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晉悼公:曾是驚鴻照影來(3 / 3)

具體怎麼操作呢?就是把晉國四軍編製改成三軍。每次出動一軍去攻打鄭國,吸引楚軍,使得他們千裏迢迢地趕來中原。采取這樣的車輪戰,必定能把楚軍拖得疲勞不堪。

晉悼公同意了。為了給苟罌實施這種作戰構想開路,韓厥主動告老還鄉,把執政官兼中軍主帥的位置讓給了荀罌。另外,為了加強“三駕勝楚”的攻勢,晉悼公又在前568年與魯、宋、衛、曹、莒、邾、滕、薛、杞、小邾等國諸侯和齊世子光在祖地(今江蘇邳縣北)會見吳王壽夢,會議一致通過,吳國在旁邊騷擾楚國,以使楚國主力不敢輕易出動。

為了打通晉國與吳國之間的通道,晉悼公還派聯軍攻打小國逼陽(位於今山東棗莊市南)。逼陽雖然是彈丸之地,可城牆堅固,城池深險,是一個不好惹的釘子戶。執政官苟罌本來不願意攻打它,因為拿下了,算不上勇敢;拿不下,又會被諸侯恥笑。可將領中行偃、士匄卻堅持要攻打。苟罌怕重蹈當年邲之戰將佐不和導致慘敗的覆轍,隻好答應了。果然,中行偃和士匄率領聯軍打得很是艱難,圍攻了快一個月,聯軍還隻能站在城外數星星。

中行偃和士匄跑來向荀罌訴苦:“實在打不下啊,還是撤軍算了。”

荀罌勃然大怒:“當初要打逼陽就是你們倆的主意,我本來是不同意的。你們現在想撤軍,門兒都沒有!我限你們七天之內把逼陽攻下來,不然就提頭來見我!”

荀罌下了死命令,中行偃和士匄隻能往下壓,他們回去命令手下的將領:“七天之內攻下逼陽,不然把你們全都槍斃,我倆就自殺算了。”

經過一番苦戰,聯軍終於拿下逼陽,這時已經足足一個月了。晉國把逼陽送給宋國大夫向戎,作為他的封地,向戎卻很謙虛,不要。於是就順水推舟送給了宋國國君,請他笑納了。

打下逼陽之後,荀罌開始正式實施“三駕勝楚”戰略。

公元前563年,苟罌親率十二國聯軍,討伐鄭國,進行“三駕勝楚”的第一次嚐試。大軍聚集在牛首(在今河南通縣西北)時,鄭國發生內亂。聯軍沒有趁亂進攻,而是修築虎牢、梧、製三城。那邊,楚國人聞訊後,派出令尹子囊前來救鄭。按照原計劃,等楚軍到達鄭國後,聯軍就應該後撤。可晉國上軍主帥欒黶覺得不能示弱,率軍冒進,抵達潁水,與楚軍隔河對陣。這下子就逼得聯軍不得不跟在他們屁股後麵上來了。

荀罌心裏很是惱火,他知道,自己隻出動了三分之一的兵力,加上聯軍,仍然不及楚軍的一半,如果雙方打起來,肯定吃不了兜著走。現在,疲勞楚軍的目的已經達到,那就退兵吧。於是,他嚴厲地批評了欒黶之後,率軍後撤了。

這次連擦槍走火都沒有的戰役,史稱“一駕之戰”。

接下來,晉國進行了兩次以“疲勞楚軍”為目的的戰爭,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三駕之戰”。這樣的戰爭看起來很窩囊,卻很好地達到了目的。楚軍疲於奔命,最後隻能懶洋洋地躺在家裏,任晉軍騷擾,“老子不陪你們玩兒了!”

既然楚國人不來了,鄭國又死心塌地地歸順了,之後二十多年也沒有背叛晉國,晉悼公就召開了中原國際會議,商議會盟的事情了。說是商議,其實都已經提前決定了誰是盟主。還能有誰?當然是晉悼公。公元前559年春天,晉、吳、齊、魯、宋、衛、鄭、曹、莒、邾、滕、杞、小邾十幾個國家的領導人會盟於向地,確立了晉悼公的霸主地位。

或許是天妒英才吧,就在這位年輕的霸主撈起衣袖準備大展宏圖的時候,他得了一次重病,在公元前558年初,醫治無效去世,享年二十八歲。當晉悼公去世的消息傳出之後,晉國人民紛紛奔走相告,為國家失去了這樣一位賢明的國君而哀傷。

晉悼公確實是一位白璧一樣無瑕的人,他待人和氣,謙虛謹慎,是春秋時期不可多得的性情人物。曆代晉國國君都殺過大臣,唯獨他沒有。他緩和了王族與卿族之間的矛盾,使得晉國走向了穩定和諧的發展之路。可謂生得偉大,死得也光榮啊。