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三月,此為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誌勿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夏季的特點
夏季萬物生長,鬱鬱蔥蔥,萬物華實;天地氣交,陽極陰生,夏至一陰生。夏屬火,應五髒之心;長夏(小暑、大暑即“三伏天”,濕熱最盛)屬土,應五髒之脾。夏季心旺腎衰:外熱內寒,伏陰在內。夏季養生的方法精神調養
心主神誌,心為神之主,脈之宗,起著主宰生命活動的作用。調吸靜心,神清氣和。戒大喜,夏應心,大喜可致心氣渙散不收。夏日炎炎,往往令人心煩,而煩則更熱,可影響人體的機能活動,從而產生許多精神方麵的不良症狀。特別是在氣溫高、無風、早晚溫差變化不明顯時,更易使人心胸憋悶,產生焦躁和厭煩的情緒,從而引發病症。所以,夏天要心靜。如何做到心靜呢?一是要清心寡欲,少一分貪念,就會少一分心煩,善於調節心情,尤其不能大喜大悲;二是要多閉目養神,多靜坐,可以排除心中的雜念。
起居調養
晚睡早起,午睡,以適應生長之氣,所以應“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夏季晝長夜短,人要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虛的變化,應該晚些入睡,早點起床。因為天氣炎熱,人晚上不易入睡,而天亮得早,人也醒得早,所以容易造成睡眠不足,容易“夏打盹兒”。因此,有條件的要增加午休時間,以消除疲勞,保持精力充沛。上班族每天要保證6~8小時的睡眠,否則身體會吃不消的。
飲食調養
夏季的飲食較其他季節更為重要。支氣管炎。因為夏季陽氣盛於外,而陽極陰生,陰氣居於內,故夏季應該飲食清淡,少食肥甘厚味,多吃綠葉菜和瓜類等水量多的蔬菜水果,如苦瓜、絲瓜、南瓜、黃瓜等。飲食不要過鹹、過甜,少食辛辣油膩的食物,如羊肉、牛肉、豬肉、辣椒、蔥等,以免發生內熱而誘發其他疾病。另外,在早、晚餐時喝點粥和湯大有好處,既能生津止渴、清涼解暑,還能補養身體。
防病保健
苦夏:有些人夏季會有胸悶不適、食欲不振、四肢無力、大便稀薄等症狀,上醫院檢查卻查不出什麼器質性病變。苦夏是夏季常發生的一種病症,在治療上主要是減少食量、清淡飲食、少吃油膩,以使脾健胃和。
冬病夏治:三伏天,陽氣最盛,可以使患者的陽氣充實,增強抗病能力。在冬天發作時治療,在夏天未發病時“培本”以扶助正氣。人體正氣旺盛,抵抗力增強,到了冬天就可以少發病或不發病。陽氣不足、肺氣虛弱、虛寒疼痛和一些免疫功能低下等疾病,在春夏治療都會比其他季節治療效果好。這幾類疾病具體表現為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過敏性哮喘、過敏性鼻炎等呼吸道慢性疾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結腸炎、凍瘡、胃痛、頸椎病、慢性腹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