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青陽知道方正安朱由檢他們在月泉鎮從林清風那裏了解到她的身世,知道高寀是她的殺父仇人,當然也猜得方正安勸她的這個目的,隻是她沒說出來罷了。第三日素玉出殯,安葬於白馬寺後山四五裏外的一處幽靜之地。
當日,任青陽找到方正安,說她知道他是怕她按捺不住,去殺高寀報仇。她說她知道他們有扳倒高寀的計劃,她也猜得到他們首先是要扳倒魏忠賢,對高寀按兵不動以免打草驚蛇,所以她絕不會莽撞行事,她叫方正安把心放到肚子裏。方正安聽她這麼通情達理,於是答應了。
這日,任青陽出了方正安府邸,送姐姐最後一程。姐姐故去,她卻不能這樣,不能那樣,也不能為姐姐主持葬禮,隻能躲躲藏藏,混在殯葬隊伍裏,偷偷的看姐姐的遺體,默默的在遠處燒紙,但卻不能哭。
等尚書府的人散去之後,連日來任青陽都到姐姐的墓地陪伴姐姐,似乎有說不完的話語、述不完的情誼。任青陽找到住持大師,借了寺裏後山上的一間禪房,這些天她就住在此處。住持大師見任青陽終日神色悲傷愁眉緊鎖,勸解道:“素玉施主到西方極樂盡享福生,任施主又何必戚戚悲傷呢。”
任青陽幽幽歎了一口氣,說道:“多謝大師關心。世上每個人都一樣,有的人早死,有的人遲死,或早或遲,終歸要死。無常,苦,每個人都不免有生老病死之苦,但大徹大悟,解脫輪回,卻又談何容易?大師乃得道高僧,當然可以看破世情,我隻是個凡夫俗子,始終無法看破紅塵。”住持大師道:“任施主英華奕奕胸襟開闊,足見是大智大慧之人,以任施主的修為,應該不至於此。”
任青陽看著慈眉善目的住持大師,禮貌請教道:“大師,我有個疑問,請大師解答。”住持大師雙手合十道:“阿彌陀佛,任施主請講。”任青陽道:“因為姐姐的死、十幾年前的那些往事,和我這麼多年的經曆,我覺得很迷茫很困惑,也覺得很累,生命無常,最好的最不希望消逝的,往往無疾而終,滿以為能得到平靜,隻可惜總是事與願違。”
住持大師道:“凡世間事,求時甚苦,既然得之,守護亦苦,得而失之,思戀複苦,人生況味不外如是。明知不能留,無須要強求。緣來不拒,緣走不留,順應天然,萬事由緣也由心,一切本無物。”任青陽道:“這就是佛家所講的超脫嗎?”住持大師頷首道:“阿彌陀佛,人生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無緣不聚有緣不散,有緣則聚無緣則散,緣來緣去不必強求,順從其美順其自然。”
任青陽沉吟片刻,若有所悟的道:“人若有緣,不管先走後走,還是要重逢,人若無緣,就是並肩同行也遲早要分手,是不是這樣,大師?”住持大師道:“任施主言之有理。隨緣而安,有緣不避,緣至則聚,緣盡則止,不必刻意追逐,一切隨緣,能得自在。”
任青陽道:“姐姐壽終仙遊,我盼她生天受福,早日輪回轉世,來生得以好命,事情告一段落,也是應該放下了,隻是,還有些事我卻放不下。我以為自己可以忘記,我也曾嚐試過放下,但是我無法忘記,更無法放下,有些事不是說放下就可以放下的。”
住持大師道:“阿彌陀佛。煩惱之所在,皆因放不下。欲動,則心動;心動,則煩惱叢生。得與失、榮與辱、起與落,在乎的越多,心裏就會越痛苦;舍棄的越多,內心就會越清淨。眾生之心,迷即成妄心,悟即是佛心,放下即得解脫,人世間有太多迷霧,遺忘其實是種無奈的悲哀,釋然才是真正的解脫,真正放下,不是遺忘,而是釋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