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陰陽平衡是養生的核心(2 / 2)

養生首先要效法外在的陰陽,也就是自然界的陰陽。要按照四季的輪回、月的陰晴圓缺、白天和黑夜的變化來調整生活,嗬護生命。春夏為陽,秋冬為陰;白天為陽,黑夜為陰;月圓時為陽,月沒有時叫陰等等。養生就要效法季節變化、日月的變化,如春夏要養陽,秋冬要養陰。

養生還要效法內在的陰陽。每一個人體內都有陰陽,體內的寒氣、濁氣下沉,為陰,體內的熱氣、清氣上升,為陽,火為陽,寒為陰。養生要仔細感覺體內的陰陽變化,並進行調節,不僅要讓體內的陰陽平衡,而且使體內的陰陽和自然界的陰陽相符合,這樣便會健康長壽。

陰陽調和的關鍵在於陽氣致密而能護衛於外,陰氣固守於內而不失其位。陰陽二者若不平衡協調,就會出現陽盛陰衰或者陰盛陽衰現象。人的陽氣過於亢盛,陰氣就會竭絕;陰氣平和,陽氣固密,二者必須平衡協調,人的生命才會健康。

陰陽平衡不是靜止的,而是相對的。陰陽之間的關係是此消彼長、相互轉化的辯證關係,也就是對立統一的關係。陽極則陰生,陰極則陽長;陽主熱,陰主寒;陽主動,陰主靜。自古以來中醫治病就是通過辨證施治,糾正人體陰陽盛衰,使陰陽達到平衡而治愈疾病的。

陰陽失衡就會影響人體健康,就會產生種種疾病。陰陽輕度失衡可導致長期亞健康狀態,陰陽中度失衡導致疾病、早衰,陰陽重度失衡導致重病,陰陽離決則生命終止,即死亡。由此可見,陰陽必須維持平衡,所以養生的核心就是陰陽平衡。怎樣維持人體的陰陽平衡選擇適合自己的養生方法

養生是一個龐大的體係,它涉及的範圍很廣,養生的方法多種多樣,人們選擇養生方法的空間很大,關鍵要找到適合自己的養生方法。這就要根據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也要因人、因病、因時而選擇,特別是疾病纏身的人,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養生方法,如飲食養生、休閑養生、運動養生、體質養生、四季養生、經絡養生等。從改變飲食結構入手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膳食是人體健康的基礎。不合理的膳食結構和一些疾病的發生有一定的關係。中醫指出“養生之道,莫先於食”。合理安排膳食結構,平衡飲食陰陽,也能減少疾病促進健康。必須從改變飲食結構入手,因人、因病、因時並根據食物的平、寒、涼、溫、熱這五性,調節平衡飲食,一日三餐合理搭配,從而減少疾病的發生。從修身養性、適量運動入手

修身養性是我國傳統的養生方法,內容非常的豐富。可以練習健身氣功或練太極拳、劍或遊覽山水、研習書畫、欣賞音樂等等來陶冶情操,養心、養神、養氣,調節心理,從而達到身體的陰陽平衡,保持身心健康。也可以通過參加各種體育活動,通過運動來調控自身的陰陽平衡,讓自己擁有健康的體魄。坐地鐵的時間可以用來走路,吃飯不要吃太飽。平時堅持跑步,周末去遊泳,偶爾也應當去大自然中放鬆自己。“生命在於運動”,做到適量運動,還可以堅持徒步旅行、練健身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