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明夏誠明妻王氏,無錫農家婦也。家貧歲荒,夫出外。氏日夜紡織,力備肴膳奉翁姑,自以糟糠和野菜充饑。其姑偶入廚下,見而垂淚。後氏享壽八十餘,無疾而逝。家人夢寐中,恍見有旌幢鼓樂迎孝婦去。同裏貢生某,每過氏門,必於門外三揖以致敬焉。
“釋讀”
明朝有一個人叫夏誠明,家裏十分貧窮,娶了個媳婦十分賢惠。丈夫外出,她每天下地幹活,紡紗織布,換來米給公公和婆婆吃,換來布匹給二老穿,自己過著很節儉的日子。一天婆婆來到廚房,看見媳婦吃的是野菜和糟糠,感動得流下眼淚來。後來王氏八十多歲才去世。同街有個貢生,每次走過王氏的家門,必定在門外作三個揖,以示恭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