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藝百忍(1 / 1)

“原文”

唐張公藝,九世同居。高宗問其睦族之道,公藝請紙筆以對,乃書忍字百餘以進。其意以為宗族所以不睦,由尊長衣食或有不均,卑幼禮節或有不備,更相責望,遂為乖爭。苟能相與忍之。則家道雍睦矣。

“釋讀”

唐朝有個叫張公藝的人,他們家連續九代同住一塊兒沒有分過家。高宗皇帝就問張公藝,你們是用什麼方法使得族中這樣和睦的。張公藝請求用紙筆來對答,高宗皇帝就給了他紙筆,他拿起筆竟在紙上寫了一百多個忍字。張公藝認為,凡是家族間的不和睦其原因大多是由於尊長的衣食分配不均,長幼的禮節不周,大家互相譴責,互相埋怨,所以就發生了種種爭執。如果大家都能忍讓些,家裏就會很和睦了。這就是家和萬事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