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艱難的改變(2 / 2)

這個時代的知識相對簡單,完全沒有後代那麼龐雜,所以小學、中學、大學均為三年製。九歲入學,十八歲成年步入社會。

陳韻沒辦法,這個社會沒有不能雇傭童工的說法,酒樓裏的小二,達官貴人的仆人,作坊裏學徒,年紀都很小,這時候他們就已經做很繁重的體力勞動了。

經過和陳傳柏、丁慶元商定,再結合大燕朝的實際,本著實用的原則,小學的課程有國學、數學、科學和社會實踐課,藝術學科根據興趣自行選擇。

中學依然延續小學的學習科目和規則,到大學進入專科學習,為了以後的工作打基礎。

丁慶元擔心,這些上新型學堂的學子們,最後的目的還是想入朝為官。

“丁叔,九年後誰知道人們的想法是什麼樣的,隻要那些搞科學研究的學者、經商的商人、技藝精湛的匠人等都有較高的社會地位,會因為這些受到人們的尊重,那他們有什麼理由非要去當官,而不成為這樣的人呢?”陳韻有信心在幾年內扭轉一些人的想法。

“好吧,我明白,這些都靠人們價值觀念的改變,是這樣說的吧?”丁慶元妥協,但是他一直認為人的觀念是最難改變的,就像不久前的那場辯論一樣。

“對,當他們發現成為一個出色的匠人,更有社會地位,更能得到愛戴和尊重,這種職業的價值就高了,人們自然趨之若鶩。”陳韻道。

大燕朝的工部,掌管全國屯田、水利、土木、工程、交通運輸、官辦工業等,龐大而雜亂,簡直就是現代的農業部、商務部、交通部、水利部的組合,陳韻首先就從這裏開刀,將工部打亂重組。

將工部分為農業部主管農田、水利、河道治理、商務部主管國家官辦工業商業,剩下的工部隻負責土木工程,交通運輸。

而今年朝廷招考的,主要是這幾個部門的後備官員。

陳韻並沒有大刀闊斧的改變科舉製度,鄉試還沿用之前的規則,京城會試在經義、策問、詩賦的基礎上,加了一門重要的考試,那就是專業知識,這就要求想做官必須有專業能力,在上任之前就要做好基本的專業積累,而不是坐到位置上去現學現賣熬資曆。

隻這一項改革,就讓天下文人士子慌了手腳,產生了巨大的反彈。

苦讀十年書,賣於帝王家,結果有一天這掌管天下的帝王說,你那個學問不值錢了,我們不收了,這讓他們如何能心平氣和的接受。

甚至有些人,為了成就魚躍龍門,成為人上人的夢,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連最基本的生活實踐都沒有,整個就是個書呆子。

在這一政策公布後,奔走呼號者有之,頹廢沮喪者有之,甚至奮而燒書,詛咒怒罵者有之……

最後因為一名士子的激動猝死,演變成了京城趕考學子的一場宮門靜坐。

陳韻本想出頭被燕回軒製止了,這件事必須由他親自去解決,而陳韻作為皇後什麼聲音都不要有,這些文人士子是沒什麼本事,但是口誅筆伐、造謠生事的本事卻不小。

尤其現在已經被挖出,格物院就是皇後創辦,在背後支持,那在此次科舉上新增專業的考試,既然就會聯想到她身上。

如果陳韻幹預這件事,就更給了這些人的借口,他們會將矛頭直接指向韻兒,那些什麼後宮幹政,禍亂朝廷,最後估計什麼禍國妖姬都會弄出來,雖然他不在意這些,但是不想讓韻兒站在風口浪尖上,受這些人的指責。

這天,燕回軒站在宮牆上,看著在太陽底下靜坐的人,他們怎麼會以為,他會受這些人的威脅而改變想法,真是太天真了。

底下的士子代表,發現這和他們想的有些不一樣,前朝時,曾經爆發過一次靜坐事件,當朝皇帝為了安撫士子,親自接見,好言相勸,最後給了滿意的答複。

至於之後如何先不說,至少當時是成功的。

可是如今的真龍大帝連宮門都沒出,直接站在城牆上俯視他們,一句話未收,但是那種壓力卻鋪天蓋地的襲來,讓下麵的人有些膽戰心驚。

終於有一位士子代表站了出來,先倒身跪拜,燕回軒卻並沒有叫起,而是開始了屬於皇帝的講話。

“各位都是讀書人,知事明禮,沒想到會做出威逼朕的事情,還真是膽大包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