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她別無選擇——“女老板”人物肖像之一(3 / 3)

可是,張亞雄聽了卻微微一笑,話語溫和又有力度,柔中寓剛:“先生,我承認,您出的價碼兒不低,也很有誠意。可是我想,人要生活,要生存,沒有錢不行,因為存在著貨幣交換,可人總是為了金錢活著,活得也不會太有價值。”她說到這裏,略微提高了一些嗓門,目光炯潔犀利,“我坦率地告訴您吧,你們提出的條件,對於我來說吸引力並不大,我這樣說並不是標榜我超凡脫俗,而是說明我的事業在中國,在中國的蝸輪蝸杆減速器技術走向世界,而是在不久的將來占領世界市場,這是我的根,我為之生活為之奮鬥的意義所在。”就這樣,張亞雄將一年間便可變成“幾十萬元戶”的財路義無返顧地截斷了。

第二個質問似地雷被排除了,但第三個質問接踵而至:華盛昌齒輪有限公司雖然是合資企業,可代表中國的一方應該納入國家的管理體製,你張亞雄怎麼膽敢置本係統的幹部和知識分子的薪金狀況於不顧,擅自製定本公司的工資標準,這樣豈不在本係統製造不安定因素?

“這種質問在一定範圍來講不能說沒有道理。”張亞雄坦誠地說,“可是問題卻在於衡量一個問題的是非的標準恰恰不是一定範圍,而是符不符合國家改革開放的大局、大範圍。要是還像過去那樣在分配體製上幹不幹一個樣、幹多幹少一個樣、創造價值多少一個樣,還有什麼競爭,還有什麼改革可言?”為了證實自己的話言之有據,她取出似乎事先準備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針對性地翻到有關條款,請有關人士自閱,來個在“法律麵前人人平等”。

本人述說到這裏,讀者不禁會問:以上這種具有“殺傷力”的質問還有麼?

要準確地回答這個問題,還是聽聽張亞雄的肺腑之言:“可以這樣講,我每往前走一步,都要伴隨著懷疑和質問。我到開發區兩年多,質問也伴隨了我兩年多。什麼誰允許你們把科研成果拿到合資企業去搞呀?等等,前後35個問題在我頭上輪番轟炸。可是,大概是應了否定之否定結果是前進的哲理吧,結果同仁們說我變成了在老君爐裏煉了七七四十九天的孫猴子,不怕燒不怕炸。”張亞雄說著,不知怎的眼圈卻一陣潮紅,“當然,我也是個人,而且是個有丈夫有兒子的女人,每被懷疑一次,總要在心裏引起一陣傷感、徘徊和痛苦,甚至有時真想回家做個賢妻良母,可事後又欲罷不能。沒辦法,我背叛不了我們的科研成果,背叛不了將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並使之走向世界的信念,我別無選擇。”

張亞雄正是依靠這種不滅的激情和執著的追求,在必然中贏得自由。她雖然至今仍未被本係統某些人士所承認,可市場承認了她,企業的嶄新局麵肯定了她,蝸輪蝸杆減速器走向世界褒讚了她。

天津華盛昌齒輪有限公司現有職工88人,其中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各類專業技術人員占46%,工人文化水平都在中專以上。本企業在“七五”期間承擔的國家計委重點工業試驗項目,1990年底便通過國家鑒定驗收,獲得國家科委確認的科技獨創性成果24項,製定國家專業標準1項,計有2178個規格品種,申報國家專利2項。企業固定資金850萬元,1992年預計產值1100萬元(上半年已完成500餘萬元),人均產值約12.5萬元,產值利潤率20—25%。產量已超過國家計委預定的年產5000台的建設目標。

如果以上隻是張亞雄和員工們潛心於基礎研究和應用技術的開發,旨在把一係列的科研成果轉化為產品;那麼,張亞雄下一個總體戰略將是以科技水平為根基,向國內外籌集資金,加深再投入的力度,把產品性能全麵提高到國際先進水平,在國際市場上與世界名牌一決雌雄!去年,他們已經與德國生產蝸杆磨床的著名廠商克林貝格公司簽署了合作生產三CNC四軸聯動高精度蝸杆專用磨床的合同。有了這種高精度磨床,他們的產品質量不僅可以超過世界先進水平,而且產量將提高6倍以上。屆時,他們足可以在國際市場上雄居鼇頭,八麵威風!

張亞雄:張者,姓也,開也,大也;亞,相似也,好比也:雄,驃悍也,驍勇也。天津華盛昌齒輪有限公司的昌盛與張亞雄陽剛‘氣十足的名字有沒有關係呢?

筆者隻知道“華盛昌”取自於《易經》,而張亞雄的名字有何更深邃的文化背景卻沒有進一步考究。

或許“緣分”,會不會是兩者的大文化內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