秋天薄衣禦寒”的養生之道。
運動調養
叩齒吐納。清晨,靜坐,叩齒36次(門牙健脾胃,磨牙補腎),用舌在口中攪動,待口中滿津液,分3次咽下,意送至丹田,稍停,做腹式呼吸。吸氣時,舌抵上顎,用鼻息氣,意送丹田。呼氣時,默念“審”音,但不出聲。腹式呼吸30次。秋季時還要堅持鍛煉,如每天早、晚到室外散步、慢跑等,每次5千米為好,以增強免疫力,預防呼吸係統疾病。
飲食調養
秋季多燥,若燥氣過盛,應少食辛味食物,因辛味應肺,以免助長肺氣;應多食酸味食物,因酸味應肝,多食酸味可以防止肺金乘肝木;應多食柔和、滋陰潤燥之品,以防秋燥傷肺。具體食物如下:
燥金之氣過旺,減辛(散),酸(收):番茄、馬齒莧、柿子、李子、楊梅、山楂、橘子、橙子、梨、桃、檸檬、橄欖、葡萄、枇杷、石榴、獼猴桃。
滋陰潤燥:芝麻、牛奶、蜂蜜、核桃、藕、梨、山藥、蘿卜等。
適當喝粥,能和胃健脾,潤肺生津,養陰清燥。在煮粥時,適當加入梨、蘿卜、芝麻等藥食俱佳的食物,更具有益肺潤燥之功效。
要多飲水,飲水要少量、多次,慢慢飲,以維持水代謝平衡,防止皮膚幹裂、邪火上侵。每天的飲水量因人而異,一般一天2000毫升。但要忌寒涼之飲,吃得太涼容易傷胃。
防病保健
宜加酸溫之藥:芍藥、烏梅、五味子等。宜食宣肺化痰,益氣養陰之藥:百合、杏仁、川貝、沙參、天花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