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雲博

孟子有雲:“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百善孝為先,中國曆來就是一個注重孝道的禮儀之邦。中國孝文化源遠流長,“孝”作為一種文化體係、一種社會意識形態,隨著社會的變遷而發展。在當代,孝文化作為一種最基本的親情關係,一直在發揮著它應有的現實價值,也在推動著人類和社會的和諧發展。中國傳統孝文化是在華夏數千年曆史中孕育、誕生和發展起來的,孝道貫百代,上下五千年。中國傳統孝文化是在中國長期的曆史發展中積澱而成的。孝道已成為了中華民族繁衍生息、世代相傳的優良傳統與核心價值觀。從曆史的不斷發展中我們可以看到,傳統孝文化在促進國家和諧、人際關係和諧等方麵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國曆史上流傳著許多關於孝的故事,曆代傳頌的《二十四孝》從不同角度、不同環境、不同遭遇等方麵講述了眾多孝子的行孝故事,是我國古代宣揚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讀物。此外,還有無數流傳下來的“孝”故事,這些故事成為培育中華傳統美德的母本。孝文化從古傳到今,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隨著人類社會的產生而產生的,毫無疑問會帶有某些封建的糟粕。所以,對待傳統的孝文化,我們應該辨其真偽,學會揚棄,要學會從孝文化的曆史與內涵中重新審視其當代的價值。

孝與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感恩是人類社會最樸實的情感表達,是社會道德和社會和諧的基本要求。知父母恩是尊敬父母的前提,孝敬父母是子女的倫理規範與道德責任,是做人的修養與覺悟。在新的曆史條件下,我們應該更多地思考如何有效繼承和傳承孝文化,特別是使未成年人從傳統文化典籍中汲取思想養分,懂得孝敬和感恩父母。

如今,我們大力提倡親情教育,提倡誦讀如《論語》《孝經》《禮記》《弟子規》《二十四孝》等經典,使知恩、感恩、報恩成為社會的主流意識,從而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作出重要貢獻。

為此目的,《畫說中華孝典》應運而生。本書以“二十四孝”故事和曆代傳頌的孝道故事為藍本,樂群先生精心繪製每一幅圖畫,力求做到畫與文通、文與意合,使人觀畫便知文意、讀文更解畫意。

本書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向讀者傳遞著中華民族曆久彌新的孝文化,讀之讓人不忍釋卷。希望此書為中華孝文化的傳承和發揚起到積極的作用,為此,樂群先生將欣之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